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被暴徒当街打死,周总理怒摔茶杯,粟裕亲自围捕凶手
创始人
2024-12-13 20:44:38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编辑|麻麻赖赖

前言

1968年本应是一个宁静的夏季,

被阴云笼罩弥漫着不安的气息。

这一年中国的航天事业尚在起步阶段,众多科学家在灯下奋战,满怀激情地为国家的航天梦想付出心血。

在这群奋斗者中,姚桐斌是“两弹元勋”之一,

以其杰出的航天材料研究而闻名。

6月8日姚桐斌在家中埋头工作,本该与妻子彭洁清共享宝贵的家庭时光。

可是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当彭洁清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却是丈夫冰冷的身躯和孩子们惊恐的目光,整个家瞬间陷入无尽的黑暗。

周总理得知此事后,震怒之下手中的茶杯应声而碎,

情绪激动的他发誓要追查真相。粟裕大将也亲自指示决心将凶手绳之以法。姚桐斌的死亡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与动机呢?

下面小麻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正文

姚桐斌于1922年9月6日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土塘镇的一个贫困家庭,作为家中第二个男孩,生活从一开始就充满挑战。

四岁时他被过继到本家命运无情,不久养父母相继去世,

他不得不回到亲生父母的怀抱。小学时期他在黄土塘小学表现优异顺利考入无锡中学,成为该校首位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家庭困境迫使他在学业与生计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因家境贫寒他不得不辍学两年,靠摆地摊和打零工来维持生计。

1938年他独自一人前往上海,经过艰苦奋斗考入成康中学。半年的学习后他又转入汇南中学。那时的上海已经在日军的占领之下,姚桐斌目睹了无数的苦难与屈辱,最终决心突破日军的封锁线踏上了向四川的逃亡之路。

在江西的青原山他恰巧遇上了国立第十三中学的招生信息。姚桐斌毫不犹豫地报考并成功入学。

1941年他以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高中毕业,

受到了七所大学的青睐荣获江西省教育厅颁发的“林森主席奖学金”,为他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1941年姚桐斌决心继续他的学术追求,

选择了迁移至贵州的唐山交通大学(现名西南交通大学),

转业为矿冶系在王钧豪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他的专业学习。在求学期间他没有因为经济困难而放弃在学习之余打工维持生计。他的努力没有白费,1945年8月他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非凡的才智与毅力。

毕业后姚桐斌被分配到重庆北碚的经济部矿冶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他参与的项目包括白云石砖的制造以及钴的提炼等重要研究工作,这些研究推动了矿冶行业的发展为他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他因出色的表现被推荐加入美国裴陶裴励学会,于1946年获得公费留学的机会

开启了他更广阔的学术之旅。

在出国之前姚桐斌春季前往重庆大渡口钢铁厂,

进行电炉炼钢的考察为他正在研究的汞合金试验做准备。在此期间他也在南京集中学习国外的礼仪、习俗和人际交往技巧便更好地融入即将开始的新生活。

在1947年姚桐斌踏上了赴英国的旅程,选择了伯明翰大学继续深造。在同年10月他顺利进入了该校的工业冶金系,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兼任实习指导员,参与指导新生的实验与实践。

姚桐斌师从国际铸造学会的副主席、伯明翰大学的终身教授弗·康德西博士(V.Kondic),

在他的指导下姚桐斌专注于液态金属的粘性与流动性研究。

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1951年12月14日姚桐斌以论文《对液态金属及合金的粘性与流动性的研究》成功通过答辩,获得工业冶金学博士学位,这为他的学术生涯打开了新的大门。1952年1月他进入伦敦帝国科技学院担任实习指导员继续深造。

在矿冶系主任费舍尔教授与冶金系主任丹那特教授的支持下,

姚桐斌开始对铝-硅合金的热裂性能展开深入研究。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丰硕1953年12月9日,

他凭借所撰写的论文,荣获伦敦帝国科技学院的D.L.C(DiplomaoftheImperialCollege)文凭留校任教。

在这之后姚桐斌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研究论文逐渐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为后来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1949年姚桐斌正式加入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英国分会,

担任常委职务。

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中国留英学生总会的活动,逐步承担起总务干事、刊物《循刊》的编辑、秘书及主席等多重角色。1951年姚桐斌毅然投身于革命活动中,1956年他在瑞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姚桐斌在英国的各大城市中奔走宣传新中国的积极形势,坚定的立场和不懈的努力,被人们称为“红色信使”。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国内的组织纷纷要求他推迟回国,

他得以在英国内进行更深入的宣传。他在各种场合撰写文章揭露留英学生中的反动分子当地学生围绕中国的土地改革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姚桐斌的活动引起了英国保守派势力的警觉,伦敦的警察主动约谈他要求其限期离境。

在此情况下组织希望他继续留在国外,

姚桐斌接受了铸造学教授E.Pivowarski的邀请,前往联邦德国的亚琛工业大学进行研究。

在1953年秋姚桐斌在慕尼黑大学学习了三个月的德语,为后续的学术交流打下基础。到1954年,他被聘为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的研究员和助理教授。

在这里他开始自制仪器,深入研究金属的粘性,

发表了多篇有关金属及合金粘性现象的研究论文,

逐渐成为该领域的著名科学家。

直到1967年姚桐斌回国后十年,亚琛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撰写论文时,大量引用了他的研究成果将他列为共同作者之一,这无疑是对他贡献的认可。

在德国期间姚桐斌的科研成就斐然

许多国家的大学纷纷邀请他前往讲学,他心中最挂念的始终是祖国。1957年他再次向组织提出申请,渴望能早日回到中国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回国后姚桐斌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航天材料研究组,肩负起开发中国自主航天材料的艰巨任务。当时的中国刚刚走出战乱的阴霾,国家的工业基础仍显薄弱科研设施也非常匮乏,

合格的科研人才更是凤求凰般难觅。

面对这样的困境姚桐斌并未退缩是迎难而上。他一方面亲自投身于科研工作,深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也不遗余力地培养后辈人才。他深知要让中国在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科研团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姚桐斌手把手指导年轻的科研人员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力求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

为了提升我国的航天材料技术,姚桐斌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他亲自参与实验过程,与工人们共同生活、工作形成了紧密的团队合作氛围。每当实验中遇到困难,他总是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反复调试实验设备,探索解决方案每一个实验都能够尽可能达到最佳效果。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姚桐斌的团队成功地将我国航天材料的研究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姚桐斌的科研成就远不止于材料研发。他积极组织和主持了多项全国性的大协作会议,

为中国尖端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方向。

在这一过程中他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紧密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了材料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命运常常充满变数。

1968年6月8日这个原本宁静的下午成为了姚家永难抹去的噩梦。

那天姚桐斌正在家中专心致志地工作,

他的三个孩子在一旁嬉戏打闹,家庭的温馨气氛让人感到安心。平静的日子很快被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打破瞬间充斥着恐惧与不安。姚桐斌还未反应过来,数名暴徒便破门而入强行闯入他们的家中。没有任何警告暴徒们迅速将他拖出门外开始了令人发指的殴打。

他的孩子们目睹了这一切满脸惊恐地哭喊着,

希望暴徒能够停手,但那些无情的施暴者根本不为所动。他们挥舞着钢棍,施以拳脚暴行不断升级。最终一根钢棍重重击中了姚桐斌的头部,瞬间带来了致命的伤害。

暴徒离去后邻居们终于察觉到异样

赶忙赶来查看情况。他们试图将姚桐斌救助,一切已为时已晚。这个伟大的科学家仅仅46岁,便被暴行夺去了生命留下的是无尽的悲痛与悔恨。姚桐斌的离去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是国家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他的贡献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姚桐斌的死讯传到北京后立刻引起了全国的震动。周总理在得知此事时,愤怒得几乎失去理智,

手中的茶杯当场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破裂声:“一定要彻查此事,

给他一个公道!”粟裕大将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现场,他无法接受这位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竟以如此残酷的方式离世,便亲自指挥警卫排,全力围捕凶手力求将真相尽快查明。

国家对此案高度重视凶手却始终难以追查。

案件陷入僵局,仿佛一个无形的黑幕笼罩着整个事件。

姚桐斌的家人则陷入了深重的悲痛之中,特别是他的妻子彭洁清,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她要独自面对失去丈夫的巨痛在无情的现实中抚养三个孩子。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十年过去姚桐斌的案件依旧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彭洁清从未放弃对正义的信念,她始终坚信真相终会浮出水面。1978年国家终于对姚家的遭遇给予了重视。在中央领导的直接指挥下,姚桐斌遇害案重新启动调查。

经过艰苦的取证和深入的追查调查组逐渐接近真相最终成功将凶手缉拿归案。

到了1979年杀害姚桐斌的凶手终于迎来了法律的制裁,主犯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其同伙也分别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这一迟来的审判无法挽回姚桐斌的生命让彭洁清和孩子们的心中燃起了希望之光,

正义似乎在漫长的黑夜中逐渐显露出曙光。

国家对姚桐斌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被追认为烈士,

政府专门为他召开了追悼会对他无私奉献的敬意。三年后姚桐斌的名字被刻在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上,这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座丰碑,姚桐斌的精神将激励后人不断追求科学的进步与真理的坚守更多人铭记这位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结语

没有那场悲剧的发生姚桐斌本可以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或许在他的推动下,“两弹一星”计划的实现时间会大幅提前,中国在航天材料科技领域的突破也可能早于国际水平的赶超。

姚桐斌的精神仍旧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妻子彭洁清和他们的三个孩子,将姚桐斌未竟的理想和追求铭记在心,

继续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家庭在艰难时刻的坚守和不懈奋斗,成为了对姚桐斌最为动人的纪念。他们的努力延续了姚桐斌的科学梦想一种家族对祖国的深切责任感。

如今姚桐斌的故事仍然激励着无数年轻学子,成为他们追求梦想的动力源泉。他以生命谱写的家国情怀,赋予科技工作者们无穷的力量,

激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攀登,努力探索未知的科学边界。

姚桐斌已离世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将永远激励我们推动中国的科技发展迈向新的高峰。

在未来的岁月里,姚桐斌的名字将继续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相连,

成为每一位追梦人的标杆。他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在怎样的困境中始终要保持对科学与国家的热爱和责任。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麻麻赖赖”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内容

跟着“东坡行旅”中国,感受...
日前,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4年度优秀...
2025-04-26 08:06:26
原创 ...
当然,泽连斯基这番操作还有一部分内因。乌克兰东北部苏梅市刚被导弹炸...
2025-04-26 07:11:46
美国政府疯狂删除科研数据,...
据环球时报援引外媒报道,美国政府网站正面临一场科研数据“删除风暴”...
2025-04-26 07:11:04
新华全媒+·文化中国行丨非...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赛马场,参与非遗展演的村民在...
2025-04-26 06:32:09
中国最绿的县在陕西!2天1...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没想到吧,中国“最绿...
2025-04-26 06:08:29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美...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前,纷乱复杂的全球贸易局势,特别是中美关...
2025-04-25 23:08:22

热门资讯

茶杯头一人购买两人远程游玩!保... 《茶杯头》(Cuphead)是一款由Studio MDHR开发的经典横版卷轴射击游戏。游戏以1930...
东茅街喝茶,韵的么子味? | ... 长沙天气渐冷,而在芙蓉区白果园东茅街里,一个名为“东茅街茶馆”的地方却热气腾腾。开业两个多月,日均接...
上海迪士尼被游客吐槽:这个项目... 上海入梅以来,连日阴雨天气,不少人都被黄梅天的潮湿、异味困扰。日前一些游客反映,近期玩上海迪士尼乐园...
“古建第一大省”,真不容易 中... 6月3日,周一。按照惯例,这是佛光寺闭馆的日子。但还是有一些不知情的游客会陆续到访,望着紧锁的山门徘...
原创 乌... 近期,一张乌克兰空军苏-25攻击机挂载法国AASM“铁锤”精确制导炸弹的照片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我也是个... ◇“我也是个老基层。我对基层工作非常牵挂。”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干部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 ◇党的十八大...
原创 给... 据中工网报道,不久之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七国集团领导人似乎都一致投票赞成通过...
原创 收... 据新京报消息,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正在交火的时候,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于大马士革会见了伊朗外交部长阿...
原创 美... 在东海方向,一场看似寻常的军演,却揭开了国际军事较量的冰山一角,种种迹象表明,中美日之间的战略对抗正...
2025-2030年中国茶油产... 茶油,油茶籽油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