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口中的完人,大清相国陈廷敬
创始人
2025-08-29 04:32:34
0

王跃文写的《大清相国》中曾这样赞扬他: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

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

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

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陈廷敬生于1638年,卒于1712年,是今天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5岁入私塾,9岁能赋诗,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一生28次升迁,在朝为官53年,历任礼部侍郎、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是康熙决策集团的主要成员。

在陈廷敬担任过的诸多官职中,有一项很重要:“经筵讲官”,即“帝师”,康熙帝幼时,陈廷敬带他诗书。君臣俩合作数十年,陈廷敬去世后,《清史稿》中载:康熙皇帝“深惜之”,亲笔为他写下了挽诗:“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不过,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更广为人知的评价是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陈廷敬的成功并非偶然。在满人当政的清朝,汉人出身的陈廷敬政治背景上先天不占优势,但是陈廷敬学问做得好,二十岁不到便名传三晋,士林皆知,是名副其实的“学霸”。科举制度下死读书、读书死的读书人不在少数,陈廷敬则不然,他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见解和读书人的正义感。在学识上的过硬,让陈廷敬成为帝师,进入了领导视线;在政治见解上的过硬,让陈廷敬在从政之路上心里始终有老百姓,急难之时总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做官顺风顺水自在情理之中。

在小说中,王跃文用五字诀“等、稳、忍、狠、隐”来总结陈廷敬的为官之道。但也有不少人尤其是陈廷敬的研究者反对这五字诀,认为这“完全是为了迎合投机政治的为官者”所为,却不是陈廷敬的境界,陈廷敬的真正为官之道是三字箴言:清、慎、勤。康熙皇帝喜欢写字,常写“清慎勤”三个字赐给大臣,要求大臣按此去做,但能够做到这三个字的太少太少。陈廷敬去世后,康熙评价他说“恪慎清勤,始终一节”,清、慎、勤三个字都有了。

但我认为,陈廷敬的成功还离不开“心、细”两个字。这里的“心”其实是指心学,始终相信自己内心的尊崇,相信内心的力量并去实践心中的想法。在小说中可以看出,陈廷敬许多时候是趋势所迫,但是依然按照自己的内心去说去做,他不相信黑的能变成白的,就算有些话冒着龙颜大怒的危险,依然要说要做。“细”则是仔细,工作事无巨细必件件搞清,眼见为实,不管那些旧制陋习;出访不只留意大面上,一丝一毫也逃不过他的法眼,就是他的细,让他查出“王继文案”,“铸钱“案。

《大清相国》叙事环环相扣非常吸引人,一部书从头至尾写了陈廷敬的一生,却没有叙述生平事迹的感觉,情节跌宕起伏,同时把该介绍的人物和主要事件都交代的比较清楚,更深刻的刻画了陈廷敬这个人物形象。把陈廷敬塑造成了一个完人,偶有风雨但最终收获成功,他出身富贾,连中三元,父慈子孝,妻贤妾美,位居相位,难怪连皇帝都要羡慕嫉妒恨,虽然这样的人只在故事里,并非史实。同时,他身边的人物,大清皇帝顺治、康熙,名臣明珠、索额图、高士奇、徐乾学,个个特点鲜明、栩栩如生,险恶的官场争斗、权力与良心的较量、利益的取舍、情义的交织,让人一读起来就欲罢不能。

历史上的陈廷敬不但廉洁奉公,品德高尚,而且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曾任《明史》、《康熙字典》,《大清一统志》等大型重要典籍的总阅官,参加过《清世祖实录》的纂修;当过《清太宗实录》的副总裁。作为朝廷重臣,他与同僚能和睦共事,勤于政事,举贤任能,受他推荐的王士祯、汪婉等名士,都成为廉洁奉公的好官。康熙皇帝称他“卿是耆旧,可称完人。”并御笔亲书“春归乔木深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匾联赐予陈廷敬。陈廷敬一生信奉中庸之道,脚踏实地做事,谨慎小心处世,平淡无奇为官。陈廷敬驰骋官场五十余载,生前身后无人诋毁,古往今来居官能达如此境界者,少之又少。

小说的语言也值得好好去欣赏。文笔带着一种古朴的文风,读小说仿佛人也跟着回到那个年代,读快餐读多了,猛然换回来有一种愉悦的感受。就像一个年少贪玩的孩子,喜欢缠着老人听故事,除了故事,还有说故事人的那丰富多彩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每每让人流连忘返。那些诗、那些句、那些词,读来朗朗上口,想来内蕴丰厚。

不能再剧透了。读完《大清相国》感觉怅然若失,我相信每天有看看电视玩玩游戏的时间,不如看看这本书,可能各自有各自的收获,不管是战略上的还是战术上的,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不管是肉体上的还是内心上的。非常值得推荐。

Ps:各位读者,陈廷敬和王阳明哪个更厉害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泸西县妇联携“爱心书籍”走进不... ▼以下是正文 11月21日,泸西县妇联携带上海市徐汇区妇联捐赠的“爱心书籍”,走进白水镇小直邑村不孤...
【王女士私人珍藏】精品瓷器推荐... 瓷釉里的双旗:民国“纪念双旗”瓷缸的时代烙印与市井情怀 当视线触碰到这只瓷缸上交叉的双旗纹样,釉色里...
【王女士私人珍藏】精品瓷器推荐... 陶釉里的烟火:清代酱黄釉双耳罐的市井生计与乡土温度 当掌心贴上这只陶罐的粗釉表面,指尖摩挲到的纹路里...
双牌大道:银杏染金花绽艳 初冬...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叶林东 赵李明 杨志娟)初冬时节,双牌县双牌大道化身“高颜值”景观长廊,道路两旁...
迪丽热巴的美貌还是太突出了!灰... 迪丽热巴作为新疆美女,美貌还是太突出了!最近有新剧播出的迪丽热巴,凭借清冷的穿搭风格,为剧中角色带来...
原创 汉...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清平调》一诗中,以赵飞燕来比拟杨贵妃的无与伦...
原创 原... 《窦娥冤》讲述了一个孝顺、贞洁、始终坚守封建伦理的妇女窦娥,在生活的重压下走向绝境的悲剧故事。她先是...
原创 秦... 《七绝》曾写道:凌烟阁下勒忠良,两肋庄前小孟尝。唐朝时期,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被后人视为英勇和忠诚的象...
沪滇童声插上“色彩的翅膀”,艺... 11月23日,由阳光公益主办,王小慧艺术馆联合举办、快乐小马合唱团协办的“同沐阳光 沪滇同声”第三届...
集美大学举办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 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艺术教育100周年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11月22日,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