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藝術,是中國傳統玉雕工藝的集大成時期,也是歷代玉文化在審美與技術上的巔峰。此時,宮廷與民間對玉器的追求達到空前高度,造型繁多、工藝精細、題材廣博,既承襲明代遺風,又吸納外來文化元素,形成了雍容華貴、精巧雅致的時代風格。清代玉器的另一特點,是中西合璧與多元審美的交融。宮廷玉作吸收琺瑯、金銀器、玻璃等工藝的裝飾理念,並受西洋寫實風格啟發,使部分玉雕呈現更為自然生動的造型表現。此外,疆域擴展帶來多地玉料匯聚,白玉、碧玉、青玉、黃玉、墨玉等各呈風采,色澤搭配與雕刻構思相得益彰。
本次“瓊瑛琳瑯”專題專場,匯集眾家收藏的清代精品玉雕,包括了白玉、黃玉、墨玉、翡翠等多种品類,既有宮廷規制之嚴整器物,也有文人案頭之雅玩小品,通過多元題材與精湛工藝,全面展現清代玉器的藝術成就與文化內涵。藏家可由此一窺三百年前玉雕工藝之繁盛風貌,亦可感受中國玉文化綿延千載的雋永魅力,值得關注。
Lot 985
清中期 白玉雕臥馬擺件
有藏品计划出入手可留言或者私信,单纯资讯解答市场疑惑也可以,问问不花钱哈
卫星:s第一个字母c第二个字母p第三个字母m第四个字母,还有87两个数字,找到我
H:6cm
JPY: 500,000-800,000
RMB: 25,000-40,000
Lot 987
清中期 黃玉雕麒麟負書擺件
L:4.3cm;W:8.5cm;H:5.3cm
JPY: 2,500,000-3,500,000
RMB: 125,000-175,000
Lot 988
清中期 黃玉雕臥馬擺件
L:5.5cm;W:10.7cm;H:5.3cm
JPY: 2,000,000-3,000,000
RMB: 100,000-150,000
Lot 989
清中期 黃玉雕貔貅擺件
L:9cm;W:4cm;H:6cm
JPY: 1,800,000-2,800,000
RMB: 90,000-140,000
Lot 990
清中期 黃玉雕羊首蓮瓣紋壺
H:5.5cm
JPY: 1,500,000-2,500,000
RMB: 75,000-125,000
本器擇上乘黃玉雕刻而成,通體呈蜜黃色,局部隱現細微白沁與天然石紋,光澤內斂,温潤可親,屬玉中之良材。壺通體呈橢圓形扁腹式樣,壺首雕一羊首作流口之用,羊首五官立體,雙角彎曲有力,面部輪廓生動傳神,神態温馴中藴含尊貴之氣。羊首後之鬃毛用誇張的表達方法雕花瓣形,片片整器排列開來,極為規矩。
蓋口呈葵瓣形,與壺身葵花形起伏相呼應,蓋鈕作仿蓮蓬形,莲瓣雕刻精细,層次清晰,生動逼真,蓋與壺口嚴絲合縫,工藝精準,展現出極高的製作水準。壺身整體亦雕成葵花形,尾部以仿青銅紋樣裝飾把手,呈“S”形轉折,增加視覺的動態感與造型的穩定性,亦便利攜提與啓合,又頗具古意。
和田黃玉,產自新疆和田地區,是和田玉中的珍稀品種,其多呈雞油黃、蜜黃、慄黃等色調,色澤温雅而不浮豔,質地細膩緊密,油性十足,手感柔滑,乃玉中珍品,古人有“黃玉最為貴”之説。
由於其形成條件苛刻、產量極少,歷代藏家皆視之為重器。黃玉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與收藏價值,亦因其象徵“富貴吉祥”,尤受清代宮廷喜愛,多用於製作賞賜器、陳設品及帝后御用玉器。本器主體以“羊”取形,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祥”、“善”之寓,尤以“羊”與“祥”諧音,常作吉祥象徵,羊首壺流的設計亦取其吉意。
本品體量精巧雅緻,雕工精緻,構思新穎,兼具仿古意趣與吉祥寓意,體現清中期玉器工藝之成熟風貌。加之整體保存完整,包漿自然,堪稱清中期黃玉器中融合造型、工藝與文化內涵之佳作,宜列文房清供,亦具極高的收藏價值與藝術價值,可寶可藏。
Lot 991
清中期 黃玉雕夔龍紋雙龍耳蓋瓶
H:18.6cm
JPY: 10,000,000-15,000,000
RMB: 500,000-750,000
來歷:Christie’s Hong Kong, 1993年 10月25日Lot 1110
此件黃玉雕夔龍紋雙龍耳蓋瓶,器形取法古代銅彝「壺」式,直口束頸,温潤豐肩,腹呈扁圓,圈足外撇,設蓋與雙耳。通體以上乘黃玉精雕細琢,色澤瑩潤柔和,局部泛出雞油黃與橙褐斑駁,温潤中自具靈動之氣,又有斑駁古玉之韻味。瓶頸部兩側飾雙龍耳,自頸部兩側橫出對稱,瓶身腹部精雕夔龍紋,前後對稱,迴旋有度。
夔龍為中國古代傳統祥獸,常見於商周青銅器飾紋,形象多變,或作獨足,或作長舌回繞,寓有辟邪、祈福之意。此處夔龍紋細節分明,線條勻稱流暢,刀法深淺有致,保有傳統圖騰紋飾的古樸嚴謹,又顯玉質雕刻的婉約之美。夔紋與壺身輪廓融合無礙,顯見設計與工藝的雙重精妙。
黃玉以其温潤細膩的質地與獨特的蜜黃色澤聞名於世,其材質於清代尤受推崇,因其產量較白玉稀少而更顯珍貴。乾嘉時期,宮廷造辦處與蘇作玉匠多選黃玉製器,其温潤色澤被視為富貴之象徵,常用於製作賞賜器、陳設品與仿古工藝品。
本瓶式樣源自青銅器,為典型的乾隆朝仿古器物,寓意尊貴與權威,亦可作實用懸掛之用。整體而言,蓋瓶集形制、材質、雕工與紋飾於一體,不僅體現清中期乾隆朝玉器工藝之高峯,亦展現中國古代傳統圖騰與宮廷審美的完美融合,為不可多得之陳設佳器與收藏珍品,可寶可藏。
Lot 992
清中期 白玉雕花口八菱花觚
H:16.7cm
JPY: 3,000,000-4,000,000
RMB: 150,000-200,000
來源:山中商會舊藏
出版:《中國朝鮮古美術展観》山中商會主催,東京美術倶楽部後援,昭和九年五月,No.841
此件花口八菱花觚,通體由上乘和田白玉雕成,玉質潔白温潤,觸感如脂。器形仿青銅禮器“觚”形,器身高挺俊朗,呈喇叭口式,口部作八瓣花形,腹部雕琢出葫蘆狀鼓腹,略呈球狀,並與上下呈喇叭狀的口沿和足部對比呼應,形成修長挺拔之姿。器身通體光素,線面轉折處圓潤流暢,造型端莊,輪廓分明,展現出清代玉雕工藝洗練雅緻的風格。
底部配以雕刻硬木座,上嵌銀絲,雕飾紋樣繁縟,與玉器本體形成材質與色彩的對比,襯托出玉器的清透之美。
觚形最早源自商周青銅器時代,原為盛酒之禮器,其形制高貴莊嚴,後為文人所尚,延續至玉器與瓷器中,尤在清代玉雕中被廣泛仿製。此器即承襲古意而又加以變化,採用八稜菱面處理,使其在簡潔中見節奏感,配合花口設計,觀之如盛開的蓮花,典雅雋永,寓意清雅脱俗。器口之內側亦修飾平整,顯示工匠對細節的極致追求。
此件器物舊藏於日本著名古董商山中商會,著錄於昭和九年五月,由山中商會主催的《中國朝鮮古美術展観》一書中。山中商會為二十世紀上半葉享譽中日美三地的文物經營機構。
山中商會在清末民初大量購藏中國高等級文物,其藏品門類廣泛、來源精良,尤以宮廷玉器、佛教造像、書畫等最為人稱道。此觚即為山中商會舊藏,傳承有緒,頗具收藏價值與研究意義。總之,此件白玉雕八菱花觚玉色温潤、造型典雅、工藝精湛,兼具禮器之形與文人清玩之韻,既為清中期玉工技藝的代表作,亦堪稱集古意與藝術於一體之賞器,可寶可藏。
Lot 993
清乾隆 白玉雕福壽延綿雙龍活環耳洗
L:22cm;W:17cm;H:7.3cm
JPY: 20,000,000-30,000,000
RMB: 1,000,000-1,500,000
出版:①《JADES OF THE T.B WALKER COLLECTION》,1940,P59-60,No.48
②《ROGER KEVERNE SUMMER EXHIBITION 1999》,P44,No.67
來歷:美國收藏家 Thomas B. Walker(1840–1928)舊藏
Lot 993 出版資料
本品通體以質地温潤細膩的上乘白玉雕琢而成,色澤潔白柔和,局部略帶天然灑金色沁斑,更添古雅之韻。器形呈橢圓形洗,腹壁微鼓,圈足內斂,構造規整沉穩。
兩側設對稱雙耳,耳上雕琢為靈動活現的龍首形象,從正上方看,又恰似展翅之蝴蝶,其口中銜活環,技藝精妙,動中寓靜,顯示出乾隆時期玉雕工藝登峯造極之水平。洗外壁淺浮雕花卉與蝙蝠圖案,構圖疏密有致,線條婉轉流暢,寓意“福壽雙全”、“福壽延綿”。
洗內底則採用高浮雕工藝,以雙壽桃、靈芝構成福壽祥瑞圖案,枝葉翻卷之間,桃實飽滿,構圖巧妙,立意深遠。桃乃長壽之果,蝙蝠與“福”同音,靈芝象徵吉祥安康,三者組合,寓意富貴綿延、福壽無疆。
本品整器通體打磨細膩,手感温潤如脂,既可為賞玩之器,亦可作案頭陳設。乾隆一朝,玉器製作工藝臻於極致,皇室設有造辦處專門監督玉雕生產,工匠多選料嚴格,雕工精細,審美追求集儒雅與繁麗於一體。
此件白玉洗正是其中之代表,集優質玉材、吉祥紋飾與高超工藝於一體,器形與裝飾渾然一體,匠心獨運,既體現了宮廷審美的高雅品位,亦彰顯出乾隆時期宮廷玉器之高貴與典範。此類洗器原為文房清供之物,供達官顯貴案頭陳設或實用,亦可能為祝壽之吉器,藴含良好祝願。傳世品中保存完好、帶有如此豐富裝飾意涵者殊為少見,尤顯珍貴。
總的來説,此器選材考究,雕工細膩,紋飾雅緻,寓意吉祥,實為清乾隆宮廷玉雕藝術之上乘之作,具極高藝術與收藏價值,亦可為研究乾隆時期玉器題材及工藝提供重要實物範本。
Lot 995
清 白玉雕螭龍紋雙聯璧擺件
H:30cm
JPY: 3,000,000-4,000,000
RMB: 150,000-200,000
本品以優質白玉精雕而成,玉質細膩温潤,瑩潔凝練,間見黃褐色沁斑,自然成趣。整器由兩枚玉璧相聯組成,玉璧正面高浮雕螭龍紋,二龍首呈昂視之勢,取“蒼龍教子”之意。龍身軀體蜿蜒盤曲,龍首微鼓,龍目圓睜,鬚鬢飛揚,神態生動。中央以透雕夔龍紋相接,寓意連綿不斷、吉祥如意。
玉璧背面則滿飾細密米粒紋地,中心雕陰陽魚紋,工藝精確嚴謹。雙璧造型對稱嚴謹,器身平整渾圓,打磨精細,邊緣挺括而不失柔和,盡顯清代玉工嚴謹細緻之功。整器配以精製硬木雕座,座身雕飾鏤空夔龍紋與如意頭紋,層層起伏,線條流暢,色澤沉穩,與玉色相映成輝,更添古雅氣韻。
器物整體保存狀況極佳,玉質瑩潤,雕工精湛,構圖大方,整體比例協調,是集藝術價值、工藝水準與文化寓意於一體的清代玉器精品。其成對設計與吉祥紋飾,使之不僅為宮廷雅陳之物,亦為高端收藏的重要題材。
Lot 996
清中期 白玉雕福自天來活環耳雙聯洗
L:18cm;W:20.2cm;H:5cm
JPY: 6,000,000-8,000,000
RMB: 300,000-400,000
來歴:Christie’s London 2003年6月19日,Lot55
此器取上乘白玉精雕而成,玉質温潤細膩,色澤凝潔如脂,局部泛微暖色暈,通體瑩澈。整體為雙聯洗形制,兩洗相連,中以脊樑相隔,形制對稱,寓意雙喜並至、祥瑞同存。
器物外壁淺浮雕祥雲紋及飛翔蝙蝠紋,蝙蝠諧音“福”,與雲氣相互映襯,取“福自天來”之吉祥寓意。紋飾佈局疏朗得體,刀法精細流暢,線條婉轉而不失力度,凸顯清中期玉雕工藝成熟而內斂的審美風格。兩側對稱置活環耳,耳部雕蝙蝠形,透雕靈活圓環,可隨意晃動,顯示工匠高超技藝。
俯視觀之,兩洗相依如並蒂蓮,寓意連生貴子、吉慶有餘。內壁拋光如鏡,玉質潤澤光潔,映照如水,兼具審美與實用之功。器底承以圈足,打磨平穩,便於陳設。整體比例勻稱,氣韻温婉,充分展現了清中期宮廷及文人賞玩的審美趣味。
“福自天來”題材在清代尤為流行,常見於宮廷御用玉器、漆器及瓷器裝飾,其寓意不僅祈求福運降臨,更寄託了對天賜祥瑞的嚮往。本品將吉祥紋飾與雙聯洗器形結合,寓意層層遞進,富有詩意與祝福意味,既是案頭清供,亦是饋贈佳品。
總的來説,本器不論在玉料的選取、紋飾的佈局,還是器形的設計與工藝的實現上,皆可謂臻於清中期白玉雕刻的上乘水準。雙聯活環耳的形制少見,配以“福自天來”之吉祥寓意,使之在藝術與文化層面皆具獨特性與稀缺性,為可遇不可求之珍品,可寶可藏。
Lot 997
清 墨玉雕獅鈕活環耳鏈瓶
H:21.5cm
JPY: 1,800,000-2,800,000
RMB: 90,000-140,000
本品取整料墨玉精雕而成,玉質細膩堅緻,色呈沉穩的青灰至墨色,潤澤內斂。器呈長頸扁腹瓶形,口沿微侈,肩部飾對稱活環耳,耳作獸首銜環,環體規整圓潤,活動自如,顯示出高超的鏤雕工藝。
瓶蓋頂部飾獅子為鈕,獅作回首昂首狀,筋骨勁健,鬃毛翻卷,生動傳神,寓意“辟邪納福”與“太平守護”。獅鈕之後延伸出一串以整料鏤空雕成的鏈條,與活環耳相連,鏈環節節相扣,靈活可動,尤顯玉工巧思與功力。
鏈瓶是清代玉器中對工藝要求極高的一類,鏈條與活環皆為在一體玉料中透雕而出,稍有差池即全器報廢,製作難度極高,故尤為珍貴。此類活環鏈瓶為清代宮廷及高階文士案頭清供之雅玩,既具裝飾性,又象徵權威與祥瑞。
墨玉質地稀少,其沉着凝練之色與器形的挺拔雅緻相輔相成,使整器更顯莊重肅穆。本器物保存狀態良好,紋飾、鏈環、活環俱全,是極為難得的玉雕珍品,亦為案頭陳設及高端收藏之佳品。
Lot 998
清乾隆 碧玉唐草刻八角遊環洗
L:17cm;W:23.8cm;H:6.1cm
JPY: 3,000,000-5,000,000
RMB: 150,000-250,000
來歷:山中商會舊藏
出版:《中國朝鮮古美術展観》山中商會主催,東京美術倶楽部後援,昭和九年五月,No.783 青砡 唐草彫八角遊環水盤乾隆銘
本品以整塊優質碧玉雕刻而成,玉質堅緻潤澤,色呈濃翠間雜以淺綠色紋理,温潤沉靜。器呈八角形洗,口沿寬厚,八面平直挺括,線條分明而流暢,外壁以精細浮雕飾唐草紋,枝葉卷舒有度,靈動婉轉,間以淺陰線勾勒,紋飾層次分明,工藝精湛。兩側設對稱獸首銜活環耳,環體規整圓潤,可自由晃動,為清代玉雕高超技藝的集中體現。器底陰刻篆书“乾隆年製”四字識。
此件器物舊藏於日本著名古董商山中商會,著錄於昭和九年五月,由山中商會主催的《中國朝鮮古美術展観》一書中,山中商會為二十世紀上半葉享譽中日美三地的文物經營機構。
整體來說,本器比例勻稱,造型端莊,雕飾細膩,既具實用性,又為陳設清供之雅玩,盡顯乾隆時期追求規整與華麗並存的審美取向。碧玉質地稀有,配合乾隆盛世宮廷工坊一絲不苟的製作水準,使本品在材質、工藝與藝術價值上皆臻上乘,堪為清宮玉器之佳範,加之來源清晰,流傳日本多年,頗為難得珍貴,可寶可藏。
Lot 1000
清 翡翠饕餮紋活環耳三足蓋爐
H:16cm
JPY: 2,000,000-3,000,000
RMB: 100,000-150,000
本品以上乘翡翠整料精琢而成,玉質温潤細膩,色澤青綠柔和,局部泛淡白與微黃調,質地清透。造型仿青銅三足爐制,蓋頂鏤雕蟠螭鈕,四周環列五組活環,環體以整料巧雕而成,可自由轉動,工藝精妙絕倫。
蓋身與爐腹均滿飾高浮雕饕餮紋,線條遒勁,層次分明,地紋以雲雷紋襯託,繁而不亂,盡顯莊嚴威儀。爐腹兩側置獸首銜活環耳,形態威武,與蓋部環飾呼應,既增視覺厚重感,亦顯皇家氣派。下承三獸蹄足,足根飾羽狀紋路,穩健有力。
翡翠材質堅韌,雕刻難度極高,尤其活環需在整塊玉料中精準鏤空而不斷裂,稍有差池便功虧一簣,足見匠師高超技藝。三足蓋爐在清代宮廷陳設中為重要禮器與香具,既可焚香淨室,亦寓吉祥尊貴。
本品以翡翠製成,材質珍稀,工藝繁複,紋飾寓意辟邪納祥,集實用、觀賞與禮制功能於一體,為清代玉器中不可多得之佳作。保存狀態極佳,玉質潤澤,雕工精緻,整體氣度非凡,誠為翡翠類器物高端收藏之珍品。
Lot 1001
清 翡翠雕太獅少獅鈕獸耳活環三足爐
H:17cm;D:12cm
JPY: 4,000,000-6,000,000
RMB: 200,000-300,000
此香爐擇上乘翡翠整料雕成,色如碧水,質如冬冰,美艷剔透,為清代翡翠之少見佳品。器呈三足鼎式,束頸,鼓腹,兩側雕龍首銜活環耳,配太獅少獅鈕蓋,爐身圓口,與爐蓋以子母口相合,素面不琢,樸雅含蓄,更顯翡翠天然之質美雍容。下有原配嵌銀絲如意台座,外配原裝木盒與日本製桐木盒雙層盒。
翡翠在清初由緬甸流入中國,多爲皇室所有,流散到民間甚少。自乾隆帝開始,到宣統的七位皇帝及後妃們均對翡翠情有獨鍾,王公貴族皆以翡翠收藏豐儉來衡量財勢,故翡翠又稱之爲“皇家玉”、“帝王玉”,其地位淩駕于各種寶石之上。
尤其是清末民初之際,翡翠成為上層人士彰顯身份的不可或缺的飾品之一,本拍品之箱蓋寫有“贈呈初代社長安田柾 先生 昭和十三年六月十五日 大連船渠鐵工株式會社”,表明此器物為1938年之際,日本大連船渠鐵工株式會社贈送給初代社長安田柾先生之物。整體而言,此器材質上乘,雕刻工藝精絕,掏膛規整,品相絕好,堪為清代晚期翡翠雕香爐之精品,可寶可藏。
Lot 1008
白玉雕福壽三多擺件
L:10cm;W:4.2cm;H:5cm
JPY: 1,000,000-2,000,000
RMB: 50,000-100,000
Lot 1009
白玉雕雙喜獻瑞擺件
L:4.3cm;W:7.5cm;H:2.5cm
JPY: 1,000,000-2,000,000
RMB: 50,000-100,000
Lot 1010
白玉雕螭龍紋詩文臂擱
款識:四面湖山畫 滿欄華柳風中有讀書入卷樂無悰L:16.2cm;W:6.5cm;H:0.7cm
JPY: 1,800,000-2,800,000
RMB: 90,000-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