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省重要的产茶区,乐山茶产业近年来持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目前,当地茶园总面积约140万亩,毛茶年总产量约15万吨,综合产值达320亿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乐山茶叶总产量同比增长6.5%,精制茶增幅高达51.1%,茶产业已成为乐山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税惠添力茶饮研发探新路
乐山市犍为县坐拥“中国茉莉之乡”与国际花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双重美誉,茉莉花种植规模稳居全国第二。凭借这份“芬芳底气”,犍为县吸引了众多企业深耕“芬芳经济”,四川龙骨山茶业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在第六届国际(乐山)绿茶暨峨眉山茶展销对接会上,该企业的花茶成功签下5000万元海外订单,为当地茶产业的国际化之路再添亮眼一笔。
乐山绿茶大会上,龙骨山茶业公司总经理向国际友人介绍新式茶饮
当下,新茶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产业升级步伐加速,如何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坚持‘跨界融合’创新与诚信经营,严格把控收购、生产、销售全链条各环节,是产出优质产品、实现稳健发展的关键。”该公司总经理李佳露给出了答案。
为助力企业在茶饮研发之路上走得更稳,当地税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详细解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情形、研发人员界定标准等内容,针对研发费用归集、辅助账目等风险易发点,精准提供税务合规指引。这一举措既帮助企业规范账目管理、有效防范涉税风险,更推动形成“政策赋能—合规增效—创新增收”的良性循环,为茶饮研发创新注入了持续动力。
“今年上半年,公司已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六税两费’减免等税费优惠共计75万元。”李佳露坦言,这份“真金白银”的税惠红利,让公司能够更专注于产品研发与产业链搭建。得益于此,公司于今年2月推出的“茶花共生”新式茶饮,巧妙融合高山绿茶的清冽与本地茉莉花、栀子花的馥郁芬香,成功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
绿色通道茶农茶企更省心
“今年,税务部门的茶叶专窗帮我们解决了不少涉税难题,单是农产品收购发票开具这一项就省了很多心。上半年,公司收购鲜叶1300吨,开出发票294份,金额约2100万元。”谈及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峨眉山市三父子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军感触颇深。
据介绍,峨眉山市三父子茶叶有限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与普兴村、三江村等3个乡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1.2万亩标准化茶园,并对土壤改良、品种选育、病虫防治等环节实施全程严格管控。同时,通过村企携手共建茶叶加工厂,实现鲜叶就近收购,有效带动2600余户茶农稳步增收致富。
随着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茶农收入稳步增长,相关政策咨询需求及发票开具业务量也随之增加。对此,当地税务部门专门设立“茶叶政策咨询及发票代开窗口”,安排专人解答正常疑问,“手把手”辅导茶农开具发票。今年以来,该通道已解答茶叶涉税问题50余条,辅导个人代开发票400余笔,惠及茶企和茶农500余户次。
税务干部正在讲解自然人农产品代开发票场景
退税直达乐山茶香飘中亚
机器轰鸣不绝、茶香沁脾四溢。在四川华义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将一箱箱绿茶打包封箱,沿着“一带一路”的脉络远销中亚各国。作为四川省内首家以自主品牌出口中亚的茶企,该公司已先后5次独立承包茶叶专列,出口茶叶超6000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6-10月是夏秋茶的采摘出口季,我们高峰期的日均出货量超24吨,而从生产到发运的窗口期却不足20天。”公司董事长方义开坦言,叠加人工和物流成本,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压力大、出货时效要求高的双重挑战。
关键时刻,税务部门的暖心服务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当地税务部门推出出口退税“随报随审”快速审批机制,全流程辅导企业完成退税申报,确保退税直达快享。“今年以来,公司已享受出口退税102.3万元,这笔如期到账的退税款,让我们在订单履约中多了一份可靠保障。”方义开表示。
税务干部到四川华义茶业有限公司为企业宣传讲解出口退税等相关税收政策
如今,满载乐山茶香的集装箱正沿着“一带一路”的驼铃古道不断驶向中亚。在政策赋能与企业深耕的双重驱动下,乐山茶叶不仅香飘国内,更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独特魅力,成为连接乐山与世界的文化纽带。
下一步,乐山税务将持续聚焦茶企涉税需要,深化“政策宣传+服务优化”双驱动,通过“茶园税收课堂”现场教学、“线上云辅导”即时答疑等多元方式,确保税惠政策落实落细,为乐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税动能”,让“小茶叶”成长为富民强市的“大产业”。(文/李永琴 图/张俊豪 曾劲松)
来源 |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