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中文电视(SinoVision)“纽约会客室”以《跨文化的插画艺术》为题,报道了一位取得英国伯恩茅斯艺术大学插画专业学士及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插画系硕士学位的中国女士,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插画引起了众多身处异国他乡华人和国际友人的共鸣。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得知,这位女孩就是来自南京的90后姑娘李抒逸。
图为李抒逸接受美国中文电视(SinoVision)“纽约会客室”采访
用爱与童真创作插画,她为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名著读本《红楼梦》创作系列插画,独具特色,也为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旗下的好儿童画报创作令人眼前一亮的画作。不仅如此,李抒逸的插画富有中国特色,十二生肖常见其笔端,春节端午主题并不鲜见。她创作的多幅插画不仅屡获美国插画大奖,还常出现在展馆及集市中,她以插画的形式成为中国文化对外的宣传使者。
“我这两年的作品对人与自然的关注较多,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希望将对自然的关注更多融入进作品里,这份对自然的感受是源于南京虎踞龙盘的地势特色。”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她对记者如此说道。
出道即多次获大奖,插画里有很多中国元素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对插画及相关艺术创意的创作,更多的是兴趣和爱好,至于获奖,可以说是无心插柳吧。”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李抒逸谦逊地说道。
2014年,李抒逸获得英国伯恩茅斯艺术大学插画专业学士学位后,进入当地广告及出版教育行业历练。2018年,怀揣着插画梦想的李抒逸赴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插画系攻读研究生。求学期间,她的插画《狗狗王子的冒险故事》等毕业作品分别在布鲁克林、纽约插画协会官网、北京798艺术园区等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展出。
图为《小动物打疫苗》斩获AIAP、 Hiii Illustration、 洛杉矶插画协会等各项国内外插画大奖
毕业后李抒逸很快接到美国一家报社的邀约,为“动物园给小动物打疫苗的报道”创作内页插画。该插画也入选洛杉矶插画协会的Illlustration West 60 年度展,同时也入选美国插画奖AI-AP40。这一次成功的合作,开启了李抒逸在纽约插画界的影响力,很快当地报社投来更多封面与内页的插画邀约,其中以“后疫情时代催生新型智能家居产品”的主题封面,也入选美国插画奖(AI-AP)。
此后,李抒逸的插画获奖喜报频传。她为美学杂志《Drift》创作“咖啡在巴黎的历史”主题插画,获得杂志创办人Daniela Velasco的高度好评,包括《网络生活》以及毕业设计《狗狗王子的故事》一同获得ijungle插画大赛的新秀大奖。2022年4月,她为洛杉矶Ruston滑板公园50/50义拍会,手绘以“闪闪发光的夜晚纽约唐人街”为主题的滑板,发挥传统书法特长的她,将唐人街标志性灯牌绘制得精彩绝伦,完成后的艺术滑板用于慈善拍卖。
努力推广中国文化,她的插画被称作“治愈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发现,李抒逸的插画作品中融入了太多的中国元素,如十二生肖、中国园林建筑、古典名著《红楼梦》人物等等。在她开办的画展中,这些插画受到众多外国友人的注目。此外,她还多次参加国外的展览,这些中国画风的插画往往成为观众驻足的焦点。
图为李抒逸为名著《红楼梦》创作的插画
图为李抒逸为名著《红楼梦》创作的插画
“我非常喜欢在插画创作中展现中国文化题材的内容,例如,给儿童杂志画插画时,我会选择中国不同朝代的文物做参考;在一些创作邀约中,唐人街的灯火与招牌就出现在我的插画中;春节时,我会走上街头,把自己设计的中国红包与年画与美国市民分享,告诉他们属相的故事和含义。此外,我经常和插画师朋友参加纽约最大的插画艺术市集,和艺术爱好者及艺术收藏家们交流时,介绍这些插画背后的中国文化,或红楼梦系列背后的作品价值。”李抒逸告诉记者,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作品体现出的魅力,更是背后所属文化的精彩外延。
接受中西方文化的洗礼,见识多彩的人物风情,这些融合思考与插画创作产生的激烈碰撞,都会激发李抒逸创作灵感的源泉。在她的笔下,既有各类影视作品、动物纪录片;也有生活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确幸,对大自然千般姿态的凝息观察;更有来自东方艺术气息的描绘。
“作为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艺术气息熏陶的艺术创作者,笔端自然带有东方特色。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是一种责任,是我努力的方向。”李抒逸对记者说,无论在作品中展现中式源远流长的审美,亦或是以现代的插画语言重新诠释古典中国文化概念,如生肖、山海经神兽等经典形象,都让她这个旅居海外的艺术游子感受到内心深处与祖国的连接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
图为李抒逸在国外推广中国文化
图为李抒逸在国外推广中国文化
李抒逸的插画总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给人以心灵疗愈的效果,甚至有她的粉丝留言称赞其为“治愈系”插画师。
从李抒逸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渴望通过自己细腻的笔触,传达出平和安宁的心境与孩子般的好奇心。在她看来,忙碌的社会让心灵疲劳,拥有巧妙创意的绘画作品,则可以为人们带来疗愈,提升幸福感。
选择艺术课差点被劝退,古都文化底蕴织就艺术梦
出生于1992年的李抒逸来自江苏南京,她既是一位典型的都市女孩,也自带江南女子婉约的属性。
事实上,在高中以前,李抒逸偏重的是中国书法,而非绘画。因为一直被选着去画黑板报,而书法对线条的追求,让她对曲线、轮廓、图案更加敏感,不自觉地由书法向绘画转移。
“初中时意外获得一本国画的挂历,我如获至宝,百看不厌。画中总带有书法的影子,轮廓硬朗。”李抒逸说,老师看过她的画后,如此评价她。
“刚开始因为不适应,还被艺术老师劝退过,因为他们以为我只会中式的书法绘画方式。”李抒逸向记者回忆道,但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可以创作各种类型的作品,最终获得了老师的认可。
在尝试了服装设计、纯艺、插画、摄影、平面设计等多种方向后,李抒逸赫然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画画,尤其是插画。且在之后深入了解到插画这门学科及其广泛的应用性,天马行空却可以形成很朴实的视觉语言,这让她沉醉,于是决定选择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图为李抒逸在野外写生
“家乡的风土人情都成为了我创作的源泉。”李抒逸说,是南京这座古都孕育了自己的艺术之梦,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美丽的风景,时常会跳进脑海中,成为创作的因子,自己也希望通过努力,时刻弘扬着这座博爱博雅之都的厚重与温度。
以插画为职业,做更好的自己
图为李抒逸在创作插画
在常人看来,插画似乎只是出版物的一个小配图,能否作为一项工作而持久呢?李抒逸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化,消费需求的分层,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她特别的受众,而且数量十分庞大。
李抒逸回忆,初入社会时自己也不太确定以插画师为职业,能否坚持走下去。为此,她先进入了相关的行业体验。比如,入职广告公司时,她体会到插画师服务于甲方,需要满足对方的什么需求;就职图书公司时,她知悉了整个出版流程以及童书的风格及节奏;任职教育公司后,她主动进入市场部,以商业的思维审视插画业的前景……
“我的体验很多,比如,为适应不同的需求,我不仅做过传统手绘插画,也学习到用电脑绘图,画过漫画,做过定格动画、小册子,也大开脑洞做过拼贴艺术,为公共设施绘制过墙绘……”李抒逸告诉记者,这都启发她创作题材更丰富的作品,挑战更大胆的构图,也刺激自己一再提升自己的创意度与专业水准。
图为李抒逸的插画受到国外友的称赞
李抒逸受邀进入美国最主流媒体之一的报社绘制插画,包括封面插画与内页插画。业界评价她的作品是不同文化艺术形态的巧妙杂糅,是细心观察之后的匠心精作。
她表示,未来继续在童书和广告类插画上发力,做更好的自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建明
校对 胡妍璐
上一篇:晚潮|读画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