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里面讲:“茶之为饮,最宜精行检德之人。”意思是,非常精进勤快做事的人、为人低调的人、纯朴的人,这些人最合适饮茶。中国当代高僧净慧长老提出了茶道精神有四个字:正、清、和、雅。这四个字把中国文化的精神都包括在里面了。
儒家积极入世为民谋利的堂堂正气,道家仙风道骨的清气,佛家众生平等的和气,把这三者整合起来,然后加以提纯,成为一种生活的艺术品味,这就叫雅气。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茶传入日本后,随着禅宗的发展,茶道也随之兴盛。
日本茶道史上关于茶道精神非常著名的四个字,叫和、敬、清、寂。
第一,讲“和”。
大家知道,在泡功夫茶的器具里面,有一个公道杯。把茶水沏好之后,我们并不是直接倒到每个人的小茶杯里,而是先倒到公道杯里面,再用公道杯来分给每一个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直接从茶壶里面倒到每个人的茶杯里面去,那么第一杯的茶味,泡的时间短,它是没什么味道,非常淡。越到后来茶味就越浓,到最后一杯的味道一定是苦的。那么这样就出现了问题,同样是一壶茶,如果不经过公道杯这样来均匀的话,那么每个人喝的茶,味道就不一样,有的浓,有的淡,有的轻,有的重。这不就失去了公道了吗?所以茶道中的公道杯,就体现了“和”这样的一种精神。
中国文化源头的《周易》里面有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人生宇宙,都是由阴阳二气的和谐而得以生长发展的。那么这样的一种精神,也就成了中国“和”文化的一个源头。
儒家讲:“和为贵。”“和”就是人与人相处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则。
道家也十分注意“和”的作用,主张刚柔相济,主张四季调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完全是一片和谐的景象。
那么“和”的理念,具体是怎么样体现在茶道里面的。
从煮茶的整个过程来看,就是一个阴阳五行的调和过程。在法门寺出土的茶具里面,有一个风炉。这个风炉是陆羽在《茶经》里面提到过的,煮茶的炉子是用铁做的,属金;炉子里烧的是木炭,木;壶里煮的水;用什么把水煮热?火;那么盛水的容器是陶制的,属土。另外一种说法是这个炉子放在地上,地上就是土。所以一杯茶的里面,金、木、水、火、土五行统统具备了。五行和谐,也就意味着一杯茶里面就有着这样一种“和”的意蕴。
而在禅学里面,“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可以说,禅学的修行,就是为了达到“和”的境界。禅学认为,人生之所以有那么多烦恼痛苦,是因为无明,也就是痴迷糊涂。烦恼的生起,是因为有各种对立的观念在你的心里面斗争。这就是不和谐。通过禅的修炼,我们超越了对立的观念,我们就可以达到心灵的和谐,这也就是禅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彻大悟的境界。
“和”是东方哲学的重要理念,也是茶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在茶道中如何去体验这样的境界呢?
上一篇:【长安茶馆】不言茶道,只管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