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红色足迹《古田会议》油画修复研究成果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2号展厅开幕。展览以《古田会议》油画为核心,通过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视角,全面呈现该油画的修复过程与研究成果,引领观众深入理解革命历史与艺术保护的重要意义。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本次展览以“以科技重识历史,以匠心守护星火”为主题,共分为四个单元:“古田记忆”“科学探微”“匠心修复”和“时代画卷”,系统展示《古田会议》油画从历史背景、材料分析、修复实践到艺术语境的全貌。
修复图。
“古田记忆”单元介绍了古田会议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意义。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会议确立了建党建军的重要原则,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该单元为观众理解画作的精神内涵和修复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科学探微”单元聚焦科技手段在油画修复中的应用。通过多光谱成像、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等先进设备,研究团队系统解析了油画的颜料成分、层次结构和历史修复痕迹,揭示了作品在物质与信息层面的多重密码,为科学修复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匠心修复”单元真实再现了历时7个月的修复历程。28名师生团队累计投入650小时,采用有机溶剂凝胶清洗、毫米级油渍处理等精细工艺,并选用可逆性保护材料Regalrez 1094树脂作为光油,显著提升了作品的保存状态与抗老化能力。修复过程充分体现科技与传统技艺的融合,彰显了文物保护中的严谨与创新。
“时代画卷”单元展出了多幅与《古田会议》同时期的革命历史题材油画,通过题材、技法与材料等方面的对比,反映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美术的集体风貌与精神追求。
主办方表示,这是一次融合材料科学、文物保护与历史解读的深度探索,也是对红色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的有力实践。展览旨在通过修复与研究并重的展陈方式,推动公众对革命历史与艺术保护的关注与理解,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南方+记者 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