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基:咸阳秦砖汉瓦艺术展
创始人
2025-09-02 19:32:51
0

2025年7月16日,在咸阳博物院内,以“文明之基”为主题的咸阳秦砖汉瓦艺术展开幕。这里汇集了战国、秦汉至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各类砖瓦文物120余件,质量上乘,纹饰丰富,寓意美好,久负盛名——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8月23日上午,我在咸阳博物院,参观了这个展览。按照时间的顺序,结合代表性的砖瓦,分为秦代砖瓦、汉承秦制、艺术之魂、匠心独具、流变至今五个单元。在瑰丽图案和隽秀文字的背后,承载着砖瓦工匠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1.秦代砖瓦:凝固的文明坐标

秦咸阳城是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秦始皇统一六国,徙天下富豪于咸阳,修建众多离宫别苑。在秦咸阳城的考古中,出土大量铺地砖、空心砖、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

秦国早期的瓦当以动物纹为主,体现了秦人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特性,包括鹿、獾、豹、虎、鸟、马、鱼等纹饰图案。动物是侧面形象,特征明显,活灵活现。

2.汉承秦制:砖瓦留存的历史

汉代,在建筑方面,继承了秦代高台建筑的风格。在咸阳五陵塬上,坐落着西汉九座帝王陵,以及陪葬墓和陵邑遗址。在考古过程中,采集到许多瓦当,成为帝陵保护和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

汉代瓦当以文字为主,受到汉赋的影响,具有美好的寓意。这里陈列着两块汉代文字砖,分别写着“千秋万岁”和“海内皆臣 岁登成熟 道毋饥人 践此万岁”。

3.艺术之魂:纹饰与文字的时空对话

秦人素有凤鸟崇拜的传统,秦瓦当表面常见凤鸟纹图案。在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空心砖上,有水神骑凤鸟的线刻纹饰,与《山海经》中的记载相符。

秦灭六国,皇帝独尊,秦国向帝国转型阶段,龙逐渐成为帝王专属的符号。在秦咸阳宫遗址,出土大量装饰着龙纹的空心砖,包括单龙托璧纹和双龙绕璧纹等,画面饱满,线条流畅,布局繁密,神秘威严。

汉代瓦当堪称“书画相兼”的艺术典范,在方形、圆形、半圆形有限的空间内,巧妙地融入进文字和图案,形成独特的建筑装饰语言,传递美好寓意,尽显大汉气象。

在汉代文字瓦当中,大部分都是吉祥语,安装在皇家宫苑和官署的建筑上。其中,有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包括长乐未央、长毋相忘、高安万世等;也有体现人们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包括千秋万岁、长生无极、延年益寿、亿年无疆等。

4.匠心独具:砖瓦的制作工艺

在《天工开物》中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砂粘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窑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与造砖同法”。

根据瓦当背面保留的制作痕迹,以及考古发现的瓦当母范,推测瓦当成型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泥条盘筑法、内模制作法、轮修法。这些方法均使用黏土,经800摄氏度高温烧制,可见原始手工业向标准化生产的演进。

5.流变至今:文明之脉代际相传

魏晋南北朝,大型砖瓦减少,流行小条砖和莲花佛像纹瓦当;隋唐时期,以青砖为主,瓦当纹饰基本全是莲花;五代至宋金元,拼接砖画和砖雕艺术兴起,雕刻花卉、建筑、人物故事等。

明清时期,砖雕风格各地不同,广泛用于民居建筑,条砖成为主流材料。在皇家建筑上,用砖极致讲究,装饰云龙纹琉璃瓦。如今,现代建筑方式发生变化,已经很难看到中国传统的砖瓦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蔡... 蔡国(公元前1046~公元前447年),姬姓,周朝诸侯国,建都蔡(今河南上蔡县),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
原创 一... 1959年,也是三年自然灾害发生的第一年,为了更多地了解基层的情况,毛泽东主席经常出行视察,同时也派...
原创 魏... 魏惠王迫于秦国的压力,无奈之下迁都大梁。他说道:“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那么,魏相公叔痤究竟说了...
原创 历...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的名将,拿出来一个都能够威震一方。无论是在开...
原创 赵...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位皇帝,而在这些皇帝之中,小编最为佩服的就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帝赵匡胤了。 赵匡胤...
原创 羊...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北宋算是相较于其他朝代而言,比较繁荣的一个朝代,属于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北...
原创 为... 回顾曹操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以来二十年的创业历程,正如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日后登基称帝时所说,“汉...
原创 秦...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当年娶妻纳妾,后宫里有许多妃子,因此生育了不少子女,有专家推测...
原创 原... 【历史】中华历史几千年,从来都是强调责任和担当的,尤其是作为国家领导人来说,对于国家的责任更是巨大。...
原创 三... 喜欢三国的朋友大多是因为喜欢三国时期的人物,三国是一个奇谋之士云集、忠勇之将林立的时代,但是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