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处中西交通要冲,自古便是西域通往中原的咽喉,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遗址中,发掘出土了大量古代文书。得益于吐鲁番独特的干燥气候,这批文书得以跨越千年而保存至今。它们真实记录了古代吐鲁番社会生活的诸多细节,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与文献价值,一经发现便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
为系统梳理这批珍贵文献的书法艺术价值,深化吐鲁番文书在汉字发展、书体衍变、书风流传等多维度的研究,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吐鲁番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吐鲁番市文物局携手合作,编撰了《吐鲁番出土文书书法墨迹精选》。
本书聚焦吐鲁番文书中的书法艺术精华,对吐鲁番博物馆所藏文书墨迹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精选。 全书收录近200件文书墨迹,按内容分为“公私文书”“典籍”与“佛经”三大板块,全面呈现了古代吐鲁番地区丰富多样的书法风貌。
吐鲁番文书的年代上起十六国,下迄宋元,跨度约十个世纪,恰逢中国汉字书体演变的关键时期,为中国书法史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墨迹资料。文书中多样的运笔习惯、自然的书写状态和随意的涂抹修改,也展现了古人日常书写的真实面貌。
在众多出土文书中,尤以晋唐时期的墨迹最为引人注目。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晋唐书法,大多以碑刻、拓本或后人摹临的方式流传,真正的墨迹原作少之又少。而晋唐法书素以法度、自然、率真、潇洒著称,这些特质在吐鲁番文书中都得以鲜活呈现。它们古逸真率、妙趣天成,仿佛让人置身于千年前的书案之前,晋唐风度,似在眼前。
因此,吐鲁番文书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晋唐书体与书风的演变,更为当代书法研究与学习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蕴含的多样性与创造力,也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创新提供了灵感,对拓展书法风格维度、推动书法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的书法作品,虽历经千年埋藏,却依旧生动可感。它们不仅是珍贵的艺术与学术资源,更是中华文脉在新疆延续传承的历史见证。
图书信息
👆,即可购买
《吐鲁番出土文书书法墨迹精选》
吐鲁番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吐鲁番市文物局 编
ISBN 978-7-5726-2160-4
湖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