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一场极具客家特色的高水准演出,在梅州市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山歌剧场上演。这是“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薪火相传——客家山歌剧表演人才培训’结业汇报展演”。
距离开演还有半个小时,伴随风雨交加的天气,仍有不少观众早早到场。当晚场内座无虚席,连过道也加了临时座椅。历时两个半小时的表演,让观众沉浸于一场具有浓厚乡韵与客韵文化的艺术盛宴。
当晚的结业汇报展演分为《血色·觉醒》《相思·离愁》《烟火·旧岁》《振兴·新声》四幕。经典剧作《彩虹》《等郎妹》、创新佳作《白鹭村》《娘·酒》《血蝴蝶》悉数登场,学员们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艺,生动汇报了在培训期间的所学所思所悟以及艺术上的成长与蜕变,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与高度评价。
作为客家山歌剧发展史上首次由8个专业院团的30位演员联袂完成的一台高水平展演,是客家山歌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集中展现了新时代文艺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的项目,由嘉应学院申报立项并承办,录取的30名学员分别来自全国5个省(区、市)的专业文艺院团以及地方文化馆。
项目负责人嘉应学院教授张贵表示,此次客家山歌剧表演人才培训项目及结业展演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客家山歌剧艺术输送了新鲜血液,更对推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索新时代戏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据介绍,培训项目历时两个月,分为三个阶段有序推进,第一阶段是为期40天的集中培训,来自全国25位专家、教授、院长及客家山歌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戏曲理论、表演技巧、导演艺术、民族音乐、发声技巧等核心领域;第二阶段团队深入福建龙岩等地开展采风活动,感受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汲取创作灵感,并结合乡村振兴主题孵化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作;第三阶段专注于剧目排练与结业展演的最终呈现。
来自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的陈晨光入选了此次培训,在汇报展演中饰演了大型山歌剧《血蝴蝶》男一号“罗汉”。“罗汉是一名机智又诙谐的红军战士,不同于观众常见的严肃正统的人物表演,和我本人有较大的性格反差。”陈晨光直言,该角色于他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但通过此次培训和展演,让他在挑战之余收获满满,一方面,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揣摩“罗汉”的内心世界、精准呈现角色特质,极大地锻炼了他的表演功底;另一方面,与全国各地优秀演员同台学习、交流经验,也让他对客家山歌剧的传承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展演结束后,观众们意犹未尽。“今晚的剧目丰富多彩,一出接一出的好戏,学员们的表演很是亮眼,无论是情感表达还是角色塑造都尽显功底。”观众张先生说,这场展演不仅感受到了客家山歌剧的独特魅力,更让他看到了传承客家艺术的“新生力量”,学员们在台上的热情与实力,为客家山歌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次结业汇报展演由嘉应学院具体承办,并联合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共同组织实施。项目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宗旨,通过系统专业的理论培训、深入生活的采风实践以及精益求精的剧目创排,着力培养了一批兼具深厚传统底蕴与锐意创新能力的客家山歌剧表演领军人才。
南方+记者 汪思婷
通讯员 高辉源 孙铂淏 刘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