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一场以“纪念红线女诞辰一百周年”为主题的新书发布会在琶洲展馆12.2馆3号舞台区举行。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之子、中国香港著名军事评论员马鼎盛携新书《母子相知六十年:我和母亲红线女》亮相南国书香节。
新书发布会现场。
活动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省文联主办,花城出版社、红线女艺术中心、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承办。广州市原市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建华,广东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南方传媒总编辑肖延兵,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曾小敏,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冀等相关领导与倪惠英、欧凯明等粤剧艺术家近50人出席了发布会现场。
共同缅怀百年红线女
花城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张懿在致辞中介绍了此书的出版过程,盛赞红线女是享誉海内外的粤剧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我们今天是怀着深情为作品相聚,既是纪念红线女诞辰一百周年,也是缅怀一代艺术大师“我的生命属于艺术,我的艺术属于人民”的执着追求,更是致敬其“同国家荣辱与共、善始善终”的爱国情怀。
精致炫目的粤剧盔头。
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曾小敏在致辞中,向笔耕不辍、硕果累累的马鼎盛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她盛赞红线女是广东文艺名家,是岭南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她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风范,成为引领广东粤剧工作者把粤剧发扬好、传承好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人民心中永恒的艺术大师。
广州市原市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建华在致辞中强调:红老师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她更是一位政治家,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文化大师,她在我们国家最艰难的时候——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都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们的民族、对我们的人民充满着理想和希望。她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更是革命的一生。
深情回忆一甲子的母子情
发布会上,马鼎盛深情回忆他与红线女六十年来相处中的点点滴滴,他坦言小时候看不透母亲,她在家食不言、寢不语,她的笑是献给舞台、献给大众、献给艺术的。她晚年经常失眠,体重不够80斤,为粤剧殚精竭虑。周围人劝她休息,她总要回一句——我不做粤剧,活着干什么。经过这十年的反思,作为儿子的马鼎盛从最初的不解到后来的相互认同,终于慢慢明白红线女为什么这么红。他觉得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以艺术为生命,一是爱国。
马鼎盛深情叙忆母亲红线女。
马鼎盛娓娓道来,向大家讲述了红线女成名成家之路。他谈到红线女在粤剧艺术上的一个飞跃,是1955年从香港回归内地,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排出一个全新的粤剧《搜书院》。马师曾在剧本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编,使得此剧广受好评,粤剧亦因此获得“南国红豆”的美誉。高度重视剧本与创新是马红艺术的精髓。晚年红线女不断强调一剧之本,说有《关汉卿》《山乡风云》这样好的剧本,粤剧才有希望。
马鼎盛坦言,十年前出版的那本书写得太仓促,所以这本新书删掉了原来的五万字,补充了九万字,从儿子的角度来书写自己的母亲,希望能尽量真实还原母亲戏里戏外的人生。书中封面用到的两张图片也寓意深刻,上面一张是4岁,下面一张是64岁,刚好是一甲子,与书名呼应。
粤剧传承生生不息
发布会也是粤剧的盛会,广东粤剧界的名家耆宿悉数到场,有倪惠英(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梁从风(艺术大师马师曾弟子)、欧凯明(马红流派艺术传人、二度梅获得者)、苏春梅(红线女入室弟子、梅花奖获得者)以及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黎骏声、曹秀琴、梁耀安、邓志驹等等,他们皆为百年红线女而来,发布会现场熠熠生辉。红派艺术第二代、第三代传人也一起亮相。主办方做了精心安排,由广州红豆粤剧团优秀青年花旦、粤剧红派艺术第三代传人韩芳芳演唱的一曲《荔枝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其优美的唱腔、生动的台风让现场嘉宾与读者亲身感受到了红派艺术的无穷魅力。
新书首发,欢聚一堂,作者马鼎盛与嘉宾、读者合影。
最后,活动在马鼎盛与欧凯明联袂表演的《搜书院》之“步月抒怀”中走向尾声,他们诙谐又充满粤剧韵味的现场表演令在场的观众大呼过瘾、意犹未尽。
据悉,未来花城出版社将联合红线女艺术中心,展开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让粤剧艺术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