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为镜:一场青年艺术展的自我与世界对话
创始人
2025-08-22 20:34:21
0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8月22日报道:“自即我媒介Self as Medium——从‘自己’出发的创作探索”展览正在上海半岛美术馆展出。该展览孵化于2024年,由策展人娄馨予策划,汇集6位青年艺术家作品,去年推出后便收获市场与学术层面的双重认可,同年12月更入选“2024年上海市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成长计划”。

此次展览以“自我”为核心创作视角。策展人娄馨予直言,当代青年常被贴上“自我”标签,却未必被公允看待——“自我不应与‘浅薄’‘利己’挂钩,它其实是年轻创作者与世界交互的媒介、探索的起点,是他们在现实中表达或寻求和解的方式。”

娄馨予提到,参展艺术家虽有不同生活节奏与创作路径,选题、材料、语言形式各有差异,但均以“自我”为创作原点,通过持续“溯源”“观察”“发问”让作品自然生长。

展览通过“档案”“房间”“留言”三大版块构建独特观展逻辑,将“人”置于“作品”之前。“档案”板块以多元信息勾勒艺术家立体形象;“房间”板块营造独立精神空间,还原贴近自我的状态;“留言”板块则以电话装置搭建倾听与对话的桥梁。

策展方特别建议观众打破常规观展习惯:先读艺术家档案问卷、回应提问,再到“房间”里通过电话聆听艺术家留言,最后再观看作品。

为触发观者与创作的通感,展览大量运用综合材料,甚至引入新鲜植物。这些元素各有隐喻:“海绵”对应摇摆的心绪与立场,“草木灰”象征生命力萃取的过程,“草”代表可对话的平凡生命,“帘子”是柔软的隔离,“窗”则暗含无法参与的旁观视角。展览展出至9月3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记者手记|美欧分歧:历史的轮回... 新华社伦敦2月21日电题:美欧分歧:历史的轮回还是历史的宿命? 新华社记者吴黎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明朝“沐王... 全文共2379字 | 阅读需6分钟 在关于明朝的评书演义中,有一位勇冠三军的猛将,名为朱沐英,他手持...
原创 尧...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尧舜禹”被孔老夫子那一脉打扮成了君明臣贤的禅让典型,千百年来被儒门所推崇...
封神里哪些是道教人物,哪些是佛... 在《封神演义》中,人物众多且宗教背景复杂,其中不乏道教和佛教人物。以下是对其中一些主要人物的宗教归属...
原创 晚... 一群兵在休息,看起来精神状态还可以。 清兵合影,个个肩上都扛着一把刀,前面的一名军官拄着拐杖,官僚...
原创 明...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并且开启了他的东征之路。仅仅三个月,李自成便率军...
原创 周... 周文王姬昌在封神中是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灭商和封神双管齐下,神仙道和人间道所施展的手段最终都必将落...
原创 世... 1、埃及艳后克莉奥帕特拉七世 人生经历:克莉奥帕特拉七世,约公元前70年12月或公元前69年1月至...
原创 慈...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慈禧是少数几个可以掌握朝廷权力的女性之一。她不仅想要废黜了皇帝,而且多年来一...
原创 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朝代更迭,古往今来,在我泱泱华夏漫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