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会泽县娜姑镇的干海子,沉甸甸的“盐水”石榴挂满枝头,果皮泛着诱人的红晕,宛如一颗颗“红玛瑙”。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而不远处,会泽邮政的收寄团队早已搭好临时操作台,打包胶带的“滋滋”声、电子面单的打印声与果农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这样热闹的场景,在娜姑镇已经连续上演了十年。十年来,会泽邮政以“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架起连接田间地头与全国各地的“绿色邮路”,让曾困于深山的“盐水”石榴,成为点亮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时间回溯到十年前,娜姑镇的“盐水”石榴虽以皮薄、汁多、味甜闻名当地,但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外销渠道一直是果农的“心头愁”。“那时候石榴熟了,我们只能骑着三轮车拉到乡镇去卖,一天跑下来也卖不了几十斤,碰上下雨天,果子烂在地里都没人要。”回忆起过去的困境,娜姑镇牛泥塘果农郝德芬蹲在石榴树下,手里捧着刚摘下的果子,语气里满是感慨,“2014年那年雨水多,我家的石榴烂了一半,看着都心疼,当时真的想把树砍了改种玉米。”正是看到果农们的焦急与期盼,会泽邮政主动扛起社会责任,第一时间组建专项服务团队,深入娜姑镇调研石榴产量、采摘周期与物流需求,量身定制“产地直收+快速运输+全国配送”的一体化服务方案。从最初的临时收寄点搭建,到后来的打包材料免费提供、运输费用精准减免,邮政的身影,从此成了娜姑镇石榴季里最让果农安心的“底色”。
十年坚守,会泽邮政的服务始终在“升级”,但为民的初心从未“褪色”。为了让石榴以最新鲜的状态抵达消费者手中,邮政团队每年提前一个月就进驻娜姑镇设置收寄点,还专门培训果农掌握“防震包装”技巧,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邮政的同志特别细心,手把手教我们怎么用泡沫网套住石榴,再放进硬纸箱,现在我家寄出去的石榴,客户反馈损耗率几乎为零。”正在打包石榴的李世凤大姐一边展示包装手法,一边笑着说,“以前寄石榴怕耽误时间,客户收到不新鲜会退货,现在邮政就在家门口,上午采摘、下午打包、傍晚就能发车,3天就能到上海,客户都说比在当地买的还新鲜!”针对石榴销售高峰期物流压力大的问题,会泽邮政还开通“绿色通道”,优先调配车辆、优先处理订单,确保当天采摘的石榴当天发出,从娜姑镇到全国主要城市的运输时间较十年前缩短了近一半。
随着物流渠道的畅通和服务的优化,“盐水”石榴的销路越走越宽,果农的种植热情也越来越高。“以前就种了寥寥几亩石榴,够自己吃就行,现在有了邮政的稳定销路和收入,我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424亩,还帮邻居一起对接收寄。”果农刘大能指着自家连片的石榴园,脸上满是笑意,“更贴心的是,邮政还帮我们申请了邮政农品的标志,现在‘盐水’石榴名气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找上门来,再也不愁卖了。”如今,娜姑镇的石榴种植规模从十年前的不足千亩扩展到如今的5000多亩,300多户农户靠着这颗“红玛瑙”实现了增收,曾经的“愁人果”,彻底变成了家家户户的“致富果”。
十年风雨,十年相伴;一颗石榴,一份担当。从最初帮果农“解销路之困”,到如今助产业“扩发展之路”,会泽邮政用十年的坚守,书写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生动答卷。未来,会泽邮政将继续深耕乡村沃土,不断优化农产品寄递服务,让更多像“盐水”石榴这样的特色好物走出深山、走向全国,用扎实的邮路守护果农的“增收梦”,让每一颗饱含希望的果子,都能在邮路上传递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图/文: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