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是用于盛装茶水的器具,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随着“茶之为饮”,茶具也就应运而生,并随着饮茶的发展、茶类品种的增多、饮茶方法的不断改进而不断发生变化,制作技术也不断完善。
自古以来,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韩非在《韩非子》中就说到尧时饮食器具为土缶。如果当时饮茶,自然只能以土缶作为器具。史实表明,我国的陶器生产已有七八千年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当时食具兼作饮具的代表作品。
“茶具”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辞赋家王褒的《憧约》里,这是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谈及饮茶用器具的史料。因为茶的饮用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样使得茶具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唐及唐以前,人们饮的主要是饼茶,习惯用煎茶法饮茶,茶具包括贮茶、炙茶、碾茶、罗茶、煮茶、饮茶等器具;宋代,随着“斗茶”的兴起,人们喜欢用点茶法饮茶,与此相应的有碾茶、罗茶、候汤、点茶、品茶等器具;元代以后,特别是从明代开始,人们普遍饮用散茶,采用直接冲泡法饮茶,这样碾茶、罗茶等器具就成了多余之物,因而这些器具也就随之淘汰,制茶器具也就渐趋演变成饮茶器具而且变得越来越简便,一把烧水的壶,一个贮茶的罐,一只沏茶的盏,就是饮茶的全部用具了。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素常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的器具。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没有古代“茶具”那样包含有更深的意境和更大的范围。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而言,茶具种类应该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簋、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另外,茶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留下了历史的烙印。如辽代茶具,它在造型上深受中原宋代茶具的影响,但在式样上又蕴含了北方游牧民族豪放粗犷的个性。又如唐代北方使用以邢窑产品为代表的白瓷茶具,南方使用以越窑产品为代表的青瓷茶具,它们形成了陶瓷茶具制作史上的“南青北白”的格局。这里有人为的因素,南方与唐代“茶圣”陆羽的“尚青”有关,认为青瓷能益茶汤之色,但也有地域性审美差异造成的差别。这些都对茶具产生了影响。
一部茶具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缩小了的茶业发展史,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