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的继位,一直是历史上一桩说不清的公案。
有人说他得位不正,甚至传言他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用一斧头改写了大宋的命运。
可比起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悬案,他在继位后的种种安排,才真正让人细思极恐。
赵匡胤去世时,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都还在,按理说皇位轮不到赵光义。
可事实是,短短几年间,这两个侄子相继离世,而赵光义的儿子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
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那些曾经可能威胁到他皇权的人,也都没能善终。
赵匡胤去世那天,宫里一片混乱。
宋皇后急得团团转,第一时间让王继恩去召赵德芳入宫。
这位皇后虽年轻,但并不是个会坐以待毙的人,她显然希望自己的继子能顺理成章地接过皇位。
可王继恩却没按她的指令行事,而是直奔赵光义的府邸,劝他入宫继位。
等赵光义赶到宫中,宋皇后才反应过来,局势已经彻底变了。
她当即改口,表示自己全力支持赵光义,并请求他庇护自己和两个孩子。
赵光义当然满口答应,毕竟此时他最需要的就是稳定人心。
可事实证明,承诺这种东西,皇帝说的最不可信。
赵光义登基后,表面上对宋皇后还算客气,给她封了个“开宝皇后”的名号。
但很快,她就被安排住进了西宫,远离了权力中心。
从此之后,她的生活就像是被人遗忘了一样,直到多年后病逝,赵光义甚至不愿意让她入皇陵,连丧礼都办得极为冷清。
朝中有大臣替她说话,结果被直接贬官,可见赵光义对她的态度有多么冷漠。
而相比于宋皇后,她的两个继子才是真的命运多舛。
赵德昭在北伐时,曾被朝臣推举为“战时继承人”,这让赵光义非常不满。
等到北伐失败,赵德昭为将士请功,赵光义一句“等你当皇帝了再说”直接把这位年轻王爷吓破了胆。
他回到府中后,竟然选择了自尽。
赵光义闻讯后,表现得很悲痛,抱着侄子的尸体痛哭流涕。
可问题是,他的悲伤是真是假,没有人能说得清。
毕竟,这位侄子的死,对他来说可谓是“一了百了”。
赵德昭死后没多久,赵德芳也突然去世,史书上只写了四个字——“寝疾薨”。
一个年仅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怎么就突然病死了?没有人敢问,也没有人敢查。
赵光义照例追封了他,但至此,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全都不在了。
至于赵匡胤的弟弟赵廷美,本来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他才是下一任皇帝,可他最终也没能逃过厄运,被流放后抑郁而亡。
赵光义的儿子赵元佐,原本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
但他在赵廷美死后,突然疯了。
据说,他是被父亲的手段吓得心神错乱,最终被废去太子之位,彻底失去了竞争的资格。
至此,赵光义身边所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皇位的人,不是死了,就是疯了。
而后来的北宋皇位,也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落在了赵光义的后人手中。
有人说,赵光义或许并没有直接弑兄篡位,但他登基后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不寒而栗。
宋皇后被冷落,赵匡胤的儿子们接连离世,赵廷美被逼死,甚至连自己的长子都被吓疯。
这一切巧合得让人难以置信。
后来的宋神宗时期,才给宋皇后恢复了一些应有的待遇,可她的尸骨,依然没能与赵匡胤合葬。
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到了南宋,皇位竟然重新回到了赵匡胤的后人手中,仿佛历史在用另一种方式纠正当年的错乱。
有人说,赵光义是个有谋略的皇帝,他用自己的方式稳固了赵宋江山。
但也有人替赵匡胤的子嗣鸣不平,认为他们的悲剧不是天意,而是人为。
至于真相如何,或许只有那盏夜里未熄的宫灯,才知道答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