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军
8月28日,由大象出版社举办的《大汉双城记:汉朝生活和思想的剪影》新书分享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书香河南全民阅读展区召开。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秦汉历史文化研究学者、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袁延胜,该书译者、福州大学副教授阮诗芸老师等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大象出版社的国际汉学产品线是中国出版界深耕中外文化交流的标杆性工程,其核心定位是通过系统译介海外汉学经典、整理珍稀文献、推动学术创新,构建“双向对话”的文化传播平台。《大汉双城记:汉朝生活和思想的剪影》作为该产品线上的又一力作,聚焦中国文学史上大赋的巅峰之作——班固的《两都赋》与张衡的《二京赋》,以代表西汉的西都(西京,即长安)和代表东汉的东都(东京,即洛阳)为文化载体,展现了“他者视角”下的大汉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异域文化传播中的创新性解读和文化张力,是全民阅读资源中的“他山之石”,特别有益于开阔中国读者的视野,拓展中国读者的认知维度。
作为出版方代表,大象社总编辑张彩红女士首先从文化传播、文明互鉴的角度对大象出版社国际汉学产品线给予了高度肯定,从数字化出版转型的视角进行了美好展望,并在全民阅读的视域下,对《大汉双城记:汉朝生活和思想的剪影》的文化传承价值进行了深入解读。
张西平从西方汉学史的角度阐释了这本书对传播两汉文化、对赋的研究等方面的价值。他认为,《大汉双城记:汉朝生活和思想的剪影》的出版标志着大象出版社在国际汉学出版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袁延胜从史学角度分享了班固、张衡俩人在汉朝历史上的地位,认为这本书是读者深入了解以班固和张衡为代表的汉朝文人的一面镜子。译者阮诗芸女士则对创作背景、原著作者,以及书的结构和内容做了全面介绍,并从跨文化视角解构了《大汉双城记:汉朝生活和思想的剪影》的文化内涵。她认为本书的出版可以为海内外赋体文学的英译提供参考,开拓对赋体文学的史料价值、社会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探索,也有益于中西方文明的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