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数智乡兴”社会实践团队赴云南腾冲、江苏无锡、江苏淮安等地,深度调研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为数字乡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实践团队选取腾冲市新华乡中心村、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等12个村镇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访谈座谈等方式,对数字技术应用、乡村数字化治理、村民数字素养和产业发展融合度等方面开展调研。
在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交流中,了解乡村数字建设发展现状;在弯腰俯身的田间耕作中,感受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农业发展;在与村民农户的接洽中,切实挖掘数字乡村发展的痛点。结合收集到的大量一手资料,团队得出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仍存在不足的主要结论,为后续的实践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团队根据不同地区的调研结果,为村民量身定制一系列数字素养提升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智能手机应用、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社交媒体使用和电商直播基础等。团队成员通过现场演示、互动教学和案例分享,让村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字技术知识。
通过培训,村民们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显著提升,数字素养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心村村民张大爷兴奋地说:“以前总觉得智能手机很复杂,经过学习,我现在能熟练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还能在网上卖东西,做生意比以前高效很多。”乡政府工作人员充分肯定培训成果,认为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可以提升数字乡村发展政策的落实效率,帮助农户们高效进行农业生产、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
“数智乡兴”团队架起三脚架,用抖音、小红书双平台直播带货,帮助农户介绍本地的特色产品,扩大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赋能乡村振兴。团队成员在直播中不仅详细介绍产品的特点和制作过程,还分享乡村的故事和文化,为农户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团队成员杨霞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新华乡中心村推广当地黄梨坡的“七子饼茶”时说到:新华乡黄梨坡的茶园常年云雾缭绕,七子饼茶品质上乘,却因山路阻隔、信息闭塞,只能“养在深闺”,茶农年收入不足万元。于是,让数据翻越群山、让直播点亮茶山,让农业从“靠天吃饭”转向“靠数增收”,真正驶上市场化快车道。
从滇西茶山到苏北稻浪,江苏大学“数智乡兴”团队用18天的时间、走进12个村镇、开展5场直播、15场培训,交出一份数字助农的青春答卷:一批特色农产品触网出圈,一批农户拿起手机变身“新农人”,在广袤田野书写“数智乡兴”的崭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