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书法作品精选
创始人
2025-09-10 11:32:04
0

袁 野

袁野,1971年生于江苏省沛县。画家、诗人、陶艺家、中国紫砂史研究学者,字大峰,号道一。现为上海杉达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陶瓷》杂志编委。

1988—1992年就读于江苏宜兴轻工业学院陶瓷美术系,接触紫砂创作;1993—1996年就职于广东肇庆博物馆、端州画院;1997—199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2004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2003—2007年历任杭州观复博物馆艺术总监、浙江国际美术交流馆馆长;2008年后定居沪上。2014年成功复烧失传的黑紫砂工艺。创烧紫砂170厘米直径彩绘大盘,获吉尼斯世界纪录;2016—2018年被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授予“闵行当代工匠”称号;2017年黑紫砂工艺技艺被收入上海市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黑紫砂作品入藏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2019年被授予“上海工匠”荣誉称号;

已出版著作:《袁野画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中国艺术家·袁野》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年。《名家教你画瓶花》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年。《国画名家大范本·瓶花篇》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年。《中国油画家·袁野》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年。《国画名家作品集·袁野》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年。《名家画集·袁野》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当代艺术名家画集·袁野》浙江摄影出版社,2015年。《四叶草》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年。《砂壶尚黑——袁野黑紫砂器作品集》故宫出版社,2019年。《墨舞苍穹——袁野书法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年。《匠心之美·袁野黑紫砂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美在耕耘·袁野哥窑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南岳禅茶器物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古哥今韵·哥窑器物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5年。

0

2

部分作品

紫砂之巅

我之书写我之见

文/道一

中国汉字创始,源于宇宙、天地、自然的神秘莫测令上古人类敬畏膜拜自然而生。占卜和祭祀是是上古人类最重要的文化和精神活动。我认为,由古至今凡一切人文意识,语言,文字,艺术的发展和流传都与宗教信仰有关。儒家的前身其实是巫师,上古时代掌握文字和文化的也都是这些人,考古发现的甲骨文也多为占卜辞。中华文明多现中原,儒家以孔孟为代表,重入世,宣礼教。老庄之学,尚隐世,道自然。自汉传入的佛家重明心见性,修解脱。儒道释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信仰这两种文化在中国影响了数千年。当然也渗透影响了中国独有之艺术——书法,从而让书法成为了承载传承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有一方砚台,砚池的中央有一条小鲤鱼,墨满的时候,就好似要跳起来一般灵动。这是我脑海中第一次拿起毛笔时的极深刻印象。在后来,又听了许多关于书法的故事,在幼年的我心中存下了对书圣大家的景仰追慕之情。

王羲之,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大书法家。东晋玄学盛行,玄学不仅仅影响了王羲之,两晋以来竹林七贤,到山中宰相陶弘景一直到隋统一全国,应该说都受到了道家老庄玄学的影响,也从而开启了一代书风。晋代精瘦而不瘠,飘逸而不媚,佼佼然而不折的书风,活像道士仙风道骨的胸襟。

“书贵硬瘦方通神”这是当年父亲教我写字时的教导,但我却对于刻在石头上的汉代隶书更为心仪。故乡沛县乃汉之源,诸多汉代刻石画像横卧与乡野蓬蒿之中。用尿泥拓下上面的文字,晾干而玩是懵懂儿时的无上快乐。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望江南三十年 阳羡如梦太湖秋

我买的第一本字帖是《夏承碑》,此可谓我学书之开始也。从怀疑书贵精瘦的论断,再到学校课上遵师嘱学习第一大肥字书——颜体。颜体是儒家思想横行的封建时代最鼎盛时期的唐朝,流行起来的书风,学优则仕,修齐治平,忠孝仁义的人格化儒家书法。年少不羁,我觉得窗外的蝉声似乎比习这书体更有趣些。我实在不太喜欢这样刻板的东西,偷偷的我还是临习了张迁碑、石门颂。

儒家文化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官方的主流文化,颜真卿,苏东坡,蔡君谟,鲜于枢,明代的王宠,祝枝山,唐寅,清朝的刘墉等书家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大的几大书家。儒家尚中庸之道,贵书如其人,字如其人。清代傅青主大力提倡颜真卿。因为他是儒家思想标榜的忠良,贬斥赵孟頫因为他是不忠不孝出卖祖宗的贰臣。从现在的观念看,思想是有些偏激,但也是古人局限性之所在。

我初习书法,如人之少年,血气方刚,锋芒毕露,笔意纵横。再习数年,知应用笔藏锋蓄意,执中峰不偏不倚,如为人之正目不斜视。再而,又应如何?不知。只论技法,那只是写字,书法体现的是一个的思想和修为。

我第一次读《道德经》是在我12岁的时候,初读,未能懂却心有所动。儒家乍看宽厚仁者,仁者爱人,锋芒出现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势。道家讲究守中保和,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最高境界古拙而不见巧力,将技法隐于无形。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濯清涟而不妖,看似随意潇洒,实则看尽人间悲欢,笑语独立,看似妖娆,实不媚俗也。要拿捏好这个火候很难。过刚者易折,过柔者易媚。道家乍看或瘦骨嶙峋,却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气。笔法平易,而变化几多如太极阴阳生万物。进而悟到,学习书法进步最大的障碍是思想的境界,知识与修养决定了成就的高度。

伏日当饮酒 南城会群贤

无欢乐

问道龙山

及我弱冠之年,负笈求学于江南四年,而后又远赴岭南。居端州,六祖故地,菩提树茂,梅庵清幽,令我慢慢亲近了佛学。辗转中原、江南、岭南浸润于中华儒、道、释完美的人文熏陶间,参学不觉人到中年,方悟道中华文化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共同体。儒家和道家是传统中国本土文化,佛家东汉传到中国被转化为中华文化。纵观中华书法发展史,儒释道的文化精髓贯穿融汇其中,如珠玉灼灼有华。春秋时期儒道还没有分开,孔子老子,都是道友。那个时期的书法也正处于单一书体阶段,无论多少变化,大体说来都是篆书,文化上的百家争鸣,是中华文明思想的摇篮。而书法则是胚胎尚未完成进化,直到两晋唐朝中国的文化发展到一个大高峰,书法艺术也发展到了高峰。儒家道家佛家,都在这时期空前繁荣。所以无论大字,小字,正草隶篆,皆有大成者。有楷书三大家,小楷唐人写经,草书张旭怀素,篆书李阳冰这些一流大家;也有褚遂良,薛稷,虞世南,孙过庭,陆柬之,钟绍京等大书法家,数不胜数;甚至皇帝李世民、武则天等人,也是很好的书家。

佛道儒三教的发展于中国书法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明代有个人讲,佛是金,仙是玉,儒是粮食,金玉虽贵,粮食不可无。暗含讽刺,实际也有几分道理。中国读书人,总是要先接触儒家,修齐治平之后或中间受阻,才出家修佛修道,做另一种学问,而这两种学问往往互补。因仕途失意,不再眷恋红尘,思想到达了另一种高度,才产生了各家书法。比如弘一法师李叔同,早年入学向儒,对改变社会有很大的抱负,适逢战乱,深恨一个人的力量小而出家,为普度众生而学佛。他的书法初期笔法精湛,刚正凌厉如君子怀报国之志,晚年书法,无欲无求,褪去烟火,锋芒尽无,字字如参禅的和尚,入定如水 。这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和修行在书法上体现的象。由儒入道或而修佛的书法大家也是不乏其人。遥想苏东坡当年,虽然总想着“西北望射天狼”,一心报国。但失意之时却想“一蓑烟雨任平生”,所以以东坡道人自居,寄隐世脱尘之意。我以为书法制高点唯弘一法师一人而已,高度的人生自觉,使得其一生与艺术完美呈现于世界,而非是像多数人为世俗、名利、欲望所困,不得已而为之。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谨言慎行

鲲鹏展翅九万里

代表中国书法的大人物王羲之,是儒道兼修的大学者,早年近于儒,晚年近于道,所以他是儒道两家的大学者,只是为其书名所掩。如同李白被诗名所掩,其实他也是书法名家。李白书法师张旭,信仰道教,是个儒道佛兼修的游侠。

儒家经过传统孔孟儒家到经学,理学。道家有传统黄老道家到玄学,乃至道教。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书法是道家文化传播的载体,用儒家书法写出来的颜氏家训,真正体现了,儒家尊祖,恪守家规家训的思想,其书法由颜鲁公书写相得益彰。而道教《黄庭经》,由王羲之这样一个道家玄学集大成者,来书写也是天作之合。

《金刚经》云:“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法华经.法师品》中说道:“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放光般若经》、《瑜伽师地论》亦云:“书写”不仅于“十法行”中居首位,而且行此十法能远离魔害,得天龙护卫,不久当得菩提。所以历代书法名家,几无不曾写过相关佛教的经典或碑文书帖。如王羲之曾书《遗教经》,张旭写过《心经》,柳公权亦书有《心经》、《金刚经》和《清净经》,苏轼所写更多,有《心经》、《金经》、《华严经》等经、序十余种传世,另如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黄庭坚、赵子昂、米芾等亦有与佛教相关的书法作品行世。近代的印光大师、弘一大师就经常以书写佛法义理与信徒结缘。历代著名书法家写经、碑文、题记者,更是不胜枚举,

黄庭坚书“山雨溪云散墨痕,松风清坐息尘根,笔端悟得真三昧,便是如来不二门”,他从佛法与书法中体悟如来的不二法门。他用行草书写过寒山子的诗:“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水流如激箭,人生若浮萍,痴属根本业,爱为烦恼坑,轮回几许劫,不解了无名。”苏东坡的洞庭春色赋;“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举枣叶之有余,纳芥子何其艰”,发人深省。明朝董其昌以行草书苏东坡帖“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将佛法蕴涵于书法之中,更显出书法的价值。

莫将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清贫

无依无靠

唐朝的怀素禅师,是我国僧侣中对书法艺术史影响最大者。他擅长草书,生性疏放,不拘行迹,高僧传中形容他:“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所以时人称他为醉僧。他最初学习书法时,身贫无钱买纸,以蕉叶为书,他观夏云随风行运而顿悟笔意,自谓已得草圣三昧。当时甚得颜真卿的欣赏,颜公问他:“夫草书于师授之外,师有自得之乎?”怀素答:“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遇壁坼之路,一一自然。”

我认为现代书法的产生,推翻了古代书法的观念,什么书贵精瘦,审美外柔内刚,这些对现代书法效果不大。因为我们的书法艺术像西方写实油画一样,已经过了他的高峰期,那是个实用的时期,我们现在是把书法放在柜子里欣赏,而古人拿出来天天使用,所以任你怎么学,现代观念多先进,怎么也玩不过他们。

回过头看我们古代书法,很少提及碑学一词,人们学习书法主要是临帖。而帖学书法乃中华书法之兴盛期产物,代表我们最高书法成就。碑学的兴起,是现代书法的一种表现,实际上是对艺术的一种复古。当我们的艺术发展到完美以至于程式化的时候,人们无法超越,失去继承的信心的时候,就开始复古,开始推倒这种完美,重新追求起初的古朴的美。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笑脸

复古可以视为重新寻找初心,进而再扬风帆。可怕的是某些打着“创新”和“当代”的旗号把书法变为行为艺术和“毁审美”、“毁三观”的污眼之作的“伪书法”。我们再怎么伤痛文化沦亡也是徒然的。在现代书法横行的今天,我们应该回过头来正视历史,人总是有局限性的,站在时代的立场,客观分析中国书法,正视传统,才是我们当下该做的,对于古代的东西,我们客观的汲取与传承,比我们研究现代书法怎样发展要有意义得多。当整理完我们这部五千年的书法发展史以后,看到它清晰的文化脉络,摒弃技巧至上的过激言论,坐下来修心、修养,才是解决现代书法发展方向的最基本工作和最好出路,溯源传统才能找到归宿。

昔我远居岭南十载中,端州有易者,为我批八字言我若为官不过处级,应是烟霞修道之人。及后再无儒心而尚无为之道。感恩世道,中华人间太平,不需要吾等治国平天下!

人生起承转合中的我,起先皈依于道学,号曰道一,后又亲近佛学,此间也从未停笔书写。对我而言,书写不但是自我修行培福之道,同时亦寄愿能有助人伦,扬教化之功。

书法是我人生的一场功德殊胜的修行。

当下钢笔已然代替了毛笔,今日的电脑打字更取代了写字工具,以致研习书法者比起往昔有天壤之别。因此,极欲振此传统文化之士,深感今日仍孜孜努力于书法艺术者,其可贵、其高贵!

在物质文明发达,精神文明缺乏的时代,当代人虽然很难专心于书法,我愿以书写来弘扬佛法,来荡涤俗尘,以书法来怡情养性,为明智。

身经百战

试想:就在我奋笔欲书之际,神与道交,如怀素之在世,如二王之重生。超然之情,仿佛世人皆浊,唯我独清;灼然之智,犹若众生皆醉,唯我独醒。其寄情于物外也,浑然而忘我;其游艺于超俗也,怡然而自得。其难以形象也,像风谷之云涌;其气势也,如惊涛之裂岸。峰回路转,游刃有余;嘎然即止,乾坤尽收。如此的境界,非自临池泼墨者不知其味,个中三昧,为书与写乃能究竟了。若能以佛法超然的意境,付予书法脱俗的雅趣,则佛法、书法将相得益彰,绵延不绝。实乃人生最快乐的享受,妙不可言也......

道不孤,必有邻。,刊印此集,功德无量,天神共感,发无上菩提心,将学佛为人兴德之文字书写,是名书法,故,化裁入眼,末法时代,正人心,以十方愿力祈佑苍穹之下,万物和平,人间安康!

道一写于上海杉达学院书斋

更多期待 等您订阅、关注~~~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我们尊重原创,所推荐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会及时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斩首战!俄军导弹未爆炸,就撞击... 当地时间2025年9月9日,乌克兰局势再度升级,俄罗斯军队发出的导弹袭击震撼了国际社会。不同于往常的...
仲家汇接手不到一年半,“银座”... 9月7日,山师东路4-4号,一处空置的商铺玻璃门上,挂着红底白字的横幅:“银座超市即将入驻,敬请期待...
加拿大农业部长还嘴硬:取消对华...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方贸易反制精准击中加拿大“痛点”。在油菜籽行业施压与失去最大市场的严峻现实面...
“青绿齐鲁——2025山东省油... 9月9日,“青绿齐鲁——2025山东省油画作品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展,展览开幕式将于9月13日(周六)...
原创 明... 西域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纳入中国的版图,从那时起,它便成为了历代大一统王朝疆域扩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
原创 晚... 这组珍贵的晚清人物旧照展现了一个多元而复杂的历史片段。画面中,一方面是慈禧太后和紫禁城权势滔天的大太...
原创 为... 大清顺治帝:传奇背后的悲苦人生 大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皇帝们的传奇故事,向来是历史...
原创 清... 在如今充斥着清宫剧的娱乐世界里,我们常看到剧中的格格和阿哥们整日挂着“皇阿玛”“皇额娘”这些词汇,贵...
原创 在... 秦始皇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主要得益于他在统一中国的伟大努力下,成功地改变了曾经四分五裂的局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