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黄梅‘戏’引力——2025黄梅戏艺术周”圆满收官。这场为期7天的盛会,让黄梅戏的韵律,成了黄梅县最动人的底色。
好戏连台:星光乡音共振,七日盛宴暖人心
作为黄梅县首次以“艺术周”形式举办的黄梅戏盛会,活动名家云集:杨俊、赵媛媛、孙娟三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领衔,潘文格、余顺等名家登台互动,邢凌云等本土名角亦上台亮相。
赵媛媛一曲《谁料皇榜中状元》掀开序幕,清亮唱腔引台下喝彩如雷;孙娟与余顺联袂演绎《爱歌》等选段,嗓音婉转,让角色跃然台上。
《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等经典剧目接连上演,戏迷拉歌、戏曲合唱等互动活动同步开展。总导演吴桐介绍,活动选址盘龙桥公共空间,7天免费开放,只为最大限度满足戏迷。
“我一场没落下!”黄梅本地戏迷李敏意犹未尽,“能在家门口如此畅快听戏,才真正体会到咱本土戏曲的分量。”
台上演员也收获满满。一级演员涂小勇视之为“学习平台”,2021届学员黄蕊更盼以年轻力量让传统焕新。
“既弘扬文化、振兴戏曲,又促进交流、展示成果。”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俊的话,道出了这场文化盛宴的深意。
戏出黄梅:跨省牵情守根脉,活态传承续薪火
“一句乡音,让跨省陌生人成自家人。”开幕夜合唱中,江西九江戏迷方彭林红了眼眶。这样的“跨省共鸣”随处可见:山东、河南等地戏迷纷纷赶来,让活动现场成了跨省文化交融的舞台。
本次艺术周由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主办,黄梅县黄梅戏协会承办,九江市黄梅戏活动中心、蕲春县黄梅戏协会、英山县黄梅戏协会共同协办,让黄梅戏成了文化交流的纽带。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余文新说,这是交流的延续与深化。
传承更显温度:离乡29载的一级演员张小威感慨“召唤必归是守根脉”;16岁学员刘瑾萱以《扈家庄》展风采,24名委培学员首返乡汇报,勾勒出传承新模样;民间“草根戏班”献演的黄梅戏歌,更传递着基层传承的热忱。
近年来,黄梅县推进黄梅戏“六进”活动,湖北黄梅戏艺术剧院年均惠民演出超千场,百余支民间戏迷团体助力,让黄梅戏成了融入当地人民生活的文化名片。
借戏兴业:戏韵连山水,文旅烟火共升腾
艺术周里,“戏”与“景”被巧妙串联。舞台上,主持人不时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咱黄梅不只有戏,更有好山好水。白天看四祖寺、五祖寺和老祖寺,把‘灵润黄梅’看够;晚上听段黄梅调,才是地道体验!”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好戏看了,好景也没落下,这趟值了!”英山县戏迷段锦特意赶来:“早听说黄梅戏好、景也好,这几天白天去了五祖寺、四祖寺还有东山问梅村,古刹清幽得跟戏里‘禅意山水’一个样。”
据初步统计,艺术周期间,黄梅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000万元,文旅消费活力显著提升。
“让观众赏戏韵、品美景、尝美食,既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也让‘戏乡福地·灵润黄梅’的魅力更深入人心。”黄梅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叫响“戏乡福地·灵润黄梅”文旅品牌,开发更多文旅项目,促进文旅产业融合,让更多人走进黄梅、爱上黄梅。(吴慕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