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茶山镇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聚力生态文明建设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工作
全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茶山水更清、天更蓝、土更净了!
△寒溪河
△茶山南畲朗排渠
近日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
《关于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
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
其中,茶山镇詹敬江入选
“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中
表现突出的个人名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她的水污染防治故事
踩着泥水巡河、怀孕期间也坚持扑在一线,这是茶山环保系统里不少人对詹敬江的深刻印象。詹敬江现任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茶山分局副局长,200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环保系统。那些繁杂而关键的工作,串联起她二十一年来在环保战场上的坚守与担当,也让她在治水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成为茶山生态保护战线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Part.01
摸底溯源,查清661个排污口“家底”
“以前在未建设管网之前,存在严重的雨污合流问题,雨水和污水混合排放。”詹敬江表示,要治污,先得摸清“家底”。茶山镇有661个河涌排污口,散布在大街小巷。为了全面掌握茶山镇的排污情况,她沿着河岸一条河涌一条河涌排查,仔细检查每一个排污口、每一个数据,对每个排污口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从2019年起,企业雨污分流成了詹敬江的工作重点之一。她带着团队走在企业排水管道改造一线。茶山超朗村的一家企业,距离最近的市政污水井竟有300多米,距离长、落差大,管网对接成了棘手问题。她立刻协调生态环境部门、镇水务工程运营中心、村委会和技术单位现场勘查,全面排查现有排水系统,绘制管网分布图,明确雨污排水管道走向后,确定采用压力泵配合明管的方案,既解决了施工难题,又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遇到排污口突然溢流,詹敬江总会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处理方案,坚决确保污水不入河,全力保障水环境质量达标。
这些年,詹敬江推动的“1+5”模式——1家污水处理厂联动5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运行得越来越顺畅。近年,她大力推动茶山镇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工程建设。目前项目总工程量已完成 49.03%,土建工程完成 63.41%,预计2026年6月完工。2024年,茶山镇污水处理厂BOD5的年均进水浓度达105.25mg/L,超额完成100mg/L的目标任务。
Part.02
一线躬行,治水问题不过夜
治水光有规划不够,更得在一线“钉”住。詹敬江常说:“哪有天生的治污能手?看着轻松,都是一件一件攒出来的经验。”这些年,她只要发现环境违法线索,不管刮风下雨,拎起工具包就出发,常常深更半夜还在现场蹲守。“问题不能过夜,治水不等人。”她总这么说。
令人感动的是,詹敬江在怀孕期间也未曾停下治水的脚步。同事吴杰至今记得,那天大家正在污水管网施工现场忙活,詹敬江突然直挺挺倒了下去,“把我们吓一跳,赶紧叫救护车送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原来是怀孕一个多月了。医生反复嘱咐要多休息,可大家都知道她那股拼劲儿——听说身体没事,一有工作立马又往现场跑。
跟詹敬江共事多年的同事提起她就竖起大拇指:“不要看江姐平时大大咧咧的,其实她是一名拿得起笔、办得了案、查得了井、巡得了河的环保‘女汉子’。”
Part.03
水兴城美,共建共享美丽河湖
常年泡在一线,詹敬江慢慢琢磨出:治污不能只靠“堵”,还得让河水自己“活”起来。她推动茶山15条考核内河涌生态修复,帮河道找回自净能力、不再黑臭,如今这些河涌晴天水质稳定在Ⅴ类或以上。
茶山治水成果已切实融入居民生活。如茶山镇博头村过去雨污合流、污水直排,河涌黑臭、蚊虫滋生。经综合治理后,村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100%;村边的南畲朗排渠及鱼塘从黑臭变为碧波荡漾,水质稳定在IV类或以上。看着村民晨昏在岸边散步谈笑的情景,詹敬江觉得辛苦工作都是值得的。
良好水环境更带动经济转型,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博头村通过村企合作打造25.4万㎡的南畲朗高科技产业园,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
“这些年治水的最大感受,我觉得是‘变化’与‘希望’交织,同时也有沉甸甸的‘责任’。”回顾治水历程,詹敬江乐呵呵地说:“过去很多人觉得治水与自身没有关系,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后,大家主动参与到治水行动中来。”她认为,治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巩固水污染防治攻坚成效,在入河排污口整治、源头控污、企业在线监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方面加大治理力度,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在河涌边的每一次巡查、管道旁的每一次检修、企业里的每一次帮扶中,詹敬江等基层治污人默默为推进水污染防治和美丽河湖建设贡献力量,守护绿美东莞生态建设的不变初心。
来源:东莞市生态环境、东莞茶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