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三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生态友好奖”的荣誉落在安溪金谷溪岸公园时,这座由艺术家陈文令用万吨本土石头堆砌而成的溪岸秘境,正以最朴素的姿态诠释着艺术与乡土的共生之道。没有钢筋水泥的凌厉,只有溪水潺潺间的雕塑低语,与安溪大地的呼吸共振。在这里,生态的本真、艺术的温度与人文的厚重交织成诗,让“乡土安溪”的轮廓在溪岸光影中愈发清晰。
“乡土安溪”在溪岸焕发诗意(中共安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石头里的乡愁
艺术对乡土的温柔重塑
陈文令站在金谷溪岸的乱石滩上时,看到的不是杂草丛生的“废地”,而是自小熟悉的自然博物馆。“我妈说,老人最害怕孤独,这句朴素的话成了我创作的起点。”
2021年疫情期间,这位常年在外的艺术家重新审视家门口的溪岸——古岸、奇石、枯树,在他眼中都是未被唤醒的艺术基因。他拒绝用西式、城市化的“标准图纸”改造这片土地,而是让石头保持原生的棱角,让溪流遵循自然的轨迹,将野地悄然转换为“有自然属性的公园”。
走在溪畔,可以看到《仰望星空》《行走的人》等雕塑散落其中,它们与这里的山水岸石融合在一起,仿佛天然属于这里。陈文令说:“我没有搞断裂式的创新,只是继承了古人就地取材的智慧。”这些石头雕塑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老人们在《行走的人》旁晒暖聊天,孩子们围着奇石追逐嬉戏,“所有的小孩老人都笑得满脸牙齿”。在这里,艺术不再是美术馆里的高冷展品,而是融入“家常话仙”的生活片段。
陈文令雕塑作品(中共安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种“不刻意”的创作哲学,恰恰暗合了生态友好的真谛。陈文令坦言:“我很努力,但没有努力到变形。”这个“无心插柳”的个人艺术行为,打开了乡村旅游的新天地,而他,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乡村复兴”。
“诗和眼前”
人文生态的共荣图景
这个暑期的金谷溪岸是新晋的旅游胜地,常有厦门、泉州的游客捧着奶茶坐在石头上,看溪水漫过脚边。“喝杯咖啡、吃个面包没多少钱,这种浪漫不贵重。”陈文令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他要让家乡人“出门便是旅游,出门便是诗和远方”。这种“重在眼前”的朴素理念,重构了乡土的人文生态。
村民陈源峰自小在金谷溪畔玩耍,他从来没有想过,就这么一条普普通通的小溪,有几十年后的某一天,会摇身一变变身网红地。“这里改变的不仅是硬件条件,邻里关系都更融洽了。”陈源峰谈到,当把家乡建得更好成为共识,村民也有了共同努力的方向。这个艺术溪岸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让疏离的乡村重新凝聚起共同体意识。
金谷溪岸吸引游客打卡(中共安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种凝聚力也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江西人姜见佳被溪岸的“远古乡村”+“现代雕塑”所吸引,在此开辟了“酵母艺术烘焙空间”,更因地制宜地推出“茶叶套餐”,让游客在山水间体验闽南茶席;金谷本地青年吴志鑫放弃城市工作,一毕业就回乡创业,计划开发新的文创产品,用陶艺让游客体会到玩泥巴的快乐。“这里藏着无限可能。”吴志鑫的话道出了返乡者的心声——当乡土被艺术点亮,年轻人便有了“回得去的故乡”。
就在8月,“溪岸艺术汇·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启动暨“天生会画”夏日写生活动搭起了百姓共享艺术的舞台,陈文令将“艺术平等与普惠”和“每个人的表达都独一无二”的理念传递给在场的大小创作者。艺术,在这刻有了“润物无声”的传承,“重新定义了乡村公共空间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的核心,在于它让“人文”落地生根。“美好的自然和美好的人文都是要有人,父老乡亲,哪怕一个流浪汉,一个乞丐,来拥抱,来互动,就能倍感这个土地的温暖和力量。”陈文令想做的,是独属于溪岸的“诗和眼前”。
创新的“安溪范式”
从一个公园到一片风景
“金谷溪岸只是个起点。”安溪县文体旅局局长蔡雅娟的话,勾勒出更广阔的蓝图。这座公园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处景观改造,更在于为安溪文旅开辟了“艺术+乡村”的新路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金谷溪岸文艺村就接待了游客超10万人次。
在安溪,茶文化与山水肌理本就是最深厚的文旅家底,而金谷溪岸艺术让“乡土”突破地域边界被看见。陈文令的雕塑没有喧宾夺主,而是成为山水与人文的“翻译官”——外来游客透过溪岸景致理解铁观音生长的生态密码。
这种“在地性创新”正在安溪多点开花:正在打造的青阳溪岸、溪窑溪岸,将延续“就地取材、天人合一”的理念,也将进一步探索“研学+乡村”“茶旅+艺术”等模式。蔡雅娟表示:“金谷溪岸给安溪文旅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公共文化空间的样板,和一种与游客互动的旅游生活方式。”未来,不同的乡镇也将找到各自的切入点,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蔡雅娟说,“生态友好奖”不仅仅是金谷溪岸自身的荣誉,也是安溪“原乡文化”从乡土认同迈向对话国际的关键跳板,为其他地区的“原乡文化”输出提供了“安溪方案”。
金谷溪岸的石头激荡出新的水花,成为安溪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它让“乡土安溪”有了“茶文化”之外的另一个文化标签:“诗性故乡”。以艺术为媒,这里吸引了不少国际级的艺术创作者学习交流,美国艺术家史蒂芬表示:“每次见面,陈文令总能给我带来惊喜。”
陈文令正是用这种“乡土觉醒”告诉我们:最动人的风景,或许就在家门口的溪岸旁。(来源:中共安溪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