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们曾经都来自于一个称作「罗马湖人」的“艺术团体”,而「罗马湖人」既不是流派,也不是宣言,只是一片偶然的土壤。
北京顺义罗马湖畔曾聚集着大大小小的工作室。绘画者、雕塑者、设计者们在这里组成了一个小小的艺术社群,其中就包括了本次的参展的艺术家们——他/她们都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先后毕业、离开校园,为了继续创作而相聚于此。罗马湖的日常是熟悉的面孔,大家共同生活、游戏、艺术。然而,一次拆迁打散了这个偶然形成的乌托邦,罗马湖畔的艺术家们各奔东西。
直到2023年,一个名为“候鸟300”的驻地项目在海边启动,旧友们在沙滩上重逢,关于罗马湖集体回忆成为了大家创作的纽带,“罗马湖惊梦” 应运而生,「罗马湖人」也由此诞生。起初,「罗马湖人」只不过是艺术家们为了参与驻地而形成的临时组织,但合作的轻盈与愉悦,使他/她们决定延续下去。“临时”与“狂欢”贯穿了他们的实践——从即兴绘画到临时客厅,他们在陌生环境中用直觉抵抗预设,在偶发之中解构恒常。「罗马湖人」的现场从来不是静止的作品,而是一场场不可复制的派对——喧闹、鲜活、必将消逝。松散的结构也意味着争吵、分歧与意外,它们与创作本身一样,被写进了「罗马湖人」的命运中。
狂欢与派对注定要结束,但人们总希望为它留下一些痕迹。本次展览试图将「罗马湖人」的数次实践现场搬进白盒子空间。而这种转移天然地带来了一些改变——氛围被抽离、作品被重组,白盒子或许永远无法重现派对现场的直接与鲜活,但这是一次保存的尝试。
因此,本次展览主题为「Preserved Party丨腌制派对」 。“Preserved”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意味着“保存”,使物免于完全褪色,强调原貌的留存与记忆的延续;另一方面,它意味着“腌制”,是一种带有介入性的转化行为。所以,“Preserved”也是一种双重动作:一方面,它把开放、无法控制的现场收纳进白盒子,保存了作品的形态与痕迹,使之免于彻底消散;另一方面,它改变了作品原本的状态,并不试图将作品留在起点,而是在转移中生成新的意味。
“Preserved”作为“保存”,它对抗遗忘,让我们与记忆保持联系;
“Preserved”作为“腌制”,它承认不可逆的变化,并将变化纳入作品的延续之中。
本次展出的“腌制”作品,都处于一种中间状态——既非原封不动的过去,也非彻底更新的现在,而是带着过去的痕迹,逐渐创造出新的存在。这提醒着我们罗马湖边曾经有过的故事,以及「罗马湖人」创造过的狂欢。而这些故事和狂欢,在今天、未来还会不断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