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不知你们是否总是对新出版的书籍满怀期待?
今天,我迫不及待地要将几本熠熠生辉的新书推荐给大家,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充满惊喜的阅读之旅,在文字的海洋中感受无尽魅力。
《飞鸟与鱼》
陆十八著
【出版年】2025
【馆藏地】图书馆314室
【索书号】I247.57/3152
【简介】
陆十八创作的都市婚恋题材小说《飞鸟与鱼》,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当代人在情感困境中的精神图谱。这部13.3万字的作品通过主人公常阳为救治患病妻子而经历的人生剧变,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的撕扯、个体成长与情感羁绊的辩证关系,编织成一幅充满张力的都市情感画卷。
小说以“飞鸟与鱼”的意象贯穿始终,象征着主人公常阳与妻子陈朵跨越世俗偏见的爱情。常阳本是职场精英,却在妻子突发重病后被迫直面医疗压力、职场倾轧与经济困境的三重围剿。作者采用全知视角,通过61个章节的细腻铺陈,展现人物在情感困境中的觉醒与蜕变:当常阳为筹措医药费变卖房产时,发现妻子早已默默签署放弃治疗协议;当他在职场遭遇排挤时,同事林悦以“飞鸟不该困于鱼缸”的隐喻点醒其人生价值;当陈朵在病床上回忆两人初遇时,常阳终于理解“爱是成全与守护”的真谛。
书中塑造的群像极具时代特征:有在婚姻中迷失自我的全职太太苏晴,有因恐婚而逃避责任的青年才俊陆子铭,更有坚守传统婚恋观的老年夫妇王建国与李秀兰。这些人物构成当代都市婚恋的横截面,通过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的剖析,揭示出“信息爆炸时代情感异化”“物质丰裕下的精神荒芜”等社会命题。陆十八以“绍兴女儿红”“常熟的蛋饼”等地域符号构建情感坐标系,让读者在人间烟火中触摸到爱的本质。
终章《愿人世间的爱不早不晚》完成主题升华:当陈朵在丈夫怀中安详离世,常阳带着对生命的敬畏投身公益事业。这种“向死而生”的转变,恰如书中那句“所谓天堂,不过如此——有你在的每个日常”,诠释了爱情最本真的模样。作品通过13组核心矛盾的递进式展开,最终指向一个温暖结论:真正的成长不是逃离困境,而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
《团圆酒》
舒飞廉著
【出版年】2025
【馆藏地】图书馆314室
【索书号】I247.57/3165
【简介】
舒飞廉的《团圆酒》是一部以湖北云梦泽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25年2月出版。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文学世界,斩获“山花文学奖”,与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的“抒情乡土”一脉相承。
全书收录六篇故事,围绕江汉平原乡村场景展开,以风雪夜宴为核心叙事框架。瞎子算命先生穿梭其间,串联起隐秘往事;返乡者涂丽丽在故土寻得安宁,留守者杨二嫂与苦涩情意告别。同名篇章《团圆酒》描绘离散者自都市、海外归乡赴宴,在十全十美的团圆执念中折射乡土伦理嬗变。书中融合楚剧唱腔、方言俗谚等地域文化元素,通过虚实交织的叙事手法,呈现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生活的孤独、韧性及精神重生。
舒飞廉以学者的理性与农人的直觉,将湖北方言、民间小调、楚剧唱腔等巧妙融入,创造出充满荆楚神韵的云梦泽世界。书中方言俚语、民俗民谣民谚比比皆是,如“蔫头耷脑”“苕头日脑”等鲜活词汇,以及团圆酒彩词、撒帐彩词等地方特色“词”,自然而不露痕迹,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
《团圆酒》不仅是一部关于乡土的小说,更是一首关于乡土的长诗。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驻足回忆那些潜藏于乡土的片段,思考个人与土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樱花雨》
张逸云著
【出版年】2025
【馆藏地】图书馆314室
【索书号】I247.57/3160
【简介】
《樱花雨》是岳阳本土作家张逸云历时六年精心打磨的长篇励志小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24年出版。这部作品以樱花为灵魂意象,将纯洁、坚毅与忠贞不渝的爱情编织成跨越时空的史诗画卷,在商海沉浮与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中,勾勒出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腾。
故事以“90后”经济学博士托马斯·米勒(中文名崔茗)的归国寻亲为主线。这位在德国成长的孤儿,凭借卓越的才华成为长川投资集团总经理,却不知自己正为失散多年的生父司马德儒分忧解难。面对职场暗涌与对手的阴谋,米勒以德国长拳的刚毅与商界智慧破局,更以“阳光、睿智、充满活力”的品格,在秘书马莉雅、人力资源经理李玬及异父异母妹妹莎拉的情感漩涡中坚守道德高地。他的理性与担当,折射出当代青年对真善美的追求。
小说以双线叙事交织时代命题:明线中,米勒带领企业转型的奋斗史,暗喻中国民营经济的破局之路;暗线里,父母辈唐樱与司马德儒的樱花般凄美爱情,与贾润华对画家龚楠数十年如一日的守候形成互文,共同诠释“爱如樱花,不惧沧海桑田”的永恒主题。樱花树下,两代人的爱恨在花瓣纷飞中沉淀——唐樱雪夜产子的决绝、王韵芳佛堂避世的苍凉、米勒与李玬收养孤儿琪琪的传承,皆被作者以诗化语言升华为人性光辉的赞歌。
张逸云以“温爱之心”观照现实,在商战硝烟中植入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樱花从双花村的野蛮生长,到凤凰城的商海隐喻,最终化为跨越国界的精神符号,恰如小说对青年价值的诠释:既有“晴朗夜空一轮明月”的纯粹,亦有“樱花雨般潇洒”的担当。这部作品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励志传奇,更是一曲献给所有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的灵魂之歌。
《猎物》
孟小书著
【出版年】2025
【馆藏地】图书馆314室
【索书号】I247.57/3225
【简介】
《猎物》是青年作家孟小书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24年11月出版。全书包含《狩猎》《白色长颈鹿》《终极范特西》三个中篇,采用列车式结构,既独立成章又形成递进反转关系,构建了现实与虚拟交织的隐喻空间。
作品聚焦互联网时代个体在虚拟与现实交织中的生存困境:在《狩猎》中,网红Leila参与非洲猎杀长颈鹿拍摄,视频引发网络暴力,导致其社会性死亡;《白色长颈鹿》以网暴致死少女父母赴非洲追查真相为主线,拼贴出网络暴力背后的链条;《终极范特西》则揭露缅北电信诈骗集团与网红主播间的“杀猪盘”骗局,展现情感劳工在数字时代的生存困境。
孟小书通过这三个故事,探讨了数字操控与人性异化议题。她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网红、诈骗犯、网暴受害者等多元角色,揭示了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和个体命运的深层次困境。作品中,无论是虚拟世界的网络暴力,还是现实世界的情感纠葛,都呈现出温情与残暴的纠缠往复,引人深思。
《猎物》获北京作协2022年度签约扶持,入选“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等推荐书单,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认可。评论家贺绍俊指出,作品将猎场象征人类社会,采用隐藏深层主题的叙事策略;潘凯雄则认为,小说以互联网为“猎”工具,展现出现代社会青年的普遍精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