沄影以‘科技为笔 艺术为墨’,绘就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新图景
创始人
2025-08-26 16:02:36
0

8月22日,《天工开物》数字艺术暨“沄影”数字文旅专题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艺术家李恒与书法家李妙华亮相《天工开物》数字艺术暨“沄影”数字文旅专题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以“科技为笔、艺术为墨”为核心理念,汇聚各界精英共同探讨数字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其中,数字艺术践行者、艺术家李恒与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李妙华,两人以笔墨为桥,将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链接古今,传文脉之韵,为数字文旅发展注入了鲜活的文化生命力。

李恒以重彩山水画记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用数字技术活化文化遗产;李妙华以笔墨之美为数字文旅注入诗意内涵,诠释时代精神。

发布会现场,不仅展示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主题作品的恢弘气势,艺术家李恒还重点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以及背后的建设者故事——“每一座建筑、每一条道路,都是国家发展的印记,更是人与自然对话的结晶。”

无论是北盘江大桥的“天堑变通途”,川藏公路的“文明与神秘交织”还是三峡大坝的“生态与能源共生”,这些都在他的笔下化为力量与温度兼具的艺术语言。

李妙华则挥毫创作了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主题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结构严谨,将“基建强国”的豪迈与“山水人文”的雅致融为一体。

新华网党委常委、监事会主席谭玉平则以诗歌为墨、豪情当笔,为作品创作了20首诗,诗词、绘画、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相映成趣,成为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对话的生动缩影,为发布会增添了既独特又浓厚的文化气息,也为数字文旅场景更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值得关注的是,李恒近年来积极探索艺术创作融合数字艺术的新范式。本次发布会中,通过沄影数字文旅专业服务平台及上海白日梦科技提供的AR增强现实技术,让他的作品实现了“动态活化”——现场观众扫描画册二维码,便能看到画作中的山川河流“动”起来,桥梁仿佛正在合拢,江水仿佛奔涌流淌。这种传统与科技的碰撞,成为“数字文旅”概念的生动诠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文转自: 周口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回顾历朝历代,自秦统一六国后最为混乱的一段时期,便要数三国时期了。 三国时期,...
原创 他... 在晚清时期,动乱四起,在我们熟知的晚清重臣中,左宗棠是其中的一位。 他确实一辈子战功赫赫,最大的功劳...
原创 林...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公元1861年3月4日,白宫前的华盛顿国家广场,一位出身肯塔基...
历史文化纪录片《胡瑗》在宁首映 本报讯 (记者 丁宏波) 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胡瑗》首映式近日在南京举行。 胡瑗,出生于江苏如皋(北...
原创 唐...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封建帝王中比较开明,能够发奋图强的一个。他的政治,...
原创 隋... 文/四季文史 屈突通(557~628年),复姓屈突,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
原创 他... 一个从小被父亲抛弃的私生子,他却活出别人想追求的梦想。17岁封侯,19岁拜将。22岁封狼居胥,他这一...
原创 东... 日本在中国的烧杀抢掠作恶不断正是因为这个罪魁祸首东条英机。这个侵华日军的总司令在中国的国土上犯下了无...
原创 他...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一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一本《儒林外史》为我们揭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