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城墙根挖宝
1968年,陕西省彬县城关镇农民在古城墙根取土时,挖出了一个“古怪”茶壶。
十三年后他才得知,这个差点被30元卖掉的东西,是我国仅此一件的“国宝孤品”!
农民晁日兆将沾满泥土的茶壶好好洗清干净,这才发现这东西非常精美!
它颜色呈现青白的橄榄色,提梁则是一只伏卧的凤凰,壶嘴为一张口侧卧的母狮,身下还有一只幼狮正在腹下吮吸乳汁,壶的周身刻牡丹缠枝花纹,简洁明快。
当然,晁日兆不懂其他,只是觉得茶壶很好看,本来想着拿回家自己用,最终却发现这壶着实“古怪”!
因为,壶顶明明有盖子,但是怎么也打不开,仔细一看才发现,盖子和壶身浑然一体,根本就是个“摆设”而已!
晁日兆摆弄了几次这件东西,也没找到可以注水的地方,随后也渐渐失去了兴趣,便将此壶放在高处,不再去管他。
在这期间,他的女儿还曾经带着这件地里挖出的东西去县城里文物商店询问,不过店员也认不出这是什么东西,只愿意出30元收购。
由于觉得30元实在是太少,女儿便带回了茶壶,依旧放置于家中,再也无人问津此物……
时间一晃,便过去了十三年!
02、一眼看出古怪的人
1981年,在西北大学工作的高立勋回老家探亲。这一天,他来到姐姐家做客,一阵寒暄之后,他便发现了摆放于桌上的一件茶壶。
高立勋有考古方面的经历,他一眼便看出这东西有些不一般!这应该是一件青瓷壶,但是器型确实古怪,高立勋也瞧不出门道。
在了解了这件东西是姐夫十几年前,从老城墙根底下刨出来的后,高立勋心底便有了一个想法:想要弄清楚这件“无法注水”的茶壶到底是什么……
随后,高立勋带着这件“怪壶”上路了,他要找出这件茶壶的真实身份!
在查阅了无数的古代瓷器文献资料,又联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等古陶瓷鉴定专家等专业人士之后,
这件“怪壶”的身份终于浮出水面!
这是一件五代至宋代时期出自耀州窑的青瓷,更加令人激动的是,“怪壶”的器型迄今为止绝无仅有,是一件孤品国宝!
说它器型独特,原因就在“找不到注水口”的设计上!原来,这是一件设计极为精细的“倒流酒壶”。
与常见的瓷壶不同,其壶身为一整体,壶盖和壶口连在一起,无法注水,只是一个装饰。
需要灌酒时,古人便将壶倒置,将酒水由壶底中间的梅花口注入,然后将壶放正,注入的酒不会从壶底的梅花口流出,故名倒装壸。
倒酒时,古人可提壶把倾斜,酒即可由狮子口壶嘴流出。
03、精妙绝伦“倒流壶”
这样设计的诀窍在于,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所以底部虽有孔而不会漏。这是利用了“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反映了工匠艺人的睿智巧思。
古人的这一精妙设计,实在是形式独特。一来,盖子打不开便杜绝了灰尘进入,二来壶倒立水不流出,也是文人雅士的一种奇思妙想!
其实,“倒装壶”在唐代便有记载,不过目前发现的耀州窑宋代“倒装壶”,这一件仅此一例,非常珍贵!
当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陶瓷专家们动员高立勋将这件“倒流壶”捐献给故宫!不过,这一回高立勋没有答应……
他难道是舍不得这件“国宝”吗?当然不是!
04、高立勋捐宝
其实,高立勋的心里有着另外一个想法:他觉得这是陕西出土的国宝,是自己家乡文物的代表!这件国宝的最后归宿,应该是陕西自己的博物馆……
最终,高立勋说服姐姐和姐夫,将这件被命名为“倒灌瓷壶”的宝贝捐献给了陕西历史博物馆!
1982年10月,西北大学举行了一场文物捐献仪式,并向捐献者发放了奖状和1000元奖金。
据当时陕西省博物馆(后来改名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1000元的奖金是他们博物馆当时给予的最高一次捐赠奖金……
如今,这件展现了古人精巧设计的青瓷倒流壶,已经成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