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辖区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倡导廉洁新风、厚植爱国情怀。零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增进退伍老兵与残疾人之间的情感联结。8月13日,在广外街道椿树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区残联主办广外街道残联携手椿树馆社区残协共同开展“铭记历史·寻红色记忆”手工DIY非遗竹编画活动。本次活动特邀辖区退伍老兵代表10人和广外职康站20位智力残疾人共同参与。
活动开始前。74岁肢体一级重残退伍老兵石大爷,热情地向身边青年残疾人分享当兵时的故事,“那时候条件艰苦,但是身边的战友没有一个退缩的...一场意外使我失去了左手,虽然成为残疾人了,但是我还是乐观生活...”他的声音哽咽,却字字铿锵,他身残志坚的精神,使在场的残疾人朋友纷纷红了眼眶。
“爷爷,您怕吗”一名智力残疾青年问道。73岁听力四级退役老兵赵大爷笑着拍拍她的肩膀:“怕,但想到身后的家人和祖国,就有了劲儿!就像你们现在学本领,克服困难,也是一种勇敢。”朴实的话语如春雨般滋润着在场每位残疾人的心灵,也让“勇敢”和“坚持”的种子在残疾人朋友心中悄然扎根。
活动开始,首先由区残联罗老师向现场的退伍老兵和残疾人朋友展示了一张张精美的竹编工艺品照片,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随后就竹编的历史渊源、独特价值和制作流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在制作环节,退伍老兵与残疾人朋友两两结对,坐在一起。区残联罗老师手把手指导大家体验竹编画的魅力,一上一下,纵横交错间渗透自然之美、文化魅力,巧手慢慢穿过缝隙,经过大家1个小时的努力,编织出“我爱你中国”“我爱祖国”“歌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等主题的竹编画。虽然大家都初次体验,但丝毫不影响大家学习竹编的热情,都沉浸在学习和体验竹编的乐趣之中,室内呈现一派热闹景象。
街道职康站学员通过“一对一”结对,让他们在与老兵的互动中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与尊重。参与活动的智力残疾人家长李阿姨感慨道:“平时孩子很少主动和人交流,今天跟着赵大爷做手工,说了好多话,还一直说‘爷爷教我坚强’,真的太有意义了。”
老兵们也被这份纯粹的情感打动。赵大爷说:“原以为是我们来‘教育’孩子,没想到是他们让我们想起了初心。看到他们努力的样子,就像看到当年不服输的自己。”
活动接近尾声,区残联罗老师和苏老师手捧鲜花和红色礼盒走上前,为在场的十位退伍老兵逐一颁发。随后,大家合影留念。
社区残协专职委员介绍:“邀请社区退伍老兵前辈们来参与活动,正是希望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让残疾人朋友近距离触摸历史、感悟精神,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深刻含义,更从老兵身上学习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