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这样您就能随时查阅更多优质文章,并方便参与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陈伯伯,其实我今天来找你,还有一件事儿要跟您说,我被哈军工拒绝了。”
这是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找到了哈军工的校长陈赓大将时说的话。听完她的叙述,陈赓感到十分困惑。左太北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还是烈士的女儿,血统清白,家世显赫,按照常理,她应该是学校青睐的对象。如此出色的学生,怎么可能会被哈军工拒绝呢?
陈赓了解情况后,得知左太北的申请被拒绝的根本原因是政审问题。这个原因让他大感意外。毕竟,作为左权将军的女儿,政审应该是左太北最容易通过的环节。然而,当他仔细查看左太北的申请表时,他瞬间明白了问题所在。原来,左太北在填写社会关系时,多填了一个名字,而这个名字正是她政审中的绊脚石。
那么,左太北填上的这个人是谁?她最后究竟能否成功进入哈军工呢?
1960年,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递交了入学申请书,准备报考哈军工。按常规,她的成绩将进行检验,政审也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
完成所有必要程序后,左太北信心满满。她一直以来成绩优异,并且在军事工业领域也展现出了卓越的天赋。她坚信,哈军工的大门必定会为自己敞开。
然而,出乎她的预料,她的申请竟然被拒绝了。招生办的老师告诉她,她不符合入学要求。
这一消息让左太北感到非常困惑。她反复检查自己的申请资料,却始终没能找出问题所在。那几天,她心情低落,饭也吃不下,茶也喝不下。
这时,家中的长辈——彭老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那么,左太北为何会住在彭老总家里呢?这要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的一段往事。
左权将军是一位勇敢且富有智慧的革命战士,也是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1942年,左权将军在指挥群众转移时,不幸遭遇敌人的炮弹袭击,英勇牺牲。左权将军的妻子悲痛欲绝,几乎无力照顾年幼的左太北。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左太北被送到了彭老总的家,由彭老总和夫人亲自照料。
左权将军是彭老总非常敬佩的好战友,因此,作为烈士的女儿,左太北自然成为了彭老总关爱与照顾的重点。尤其是烈士子女失去父母,十分可怜,彭老总更是责无旁贷地担起了照顾左太北的责任。
在彭老总家,年幼的左太北虽然失去了父母的亲情,但彭老总一家无微不至的关爱却弥补了她的空缺。她在这个温暖的家中长大,充满了被爱的感觉,也培养了她的独立与坚韧。
尽管左太北不曾在父母怀抱中成长,但彭老总家的关怀始终如影随形,令她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支持。彭老总总是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左太北,她也因此成长为一位善良、坚强且自信的人。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她拥有极强的独立性,并且在学习上从未让家人操过心。因为如此,彭老总对她能顺利进入大学本应无太大疑虑。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令彭老总非常意外。作为一位身份特殊的人,他无法过多干预此事,只能适时提醒左太北:“你陈赓伯伯是哈军工的校长。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去找他。但记住,如果有原则性问题,可不能给伯伯带来麻烦。”
这一提醒犹如醍醐灌顶,左太北很快意识到解决办法。事实上,她一直都知道该如何处理,作为烈士的后代,左太北始终非常清楚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不该做。
1960年7月的一天,左太北来到陈赓大将的家,敲响了门。
看到左太北,陈赓非常高兴,便一边让她进屋,一边开玩笑地说道:“这么久才来看陈伯伯,一切还好吗?彭伯伯身体好吗?”
左太北回答:“彭伯伯很好,我也很好。最近我一直忙于申请学校的事情,没能抽出时间来看陈伯伯。”
两人闲聊了几句,但左太北的脸上一直带着犹豫,似乎有心事未说出口。陈赓察觉到她的情绪,便宽慰她:“如果有话就直接说,我是你伯伯,不必太过客气。”
终于,左太北开口说出了自己被哈军工拒绝的事情。尽管她感到有些沮丧,但并不想给陈伯伯带来麻烦。她只是想了解拒绝的原因,希望自己能改进。
陈赓听后也感到非常惊讶,怎么也没想到,哈军工竟然拒绝了左权将军的女儿。按照规定,烈士子女本应享有优先录取的政策,左太北不仅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极强,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被拒绝呢?
陈赓表示,他一定会查清楚原因,并承诺给左太北一个明确的答复。
当天,陈赓大将便给招生办打了个电话:“我听说你们拒绝了左权将军的女儿,这是怎么回事?她是烈士的女儿,怎么能被拒绝?”
招生办工作人员无奈地回应:“我们不想拒绝这样优秀的学生,但规章制度就是这样,左太北的政审出了问题,我们不能冒险。”
陈赓大将没想到问题出在政审上。他原本认为政审是最不需要担心的问题。毕竟左太北的父亲左权将军,是毛主席亲信的革命干部,而他和陈赓大将曾是黄埔军校的同学,关系深厚。左权将军一直以沉稳、勇敢著称,毛主席也极为欣赏他,称他为值得学习的榜样。
然而,问题竟然出在左太北的社会关系上。原来,左太北在填写社会关系时,提到了一个名字——她的二叔左棠。左棠与左权将军的革命立场截然不同,他选择了站在反革命阵营,甚至在家庭中与左权将军断绝了关系。左太北从未与二叔有过任何联系,且他也不曾影响她的人生。
陈赓大将问左太北:“你为何要写上这个人?”
左太北答道:“他是我亲生的叔叔,这是事实。我不想隐瞒,我要对组织忠诚,坦诚相待。”
陈赓大将被左太北的回答感动,同时也很欣慰,这个年轻人如此正直、勇敢。于是,他特意向招生办说明:“左太北从未与她的二叔联系过,她填写名字是出于坦诚。她是左权将军的女儿,怎么能因为这个问题影响她的学业呢?”
最终,左太北成功被哈军工录取。
在离开彭家前,彭老总和夫人特意为左太北准备了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一笔生活费,其中包括烈士子女的补偿金以及彭老总自己为她凑的款项。这份深厚的感情让左太北感动不已。
进入大学后,左太北全身心投入学习,四年后,她顺利从导弹专业毕业,并将报效祖国的理想付诸实践。她潜心研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竭尽全力为祖国做出贡献。
左太北的事迹,充分展示了革命家庭的优良家风,也展现了左权将军的遗风。她不仅是烈士的女儿,更是社会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