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许多无辜的生命在这场政治风暴中黯然消逝。其中,中国航天事业的顶梁柱,被誉为“两弹元勋”的姚桐斌,便是在这场风暴中不幸陨落的一颗璀璨星辰。
姚桐斌,1922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黄土塘镇。自幼聪明好学,经过不懈的努力,他远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深造,成为材料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在英国留学期间,姚桐斌便深刻认识到材料技术对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姚桐斌放弃了国外的舒适生活回到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工程的伟大事业中。在国防部五院,他担任材料工艺研究所所长,带领团队攻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焊接结构的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锰基钎料合金,并对钎焊工艺进行了深入钻研,这一成果彻底改变了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传统生产模式,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性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却在1968年的一个周六,遭遇了不幸。那天下午,姚桐斌结束了一周的忙碌工作,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准备与家人共度周末。然而,一群地痞闯入了他的家中。这些人打着“革命”的旗号,挥舞着钢管和棍棒,无端指责姚桐斌“搞反动学术”,并对他进行了残忍的殴打。
姚桐斌的三个女儿眼睁睁地看着父亲被打得浑身是血,吓得大哭。邻居们试图上前劝阻,但暴徒们却置若罔闻,继续对姚桐斌下狠手。最终,姚桐斌倒在了血泊中,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妻子彭洁清回到家时,看到丈夫满身是血,已经不省人事,三个年幼的女儿哭成一团,家中的天塌了。
姚桐斌的死讯迅速传遍了全国,也震惊了中南海。周总理在得知此事后,气得脸色大变,当场摔碎了茶杯,要求立即成立专案组,彻查此事,将凶手绳之以法。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起案件的调查却异常艰难。暴徒们打着“革命”的旗号,有组织、有背景,不仅试图掩盖罪行,还试图通过“革命”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粟裕大将得知此事后,也是悲愤交加,他亲自带着警卫队展开行动,誓要将凶手捉拿归案。追查过程并不顺利,暴徒们四处逃窜,专案组费尽周折才逐渐掌握了重要线索。直到1979年,警方才在一个偏远的地方将主犯于某和高某抓获。经过审问,两人终于交代了案件的整个经过。最终,主犯于某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从犯高某被判12年有期徒刑。
1999年,中国政府追授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他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这枚功勋章,虽然来得太晚,但总算为姚桐斌的人生画上了一个迟到的句号。在他曾经工作过的703所,立起了一座他的铜像,铜像下刻着“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这不仅是对他一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那个时代无数知识分子的致敬。
姚桐斌用一生的努力,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最终倒在了荒唐的政治运动之下。他的离世,让人痛惜,更让人愤怒。那些喊着革命口号的人,真的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吗?他们夺走的,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生命,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