公元1251年夏天,在蒙古的根本之地怯绿连河,17岁的海都亲眼看见自己窝阔台家族的70多个家人,被新上任的蒙古大汗蒙哥下令诛杀。
然而,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却因为父亲合失的早逝躲过一劫。
海都,他是窝阔台第六个儿子合失的儿子,尽管他在窝阔台家族的这场浩劫中幸免于难,但是家族70多个人的惨死,还是在他的内心留下了厚重的创伤,从而让他的一生都活在复仇的阴影之中。
但是,海都一生复仇的对象,竟然不是下令清洗窝阔台家族的蒙哥,而是后来建立大元王朝的忽必烈。
那么,海都和忽必烈的一生,到底有着怎样的恩怨纠葛呢?在他们互相攻伐的一生中,谁又是最后的赢家呢?
公元1247年,自从蒙古帝国的第三任大汗贵由死后,蒙古帝国因为汗位的归属问题陷入了内斗之中。
蒙古帝国的第一任大汗是成吉思汗铁木真,故而铁木真的后代就被后世称之为黄金家族。
铁木真一共有四个嫡子,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
在铁木真生前,术赤和拖雷的关系好,察合台和窝阔台的关系好。铁木真在临死之前,将蒙古大汗的位置传给了窝阔台。而窝阔台在继位时表示,今后蒙古帝国的大汗之位,一定要永远从窝阔台家族产生。
所以,在窝阔台死后,他的长子贵由成为了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
窝阔台在世时,生下了贵由,阔端,阔出,合丹,合失,灭里几个儿子。但是贵由在公元1247年去世之后,术赤的长子拔都却和拖雷的长子蒙哥联合起来,在汗位争夺的过程中击败了窝阔台家族。
最终,拔都放弃汗位,将蒙哥扶上了蒙古帝国的第四任大汗之位。
拔都是术赤的次子,而术赤在生前有斡儿答,拔都,别儿哥,昔班这几个有出息的儿子。
铁木真的幼子拖雷,生前有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个嫡子。
而术赤家族和拖雷家族之所以能击败窝阔台家族,那是因为他们两家有着强大的实力做后盾。
术赤的次子拔都,曾经是窝阔台时期西征欧洲的统帅,后来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了钦察汗国。而拖雷出于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在生前继承了铁木真的军队和属民。拖雷死后,他的长子蒙哥又继承了拖雷家族的遗产。
所以,当拔都和蒙哥联合起来与窝阔台的后人争夺汗位时,窝阔台家族的人根本就无法和其抗衡。
最终,窝阔台家族在汗位争夺失败之后,遭到了蒙哥的集体清算。
但是,当蒙哥在清算窝阔台家族看到17岁的海都时,他动了恻隐之心。因为蒙哥自小被窝阔台收为养子,和海都的父亲合失年龄相仿,关系也不错。再加上合失在生下海都之后就去世了,而海都在小时候也不受窝阔台喜欢。
鉴于海都在窝阔台家族没什么影响力,蒙哥就放了海都一马,将其封到窝阔台汗国的海押立地区(新疆伊犁)。
除了海都之外,在窝阔台的孙子中,蒙哥还放过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前任大汗贵由的第三个儿子禾忽。
除了这两个人之外,剩下的窝阔台家族的直系宗王,要么被蒙哥诛杀,要么被蒙哥流放,要么被蒙哥幽禁,要么向蒙哥投诚后被封到漠南汉地。
窝阔台家族的直系宗王被蒙哥清洗之后,当年铁木真分封给窝阔台家族的窝阔台汗国,便由窝阔台家族的旁系诸王统治,自此窝阔台汗国变成了一盘散沙,陷入到各自为政的状态。
窝阔台家族在被蒙哥清算的时候,曾经和窝阔台汗国结成同盟察合台汗国,也有不少人站出来力挺窝阔台家族。
察合台是铁木真次子,他在生前有木阿秃干,也速蒙哥,拜答儿等几个有名的儿子。
其中,察合台生前最喜欢的是木阿秃干,而木阿秃干也是铁木真最喜欢的孙子。但是,木阿秃干命不好,年纪轻轻就战死在铁木真西征花剌子模的战场上。
木阿秃干在世时生了哈剌旭烈和不里两个出名的儿子。
由于察合台生前喜欢木阿秃干,于是便在临死之前将木阿秃干的儿子哈剌旭烈立为察合台汗国的大汗。但是蒙古帝国的第三任大汗贵由继位之后,他不太喜欢哈剌旭烈,便废掉了他的大汗之位,改立察合台的儿子也速蒙哥为察合台汗国大汗。
由于也速蒙哥的察合台汗国大汗之位是贵由给他的,所以在贵由死后,也速蒙哥在窝阔台家族和蒙哥的争斗中站在了窝阔台家族这边。
当蒙哥和拔都联合起来击败了窝阔台家族之后,蒙哥不仅清算了窝阔台家族,更是联合察合台的孙子哈剌旭烈将察合台汗国的大汗也速蒙哥杀死。
也速蒙哥死后,蒙哥又将哈剌旭烈封为察合台汗国大汗。也就是说,哈剌旭烈是察合台汗国的第二任和第四任大汗。
鉴于以上情况,蒙哥在公元1251年蒙哥登上汗位之后,他和西边蒙古三大汗国的关系是这样的:钦察汗国的拔都和蒙哥是盟友;窝阔台家族被清算后,窝阔台汗国一片散沙;而察合台汗国的大汗也速蒙哥被杀之后,再次当上察合台汗国大汗的哈剌旭烈投靠了蒙哥。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蒙古帝国及其三大汗国中,蒙哥是完全可以掌控局面的。
而17岁的海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蒙哥封到海押立的。按照海都当时周边的局势来看,他完全没有带领窝阔台家族向拖雷家族复仇的可能。
但就在这时,蒙哥却出其不意帮了海都的忙。
蒙哥登上蒙古大汗之位以后,虽说他对蒙古帝国有很大的掌控力度。但是对拔都的钦察汗国,他还是很忌惮的。
尽管此时的蒙哥和拔都是盟友关系,但是按照钦察汗国的发展势头,将来脱离蒙古帝国是必然的。而钦察汗国在蒙古三大汗国中实力也是最强的,而蒙哥也不可能依靠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来遏制钦察汗国。
因为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为了遏制钦察汗国的发展,蒙哥在登上大汗位的第二年,便派自己的三弟旭烈兀西征钦察汗国南边的波斯地区。
旭烈兀西征名义上是为蒙古帝国去征服新的土地,实则是蒙哥为了遏制钦察汗国,故意在其南边埋下钉子。
而蒙哥派旭烈兀西征的意图,拔都心里也明白。
所以,自从旭烈兀带兵西征波斯以后,蒙哥和钦察汗国的关系就变得很微妙。
就在这时,嗅觉灵敏的海都马上做出了对自己有利的举动。
由于海都的封地在海押立,其地理位置和拔都两个兄弟斡儿答、昔班的白帐汗国和蓝帐汗国接壤。看到蒙哥和拔都已经心生嫌隙,海都立马放下了窝阔台家族和术赤家族的仇恨,转而开始结交斡儿答和昔班二人。
在海都的不断努力下,昔班和斡儿答逐渐接受了海都。
紧接着,对海都有利的第二件事又发生了。
公元1256年,钦察汗国的大汗拔都去世,蒙哥失去了一生中最铁的盟友。拔都之后,他的弟弟别儿哥当上了钦察汗国的大汗。但别儿哥因为旭烈兀西征波斯的事情,对蒙哥的态度不是很友好。
就在这时,海都又瞅准时机,通过之前结交钦察汗国的昔班和斡儿答,又抱上了别儿哥的大腿。
在和别儿哥搞好关系之后,海都便不断挑唆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关系,并一直鼓动别儿哥去攻打察合台汗国占领的富庶的河中地区。
所谓的河中地区,就是中亚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这片土地,以前是花剌子模的故地。花剌子模灭亡之后,铁木真将这片土地封给了察合台。
由于这片土地太富庶了,在海都的鼓动下,别儿哥开始攻打察合台汗国的河中地区。而此时,察合台汗国的大汗哈拉旭烈已经去世,在位的是哈拉旭烈的儿子木八剌沙。
当木八剌沙将海都鼓动别儿哥攻打察合台汗国的消息送到蒙哥那里的时候,蒙哥很生气,于是便派使者前往海押立质问海都是怎么回事。
但是此时的海都知道蒙哥刚让二弟忽必烈灭了今天云南境内的大理国,正准备向南一鼓作气灭亡南宋。于是海都便扣押了蒙哥派去的使者,正式和蒙哥撕破脸。
就在海都和蒙哥撕破脸不久,对海都有利的第三件事情又发生了。
公元1259年,蒙哥在带领大军亲征南宋的过程中,战死在了南宋四川钓鱼城下。
蒙哥死后,他的二弟忽必烈和四弟阿里不哥,一个在漠南的开平称汗,一个在漠北的哈剌和林称汗。
而后,为了蒙古帝国大汗之位的归属,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在蒙古高原展开了激烈的汗位争夺战。
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之时,由于蒙古有幼子守灶的传统,钦察汗国的别儿哥,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察合台汗国的木八剌沙都支持阿里不哥。
而已经带领西征大军打到叙利亚地区的旭烈兀,在获知蒙哥战死,自己的二哥忽必烈和四弟阿里不哥在蒙古高原因为汗位归属打的天昏地暗之时,旭烈兀则是在波斯地区建立起了伊尔汗国。
自此,蒙古四大汗国中的伊尔汗国诞生了。
但是伊尔汗国建立之后,很快就因为向北扩张和北边的钦察汗国在高加索地区产生摩擦。而后,钦察汗国的别儿哥和刚刚建立伊尔汗国的旭烈兀又在高加索地区打了个天昏地暗。
由于此时的别儿哥在蒙古帝国的大汗归属上支持阿里不哥,而旭烈兀为了和别儿哥抗衡,便在波斯地区公开支持忽必烈。而忽必烈为了得到旭烈兀的支持,便以蒙古大汗的名义,将旭烈兀打下的波斯地区正式分封给了旭烈兀,并承认了伊尔汗国在西亚地区的合法地位。
有了忽必烈这个名正言顺的分封,旭烈兀更加有了在高加索地区和别儿哥叫板的勇气。
当别儿哥和旭烈兀在高加索地区打的难解难分之时,有利于海都的第四件事情又发生了。
公元1262年,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在蒙古高原激战两年之后,由于谁也奈何不了谁,阿里不哥便想从察合台汗国寻求兵员和物资的支持。
但此时察合台汗国的大汗木八剌沙只是在口头上声援阿里不哥,并未对其进行实质性帮助。就在这时,察合台的孙子阿鲁忽找到了阿里不哥。
阿鲁忽是察合台的儿子拜答儿所生,和现任察合台大汗木八剌沙的父亲哈剌旭烈是堂兄弟。
也就是说察合台现任大汗木八剌沙是阿鲁忽的侄子。
阿鲁忽在拜见阿里不哥之后,向阿里不哥说道:只要阿里不哥将他扶上察合台汗国大汗之位,他将带领察合台汗国所有的人力物力帮助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
在阿鲁忽的游说下,阿里不哥答应了他的请求。
而后,阿里不哥以蒙古大汗的名义册封阿鲁忽为察合台汗国大汗,并派人护送阿鲁忽回到察合台汗国继位。
而阿鲁忽在回到察合台汗国之后,不仅夺取从木八剌沙手中夺取了察合台汗国大汗之位,更是娶了木八剌沙的母亲,从而彻底掌控了察合台汗国。
当阿里不哥获知阿鲁忽掌控了察合台汗国之后,便让阿鲁忽兑现承诺,带人来支援他。但是阿鲁忽在掌控察合台汗国之后,转身就背叛了阿里不哥,投靠了忽必烈。
对于阿鲁忽的背信弃义之举,阿里不哥亲率大军前往察合台汗国讨伐他。
面对阿里不哥的来势汹汹,阿鲁忽觉得自己打不过阿里不哥,于是他又找到了窝阔台汗国的禾忽,让禾忽与他一起对抗阿里不哥。
禾忽是窝阔台的孙子,贵由的儿子。当年蒙哥在清洗窝阔台家族时,一共放过了两个窝阔台家的直系子孙,其中一个是海都,另一个就是这个禾忽。
然而,就在禾忽与阿鲁忽一起对抗阿里不哥的时候,同为窝阔台孙子的海都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那就是海都竟然带兵和阿里不哥站在了一起,共同去攻打同为窝阔台家族的禾忽。
最后,阿鲁忽在阿里不哥的强大攻势下战败,其本人逃往中亚的撒马尔罕。而海都则是在阿鲁忽战败后,和阿里不哥一起收拾了禾忽,并且兼并了禾忽的领地。
当海都在窝阔台汗国兼并禾忽的领地之后,其声名在窝阔台汗国境内达到了巅峰。由于海都又有阿里不哥的支持,于是之前窝阔台汗国境内那些各自为政的旁支宗王,纷纷前来投靠海都。
自此之后,海都便一发不可收拾,逐步将窝阔台汗国掌控在自己手中。
而这一年,海都仅仅只有30岁,距离他亲眼看见窝阔台家族被清洗只有13年时间。
然而,就是在这13年的时间里,海都从一个17岁的少年,一步步将已经没落的窝阔台家族重新凝聚在了一起。
当海都在中亚地区一步步掌控窝阔台汗国之时,击败阿鲁忽的阿里不哥却在蒙古草原和忽必烈争夺汗位的过程中逐步落入下风。而阿鲁忽则是趁着阿里不哥战争失利,再一次返回察合台汗国,重新掌握了察合台汗国的权力。
公元1264年,蒙古高原在经过五年的汗位争夺战后,阿里不哥战败,忽必烈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阿里不哥战败之后,忽必烈邀请钦察汗国的别儿哥,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窝阔台汗国的海都,伊尔汗国的旭烈兀回到蒙古高原议事。
此次忽必烈邀请他们回来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忽必烈要在蒙古帝国的根本之地重新召开一次选举蒙古帝国大汗的“忽里勒台”大会,让自己继位蒙古帝国大汗的流程变得合法;二是共同商量一下,看看该如何处置阿里不哥和其部下;三是调解蒙古四大汗国在中亚地区的矛盾。
但此时的忽必烈显然高估了自己,因为此时蒙古四大汗国的大汗没一个人听他的,更没有人会傻乎乎的跑到他的地盘自投罗网。而刚刚战胜阿里不哥的忽必烈,此时也拿他们没办法。
然而,这四大汗国的大汗虽然没有去蒙古本土觐见忽必烈,但他们四个人除了海都之外,却都英年早逝。
公元1265年,在这一年中,钦察汗国的别儿哥,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伊利汗国的旭烈兀都在50岁左右的年纪就去世了。
别儿哥去世之后,钦察汗国的汗位由他的儿子忙错帖木儿继任;而伊尔汗国的旭烈兀去世之后,则是由他的儿子阿八哈继位;而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去世之后,汗位又回到木八剌沙的手里。但是,木八剌沙却没有当大汗的命。他刚刚坐上汗位不久,忽必烈又派了一个察合台的曾孙八剌前往察合台汗国取代他。
在忽必烈的帮助下,八剌很快取代了木八剌沙,成为了察合台汗国的新大汗。
但是,八剌在登上察合台汗国大汗之位后,立马就不再听从忽必烈的号令,而是带兵向西,与钦察汗国争夺阿姆河地区的控制权。
与此同时,钦察汗国又在高加索地区和伊尔汗国干上了。
而就在之时,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却充当起了和事佬,在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之间左右游说。
公元1269年,在海都的努力游说下,钦察汗国的忙错帖木儿,察合台汗国的八剌以及海都三人,在中亚的塔拉斯河展开会晤,召开了一场将拖雷系排出在外的“忽里勒台”大会。
大会首先解决的是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领土争端问题。在海都的建议下,他们将产生争端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中间的河中地区划成三分,其中三分之二的河中地区,被划归到察合台汗国,而剩下三分之一的河中地区,则由钦察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平分。
在解决领土争端之后,他们三人一致决定共同对付拖雷系的忽必烈和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同时,他们也对忽必烈破坏蒙古传统的行为大加斥责,并决定出兵讨伐忽必烈。
而这三个蒙古汗国在共同对付拖雷系的过程中,分工也比较明确。
其中,钦察汗国在高加索地区继续攻打伊尔汗国;而察合台汗国兵分两路,一路帮助钦察汗国从河中地区攻打伊尔汗国,一路帮助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向东进攻,去攻打忽必烈的蒙古本部。
公元1270年,蒙古三大汗国在明确分工之后,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和察合台汗国的八剌领兵10万,进军忽必烈统治的别失八里(新疆昌吉)。
忽必烈得知消息之后,便派自己的儿子纳木罕前去平定叛乱。而这一年,正是忽必烈对南宋用兵,攻打南宋重镇襄阳的关键时期。
纳木罕在别失八里击退海都叛军后也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长期驻扎在别失八里震慑海都。
而海都和八剌从别失八里撤退之后,他们又转而向西,去攻打伊尔汗国的呼罗珊地区。但是战争没持续多久,察合台汗国的大汗八剌就去世了。
公元1271年,八剌去世之后,海都又趁此机会,在察合台汗国境内一连扶持三个八剌的儿子当察合台汗国大汗。
最终,海都找到了八剌最听话的孩子都哇,并将其扶持为察合台汗国的大汗,而后海都通过控制都哇又控制了察合台汗国。
在拥有两大汗国的实力后,海都开始向东和忽必烈叫板。
公元1274年,此时的忽必烈已经攻破了南宋的襄阳重镇,并且一路顺江而下打到了南宋的都城临安(杭州)。而且此时的忽必烈已经彻底汉化,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大元王朝。
就在这一年,海都又和察合台汗国的都哇起兵10万,开始在天山南北大肆攻略忽必烈的领地。而这一次,忽必烈的儿子纳木罕在别失八里抵御不了海都的叛军,只能向忽必烈求救。
由于此时忽必烈正处于灭亡南宋的关键时期,于是他便从大都抽调了一些兵马,让丞相安童和蒙哥的儿子昔里吉一起去支援纳木罕。
但是,当援军赶到别失八里之后,蒙哥的儿子昔里吉突然发动叛乱,抓住了忽必烈的儿子纳木罕和丞相安童,并将他们送给了海都。
海都在收到这俩人之后,他将安童留在了窝阔台汗国,而后将纳木罕送到了钦察汗国。
而忽必烈则是在这场战争中,不仅丧失了对天山南北的统治权,更是失去了一个儿子和一个丞相。
而蒙哥的儿子昔里吉之所以发动叛乱,一是因为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改变了蒙古的传统;二是昔里吉作为前任蒙古大汗蒙哥的儿子,他也想过一把当大汗的瘾。
昔里吉在发动叛乱之后,他便邀请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和他一起向东攻打忽必烈。
但此时的海都却拒绝了昔里吉。
因为窝阔台家族的子孙,就是被昔里吉的父亲蒙哥清洗的,家族的恩怨不会让海都和昔里吉走上结盟之路。
没有了海都的支持,昔里吉只能独自对抗忽必烈。
公元1275年,忽必烈在已经攻下南宋都城临安的情况下,让灭亡南宋的统帅伯颜带领大军前往西北剿灭昔里吉的叛乱。
公元1276年,在历经一年的清剿后,伯颜的军队平定了昔里吉的叛乱。
在昔里吉的叛乱结束两年之后,忽必烈的大元王朝在广东崖山消灭了南宋最后的军事力量,完成了华夏大地的统一。
然而,就在忽必烈灭宋六年之后,海都又一次卷土重来。
公元1285年,海都和都哇领军八万再次进攻别失八里(新疆昌吉)。
公元1286年,海都率军攻占阿力麻里(新疆霍城),并一路杀哈密。
公元1287年,海都又和呼伦贝尔地区的蒙古东道诸王取得联系,利用他们对忽必烈推行汉化的不满,煽动他们在呼伦贝尔地区发动叛乱。而海都则趁机翻越阿尔泰山攻打蒙古帝国以前的都城哈拉和林。
这次蒙古东道诸王的反叛之人,包括了铁木真弟弟哈撒儿,合赤温,铁木哥的后代。由于他们的领地离忽必烈的元大都很近,忽必烈为防他们攻入元大都,便亲自率军前去平叛。
最后,忽必烈在辽河地区打败蒙古东道诸王,稳定了呼伦贝尔地区。
但就在忽必烈和蒙古东道诸王激战辽河之时,海都却带领大军攻占了蒙古帝国的旧都哈拉和林。并且在哈拉和林大肆劫掠一番之后退回窝阔台汗国。
公元1289年,在返回窝阔台汗国两年之后,海都又一次轻车熟路的攻下了哈拉和林。
面对这样的情况,74的忽必烈不得不再次御驾亲征。
当忽必烈带领大军来到哈拉和林之后,海都则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而后又退回了窝阔台汗国。
在海都的反复摧残之下,忽必烈的生命在公元1294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带着对海都的满腔遗恨,80岁的忽必烈在元大都去世。
忽必烈打败幼弟阿里不哥只用了五年时间,但是他至死也没能奈何得了海都。而海都也用尽了自己的一生在向拖雷家族复仇,和忽必烈及其后人在天山南北鏖战了50年。
公元1301年,在海都67岁那年,他又联合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四十多个宗王最后一次向拖雷家族的元朝发动进攻。
但是这一次,海都却在哈拉和林附近被忽必烈的曾孙海山击败。
最终,这个向拖雷家族复仇一生的海都,死在了回归窝阔台汗国的路上。而海都和忽必烈争斗多年,谁都不是最后的赢家。
因为他们谁也没有消灭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