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阅非遗·悦传承”品牌首场活动——“非遗陶趣·悦读同行”在禅城区图书馆拉开帷幕。活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技艺为核心,通过名家分享、技艺体验、阅读联动等多元形式,将石湾陶塑的技艺精髓与全民阅读深度融合,带领读者沉浸式体验“泥与火”的文化传承。
“阅非遗·悦传承”品牌首场活动——“非遗陶趣·悦读同行”在禅城区图书馆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特邀国家级石湾陶塑技艺传承人,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澳门工艺美术大师、石湾陶艺一代宗师刘传幼子刘桂芳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刘桂芳出身陶艺世家,自幼随父研习传统技法,在父亲的艺术创作氛围及理念的耳濡目染之下,逐渐走上陶艺创作的道路,至今已醉心于“泥、釉、火”艺韵三十余年。
活动现场,刘桂芳以深情而厚重的讲述,带观众穿越石湾陶塑的时光长廊:从河宕贝丘遗址的陶片到明清“石湾瓦甲天下”的盛景,从家族窑口的传承密码到当代陶艺的创新探索,层层揭开石湾陶塑的神秘面纱。
在谈及文化传承这一重要内容时,刘桂芳特别讲述了岭南画派时期陈谓岩、潘玉书等大师将西方写实技法融入传统陶艺的革新故事。同时,他还分享了新中国成立后刘传、庄稼等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这些艺术家打破传统束缚,以古代先贤、名人志士、时代英模等为题材,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石湾公仔”,开启了石湾陶文化的新篇章,生动展现了石湾陶塑从民间工艺迈向艺术殿堂的升华历程。
刘桂芳讲述“泥与火”的故事。
不仅如此,刘桂芳还结合自身的代表作品《门神》《粤剧脸谱》,深入浅出地解析“捏、捺、雕、镂”四大核心技法,并分享其创作背后的文化寓意。
分享最后,刘桂芳以家族三代匠人的坚守为引,深情诠释了陶艺传承的精神内核:从中国首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传先生1997年创立《湾溪刘氏》品牌,到2020年与女儿刘思艺共同建立《刘传艺术馆》,刘氏三代陶艺人始终坚持着传统的陶艺手法创作,坚持传承原创石湾陶艺文化并致力推广石湾陶艺的创新和发展。这份坚守印证着:真正的传承,既是对千年窑火的一脉相承,更是让古老技艺在创新中永葆生机,让陶土承载的文化记忆持续焕发时代光芒。
在随后的陶塑体验环节中,读者们在刘桂芳团队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盘泥条、制茶宠等传统技艺。从小心翼翼地揉泥醒性,到全神贯注地雕刻纹样,参与者们仿佛与泥土开启了一场亲密的对话,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现场不乏亲子家庭共同创作的温馨场景,这既能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增进亲子互动,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本次活动特别分享了非遗主题图书《石湾公仔街去来》。全书以千年文脉为脉络,系统梳理了石湾陶塑的发展历程,揭秘了陶艺大师传承故事,解析了捏塑、印坯等核心技法。书中还精选《紫气东来》等经典作品,呈现石湾公仔的独特魅力。欢迎感兴趣的读者前往借阅,让石湾陶塑的故事随书香延续,以阅读滋养非遗传承的生命力。
禅城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宛如一座璀璨的非遗宝库,孕育了石湾陶塑技艺、广东醒狮、广东剪纸、佛山木版年画等8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每一项非遗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
听众现场体验陶艺创作。
为激活非遗当代价值,禅城区图书馆以“阅非遗·悦传承”品牌为抓手,突破传统非遗展示模式,创新构建“可阅读的非遗文化空间”,将典籍中的文化密码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沉浸体验,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夺目光彩。
禅城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让非遗从‘文字’走向大众生活,让更多人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未来,“阅非遗·悦传承”将持续推出剪纸、刺绣等非遗主题沙龙,以创新形式激活非遗生命力,为禅城的文化建设增添光彩。
采写:南方+记者 卢浩能
通讯员 冯希雯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上一篇:亲子木工小制作活动 雕琢温馨时光
下一篇:柏林艺术馆:千年陶艺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