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贾文涛 李华 郑阳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数智化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为艺术产业在创作、传播、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正全方位重塑艺术产业格局,为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注重人性化、艺术化设计,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文化品位,发展创意设计、高端影视等文化产业,打造国际文化交流重要基地。人工智能与艺术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艺术产业成为雄安新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为雄安新区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艺术创新高地提供了战略机遇。
人工智能为艺术产业数智化发展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国家从政策层面持续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到,推进文化和旅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等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应用。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发展数字创意、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挥高新技术对内容创作、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提高产品品质、丰富表现形式。
河北省《关于进一步挖掘潜力繁荣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的若干措施》指出,加快推进AI、VR等数智技术在景区、文博、演艺等领域广泛应用,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文化领域改革创新,培育各类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与前沿科技领域融合发展。
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承担着“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模式的战略使命。艺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为艺术产业在创作、传播、教育等方面发展开辟了全新发展路径。
艺术产业数智化发展现状分析
艺术产业是指以艺术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为主要活动的产业集合,涵盖传统艺术和新兴艺术两大领域。艺术产业不仅创造文化价值,还通过艺术产品和服务的交易,产生显著的经济价值,在文化传承、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艺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创作环节,传统艺术创作方式效率较低,创作灵感受限于艺术家个体经验和视野,且创作过程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交易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鉴定评估困难、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导致艺术品市场交易活跃度不高。教育环节,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市场对复合型高端艺术人才的需求,学生缺乏对新技术如AI的了解和应用能力。传播环节,传播渠道有限,传播方式单一,难以精准触达目标受众,导致许多优秀艺术作品和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传播和推广。产业经济方面,艺术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应用AI技术深度不足,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快发展,为艺术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赋能雄安新区艺术产业数智化发展
在国内外,AI已广泛应用于艺术产业各个环节。雄安新区也在AI赋能艺术产业方面积极探索,例如,通过AI算法解析白洋淀水乡风貌等,生成兼具现代美学与地域特色的数字画作、动态影像,用于文创产品设计、城市景观数字展示等场景。
目前,雄安新区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省级24项、市级102项,非遗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因此,利用人工智能的高水平算法、高性能算力、高质量数据特点,发挥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的规模效应,提升雄安新区艺术产业数智化水平,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场景。
提升艺术创作与保护水平。在艺术内容及艺术品创作方面,AI可通过对大量艺术作品数据的学习,开发智能绘画、数字雕塑等智能创作工具,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灵感和创意辅助。如AI绘画软件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快速生成绘画草图,艺术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创作。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方面,通过AI补全等技术修复受损文物,实现数字化保护。
提升艺术鉴赏和交易服务水平。在艺术品评估方面,AI利用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技术,对艺术品的风格、年代等进行评估,提高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在艺术品交易方面,AI通过构建智能交易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买卖双方需求和偏好,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精准匹配。同时,应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交易安全,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市场效率。
带动艺术产业经济发展。AI拉动艺术类园区及文创产业集群建设,为艺术产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方面,AI技术催生新的艺术业态和商业模式,重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助力艺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发展虚拟歌手、数字偶像等AI艺术形态,通过AI合成技术打造雄安元素的互动型虚拟偶像;推动“音乐+文旅”融合,结合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开发雄安音乐节与白洋淀等景区结合的文旅产品,实现产业双赢;将雄州黑陶等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数字藏品、虚拟商品,发展艺术IP数字化运营。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艺术产业各环节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业整体经济效益。通过艺术类园区及文创产业集群建设,艺术创作、技术研发、评估交易等相关企业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助力形成规模集聚效应,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艺术产业经济规模化发展。
伴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AI为雄安新区艺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与广阔的发展空间。AI可有效解决艺术创作、交易、教育、传播及产业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国内外艺术类重点城市的实践经验也为雄安新区提供了借鉴参考。通过AI赋能,雄安新区有望打造具有雄安特色的现代化艺术产业体系。未来,应进一步加强AI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培养AI艺术复合型专业人才,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AI与雄安新区艺术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艺术产业成为雄安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将雄安新区打造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本文系2024—202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AI技术赋能雄安新区艺术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B24YS04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张晶,河北经贸大学;贾文涛、郑阳,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李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