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精神不朽,家族情怀长传 纪念中国著名合唱指挥家聂中明先生逝世20周年
创始人
2025-08-28 20:32:08
0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2025年,是中国著名合唱指挥家、中国合唱协会原理事长聂中明先生逝世20周年。

近日,学者丁亦舟(本名李勇,现任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为缅怀聂中明先生,特意撰写了《永远的怀念——为纪念聂中明先生逝世20周年而作》一文。封面新闻对丁亦舟进行了专访,探寻文章背后的创作故事,一同重温聂中明先生的艺术精神与家族情怀。

中国著名合唱指挥家聂中明。

缘起:廿载追思,以笔寄情

“撰写此文,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聂中明先生的艺术贡献与人格魅力。” 丁亦舟谈及创作初衷时表示,聂中明先生逝世二十周年这一特殊节点,促使他系统梳理先生的艺术生涯与家族故事,期望先生的精神能被更多人感知与传承。

丁亦舟介绍,半年前,他便着手收集整理聂中明先生致亲友的约20封信札,同时从家人回忆、无锡山禾合唱团纪念素材中,深入挖掘先生的多面人生。

《永远的怀念——为纪念聂中明先生逝世20周年而作》作者丁亦舟。

在梳理信札与素材的过程里,丁亦舟愈发清晰感知到聂中明艺术人生的价值——先生不只是中国合唱事业的推动者,更是家国情怀与家族责任的坚定践行者,在艺术追求与家族担当的交织中,勾勒出动人的人生图景 。

回溯:艺术深耕与家国担当交织的一生

文章从聂中明先生的艺术起步娓娓道来:17岁执棒指挥《黄河大合唱》初露锋芒,随后毅然放弃学医,选择投身音乐事业。

丁亦舟写作中发现,聂中明的艺术轨迹始终与国家需求、文化传承紧密相连:1957年,他开创性地将无伴奏专场音乐会搬上中国舞台,将观众带入纯净如诗的音乐圣境。

此后的数十年,聂中明在乐坛辛勤耕耘,矢志不渝。音乐评论家李家平回忆,1970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少数民族地区广播,需录制少数民族语言歌曲。任务艰巨,无人愿长期奔波边陲,重任落在聂中明肩头。他巧妙协商,重新启用内蒙古歌舞团、歌剧院及乌兰牧骑的专业人员,他们的演唱震撼了草原。

重登指挥台后,一支支振奋人心的歌声,在他的指挥下,通过电波,响彻千家万户。

聂中明指挥合唱照。

1985年,他指挥中国广播艺术团合唱团参加全国第二届北京合唱节,荣获一等奖。1986年,率团赴日本参加国际合唱大赛,勇夺三金一银。1995年,他指挥了《春的召唤》无伴奏合唱音乐会,同年,中国唱片公司出版了由他指挥的中国广播合唱团演唱的中国首张无伴奏合唱专辑《在银色月光下》。

聂中明先生还不断致力于合唱艺术的民族化,1962年,他与刘森民合作,根据新梅花大鼓《张羽煮海》改编创作合唱《龙女听琴》,在管弦乐伴奏中融入民族器乐,上演后反响强烈,为合唱这一外来形式的本土化迈出成功一步。

在少儿艺术教育领域,聂中明先生同样倾注了巨大心血。他长期担任享誉中外的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合唱团”首席指挥和艺术总监,带领这支被外媒誉称为“亚洲第一童声合唱团”的队伍出访奥地利、法国等欧洲国家。

聂中明还有一个未竟的心愿:在中国建立一家合唱图书馆,广泛搜集乐谱、音响资料,为后来者铺路,推动中国合唱事业更蓬勃地发展。

聂中明(后排右一)与母亲、兄弟合影。

家族情怀是文章另一重要脉络。丁亦舟挖掘聂中明与兄弟、母辈的通信,展现了先生对家人的牵挂、对故乡的眷恋。

“他在艺术上是大家,在家族中是顶梁柱,这种双重担当,让人物更立体、更动人。” 丁亦舟提到,聂中明在困难时期照顾家人、扶持弟妹成长,家信中流淌的亲情,与艺术舞台上的恢弘指挥形成 “刚柔并济” 的映照,诠释了艺术家人格中 “大情与小爱” 的统一。

聂中明(右一)与侄女聂希安、侄孙女李贝叶合影。

共鸣:艺术精神与人文价值的当代回响

谈及聂中明先生对当下的启示,丁亦舟认为,在文化自信建设与艺术教育普及的今天,他的实践仍具借鉴意义:“他推动合唱民族化,是用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关注少儿艺术教育,是为文化传承培育根基。”

同时,聂中明的家族情怀,也为当代人提供了 “家国同构” 的情感样本 —— 个人奋斗与家族责任、国家发展的融合,正是传统文化中 “修身齐家治国” 理念的现代诠释。

对于读者的共鸣,丁亦舟期待文章能成为 “记忆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聂中明先生的贡献,更能从他的艺术坚守与人文情怀中,汲取面对当下的力量。

“怀念是为了传承,聂中明先生的艺术精神、家国担当,值得被不断讲述、不断铭记。”

专访最后,丁亦舟感慨,书写聂中明先生,是一次 “与历史对话、与精神共鸣” 的过程。《永远的怀念》不仅是对逝者的追思,更是对中国艺术界前辈精神的打捞与传播。

正如文章尾声所言,聂中明先生的艺术成就与人格魅力,亦如他挚爱的合唱艺术一般,和谐、温暖、永恒,在当代仍持续回响,激励后来者以艺术为舟、以情怀为帆,继续在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前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康... 王跃文写的《大清相国》中曾这样赞扬他: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 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
原创 历... 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秦国变法苗头显现开始,到秦朝正式建立成型,再到唐朝封建社会制度发展到顶峰再到清...
原创 在... 在三国时期有一个名士,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不在诸葛亮之下的存在,但实际上实力却是很一般,这个人就是我今天...
原创 终... 三国演义之中,赤壁之战,东吴打败了曹操,胜利的果实却被刘备窃取,刘备由此得到了荆州。在这件事情上,军...
原创 小... 文|历史时刻录 图|来源于网络 〈项羽与楚怀王影视剧形象〉 楚怀王在历史大舞台上昙花一现,他是“挟...
原创 他... 在抗日战争的年代,中国人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和危险。然而,在这个时候,一个传奇人物出现了,他的名字...
霍启刚的爱国之声为何直击人心?... 一、一句宣言背后的百年家风:从霍英东到霍启刚的精神血脉 2025 年 3 月,全国人大代表霍启刚的一...
原创 岳...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
原创 伊... 伊阙之战使“杀神”白起一战成名,这场战争在历史上拥有着重要的地位,伊阙之战中白起带领十万秦军全歼韩魏...
原创 秦... 如果对中学历史课本还有印象的读者,应该也会记得,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