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如何学会写作|哲学新书联合书单2025年第7期
创始人
2025-08-02 12:31:05
0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

2025年7月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由国内各出版单位联合发布,推荐每月最值得关注的哲学思想类新书,本期是第42期。

机器如何学会写作:

给人工智能的文学指南

Literary Theory for Robots:

How Computers Learned to Write

[美]丹尼斯·伊·特南 著

耿弘明 译

东方出版中心·象形文字

2025年6月

在AI写作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已逐渐习惯将文本交由机器生成。但“机器写作”真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技术奇袭吗?

在这部幽默且洞见迭出的著作中,作者引领我们回望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从中世纪阿拉伯人用轮盘式图表生成神秘预言,到19世纪埃达·洛夫莱斯设想让机器“操作符号”;从好莱坞剧作家借助生成器批量预制情节,到依赖概率算法运作的拼写检查器……我们发现,与其说人工智能会写作,不如说正是人类的不断写作培育了人工智能。

因此,本书并非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关乎过去与现在的思想史,它提醒我们:在机器被赋予“智能”之前,人类早已将语言、逻辑与表达封装进工具。唯有理解这段历史,才能真正认识AI写作的本质,以及我们应如何与之共处。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

Central Problems in Social Theory: Action, Structure, and Contradiction in Social Analysis

[英]安东尼·吉登斯 著

郭忠华 徐法寅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5年6月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安东尼·吉登斯的重要作品之一。吉登斯庞大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现代性理论体系,超越左与右以及第三条道路理论等。

本书在吉登斯的思想体系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一方面,它乘承了对三大思想家的理论成果的反思,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对结构主义思潮的反思,从而对社会学理论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检视。在此基础上,吉登斯系统提出了其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解。本书以能动与结构作为两个支点,沿着意识、权力、再生产、制度化和社会变迁等线索,系统建立起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本书在社会学理论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了解吉登斯社会学理论思想的重要著作,而且是理解20世纪中后期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著作。它将20世纪中期有关能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等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推向深入。它超越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在这些问题上形成的尖锐对立,从实践的角度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将社会学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爱与勇气

——印度思想家斯瓦米·辨喜传

Vivekananda :A Biography

[印]斯瓦米·尼基拉南达 著

闻中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5年6月

本书是印度教大师、印度著名学者斯瓦米·尼基拉南达(Swami Nikhilananda)撰写的近代印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辨喜的生平与思想传记。从早期岁月,到行脚四方的生涯,辨喜的一生虽然不长,但其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影响颇大。

本书将辨喜的思想与人生历程结合起来,展现了其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并加入了许多人对他的回忆,是一部可读性较强的人物传记。

语言的计算:双柱体

Le Calcul des Langues

[法]雅克·德里达 著

[美]杰弗里·本宁顿

[美]凯蒂·切诺威斯 编

王剑 译

商务印书馆

2025年6月

本书是德里达的一份未完成手稿,是他去世后在其家中发现的。1971—1972 年,德里达在巴黎高师开设了名为“18 世纪的哲学和修辞学:孔狄亚克与卢梭”的研讨班,由此诞生了两份手稿:《肤浅的考古学》(1973年出版)和本书《语言的计算》(2020年出版)。

《语言的计算》是对孔狄亚克的《计算的语言》的解构,书名显然是对孔狄亚克书名的反转。不同于一般书籍,它分为左右两列,称为“双柱体”。左列内容与高师研讨班第一讲的内容基本相同,右列是德里达专门撰写的一篇文章,是对左列主题的补充和回应。这种双栏式写作方式既与孔狄亚克著作有关(一个双重文本,由连接、组合和衔接的主题所主导),也与研讨班的主题和阅读方式有关:修辞学和哲学的研讨,两门学科相互缠绕在一起。因而,本书是德里达的一部独特而新颖的杰作,是解构主义写作中最漂亮的实验之一。

余音不绝:

接着讲宗教史

葛兆光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5年7月

本书以葛兆光教授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23年“年度荣誉讲座”为基础,经过增补、修订而成。四讲分别聚焦中古宗教研究的历史语境,文化史的背阴面,新史料、新问题与学术“预流”,以及中国历史上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对若干学界前辈宗教史研究的回顾,对古代中国宗教史上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探索与提示。

我的女性史

Mon histoire des femmes

[法]米歇尔•佩罗 著

缪君 译

向宇 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年7月

本书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歇尔•佩罗关于女性历史的通俗作品,全书分五个篇章介绍了妇女是什么?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将去向何方?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道路是什么? 你们能听到我们的呼声吗?本书代表着以作者为核心的妇女史初期的研究思路与问题意识。作者揭示了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隐形贡献,批判了“女性沉默于历史”的固有偏见,为重构更完整的历史叙事提供了方法论范例。相较于九卷本的《女性史》,本书更通俗好读,一气呵成,阅读体验极佳,可称为一部适合随时随地阅读的“大家小书”。

薇依作品集

[法]西蒙娜·薇依 著

杜小真 顾佳琛 吴雅凌 译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5年7月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20世纪极具独特性的法国哲学家。她在短暂一生中追问人类最严肃的根本问题,以通透而个性化的文明史观探究政治哲学和宗教思想。她在生活和写作中坚持站在一无所有者的立场。她留下一本又一本笔记,几乎没有什么完成稿,她的文字让人直接贴近一种思想在生成过程中的呼吸喘息乃至泌出的汗珠。

薇依作品集收录了薇依的六部文集:《重负与神恩》《在期待之中》《被拯救的威尼斯》《柏拉图对话中的神》《伦敦文稿》,以及即将出版的《科学与我们》。这些作品既有薇依的文学创作,也有思想随笔;既关注眼下发生着的战争与苦难,也思考更为恒久的人类命运与灵魂。

生命的尺度:

从海德格尔到阿甘本的技术和生命政治

Improper Life :

Technology and Biopolitics from Heidegger to Agamben

[美]提摩太·C.坎贝尔 著

蓝江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7月

生命政治是否已然成为一个痴迷于死亡的研究领域?本书提出了一种更为积极的生命政治理论,它以海德格尔对技术与人之关系的论述为起点,通过经典理论与当代思想的对话,来探讨在技术变革的背景之下,政治与技术的交汇所造成的人的异化问题,以及超越这种异化的可能性。

作者首先通过聚焦海德格尔的经典理论,探讨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及其对人的存在的遮蔽;而后以福柯的规训和人口理论为中介,分析埃斯波西托和阿甘本所说的例外状态、赤裸生命,以及他们的死亡政治理论。最后,作者提出,在技术变革的时代,只有重新建构人与技术的关系,才能实现对人的真正生命的救赎。本书问题意识强烈,论述清晰有力,将为读者了解生命政治、了解生命提供有益的参考。

设计,为更好的世界

Design for a Better World: Meaningful, Sustainable, Humanity Centered

[美]唐纳德·A.诺曼 著

朱晓斌 肖青芝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5年7月

“世界在崩塌的边缘。”从社会撕裂到气候风暴,人类千年累积的困境,根源在于将地球视为取之不尽的仓库。设计思想家唐纳德·A.诺曼在这本书中指出,破局关键在于改变人类行为。

这本书聚焦三大核心主题:

有意义——追求生活质量,超越金钱回报

可持续——调整生活方式,守护脆弱星球

以人类为本——关注全人类福祉,构建包容未来

诺曼在书中不仅深刻诊断危机根源,更提供清晰的行动蓝图。90岁高龄的诺曼以智慧揭示:我们身处精密互联的全球系统,微小举动亦将撼动世界。他剖析商业中短视的衡量标准,呼吁人们重新定义何为真正重要的事物。

凭借杰出设计师与企业高管的双重经验,诺曼独特阐释了如何在维持繁荣的同时,推动这场必要的变革。

时不我待,一切改变始于翻开这本书——加入这场为更好世界而设计的行动。

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

[古希腊]普鲁塔克 著

仲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5年6月

本书精选自普鲁塔克的《道德论丛》,由政治哲学博士候选人、播客“独树不成林”主播仲树参照古希腊语和英语精心翻译。书中另附译者撰写的万字长文导读及大量辅助理解的注释。仲树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普鲁塔克的智慧娓娓道来。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如何区分真朋友和谄媚者,如何保持心灵的健康……关于这些问题,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启发和指引。

论马克思与黑格尔

Études sur Marx et Hegel

[法]让·伊波利特 著

张尧均 译

商务印书馆

2025年6月

《论马克思与黑格尔》首版于1955年,收录了让·伊波利特的9篇相关文章,主题涵盖了从黑格尔早期哲学到马克思《资本论》的广泛内容,深入剖析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实存观、历史观与真理观等核心命题。作者立足于20世纪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理论视野,对黑格尔的核心思想进行了富有创见的重新阐释,并由此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深层关联。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精髓,还能为读者审视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以及黑格尔与法国存在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角度。

俄国思想家

Russian Thinkers

[英] 以赛亚·伯林 著

[英]亨利·哈代 艾琳·凯利 编

彭淮栋 岳秀坤 译

译林出版社

2025年4月

伯林在书中系统地阐释了1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和思想状况,他撷取这一时期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赫尔岑、巴枯宁、别林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深入分析他们秉持的观念及其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并且进一步探究了俄罗斯民族作为一个群体所具备的思想特征。全书论述纵横捭阖,既有对思想巨匠的细腻刻画,也有对历史脉络的宏观把握,揭示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异常重要的思想跃动期。

旧制度时期的书报审查制度与文化

Censure et culture sous

l'Ancien Régime

[法]乔治·米努瓦

于艳茹 译

陶逸 审校

上海三联书店

2025年8月

自印刷术发明和普及以来,书籍报刊的广泛传播在民众中渐渐产生巨大影响,针对书籍报刊的检查制度也随之诞生。本书对16-18世纪法国王权专制时期的书报审查制度做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书报审查制度的起源,以及其与王权、教权及学术等机构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作者以大量的史料和案例,描述了四大书报审查机构面临新思想兴起时的举措,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利益争夺。作者认为,书报审查制度是专制文化制度化的开端,但同时也为启蒙主义新思想的传播造就了一段颇具传奇性质的历史。

身体使用:

“神圣人”IV,2

L’uso dei corpi

[意]吉奥乔·阿甘本 著

蓝江 译

拜德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5年7月

本书是著名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最重磅的研究项目“神圣人”系列的最后一卷,它一方面澄清了整个项目其他各卷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开辟了全新的论点。本书延续了阿甘本对生命政治的关注,进一步探讨了身体、使用与主体性的关系,试图超越传统的主权与法律结构的束缚,寻找一种新的伦理与政治可能性。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亚里士多德对奴隶制的讨论为起点,重思了自我身份的概念;第二部分呼吁对西方本体论进行彻底重构;第三部分则探讨了“生命-形式”这一神秘的概念(在各种意义上,它都是整个“神圣人”项目背后的驱力。

肉体的思想:

具身性和影像文化

Carnal Thoughts: Embodiment and Moving Image Culture

[美]薇薇安·索布恰克

李三达 夏开丰 刘昕

拜德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5年7月

在高度技术化与图像主导的当代,我们的身体还如何“在场”?

本书是一部从“身体”出发横跨多个领域的影像文化研究力作。作者薇薇安·索布恰克将现象学哲学与自身具身经验相结合,通过电影、纪录片、视觉文化、假肢、手术、技术物、感知逻辑等多样场景,探讨我们如何以“活体”经验世界并承担责任,在图像文化中重构感知与伦理。

本书分为“可感的场景”与“负责任的视觉”两个部分:“可感的场景”探讨我们如何在不同媒介与空间中以身体定位自我、生成意义;“负责任的视觉”则进一步延伸至身体的伦理责任与感知限度,最终指向身体与客体之间不可分割的感知共鸣以及一种肉体与物质世界关联模式的现象学——客体间性。

这是一本兼具理论锋芒与人文温度的书,它不仅挑战主流理论对身体的抽象化,也唤醒我们对肉身经验的重新尊重,还原身体作为人类经验的起点、作为“活体”对世界的感知与回应之核心地位。

幸福的本质

The Nature and Value of Happiness

[美]克里斯蒂娃·维特拉诺

沈晓鹏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25年7月

一本讨论“幸福”(happiness)是什么的哲学大众书,一本帮你认清“幸福是什么”的哲学指南。本书介绍并批判性地评价过去和现在的幸福哲学理论,每一章聚焦于一种特定的幸福观。所讨论的问题包括:我们现代的幸福观念与古代起源时的观念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幸福的价值究竟在于什么? 幸福是至善或仅是众多善中的一种?幸福是否需要要求一个人有道德或过着良善的生活。

作者带领我们穿过关于“幸福”的话语迷雾,从伊壁鸠鲁、苏格拉底、柏拉图到边沁、密尔再到诺齐克,从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再到著名的思想实验“体验机器”……每种幸福理论都有漏洞,作者精准戳破了一个个关于“幸福”的梦幻泡影,让我们得以看到“幸福”的本质。

存在主义及其他

陈嘉映

理想国 |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5年7月

费希特问:国家的目的是什么?

海德格尔问:什么叫存在?

尼采问:我们为什么要真理?

麦金太尔问:什么是存在主义?

这是不同时期哲学家在追问的问题,也是陈嘉映先生一直在追问的问题。他从种种概念的辨析入手,尝试通达哲学的根本问题:“人应该怎样生活?”

在本书中,我们跟随作者回到研究的源头处,从德国古典哲学的文化及历史背景、海德格尔讲述如何走向现象学、麦金太尔论存在主义到尼采对善和恶、真与美、心灵与肉体的思考,探索如何连着这些先哲的思想去思考问题。

欧陆分野:

海德格尔与卡西尔在达沃斯

Continental Divide: Heidegger,

Cassirer, Davos

[美]彼得·戈登 著

郝苑 译

野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6月

1929年春天,马丁·海德格尔和恩斯特·卡西尔在瑞士达沃斯进行了一次公开对话,这两位欧洲最重要的思想家交流了涉及哲学史上最紧迫的问题:人类的有限性是什么?客观性是什么?文化是什么?真理是什么?

《欧陆分野:海德格尔与卡西尔在达沃斯》采用历史叙事与哲学重构相结合的方法,避免将达沃斯争论简单寓言化或政治化,试图以中立的视角观察卡西尔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交锋,揭示这场对话在20世纪欧陆思想史中的分水岭意义。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书不满足于简单的二元对立解读,而是着重探讨两位哲学家的共同点与分歧,深入分析他们的核心思想,同时考察争论前后的历史背景,将哲学思想的流动与更为复杂的文化语境结合在一起分析。

本书荣获美国哲学学会雅克·巴尔赞奖。

数学哲学讲义

Lectures on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美]乔伊·大卫·哈姆金斯 著

郝兆宽 高坤 单芃舒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思想剧场

2025年7月

这是一部全新风格的数学哲学著作。传统的数学哲学教材或著作主要偏重于梳理数学哲学史或探讨数学对哲学的影响,哈姆金斯的《数学哲学讲义》则呈现了一种不同的风格:以数学为基础、以数学探究或数学实践为线索来理解数学哲学。本书对数理逻辑领域中的重大成果进行了通俗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在数学的语境中探讨柏拉图主义、实在论、逻辑主义、结构主义、形式主义、直觉主义、类型论主义及其他哲学立场,实现了数学深度与哲学思辨的平衡。

这也是一本前沿、清晰、易读的数学哲学导论。本书源自作者2018至2020年在牛津大学开设的荣誉课程讲稿,各章分别围绕“数论基础、严格性、非欧几何、证明、可计算性、不完备性、集合论”等当代数学家关注的议题展开。哈姆金斯的写作清晰且引人入胜,将复杂的概念阐述得精辟简练,同时他也绘制了大量实用美观的彩图以帮助读者理解。本书适合所有对数学基础、数学的确定性以及数学知识的本质抱有好奇心的人。

《哈利·波特》与哲学:

麻瓜们的霍格沃茨

The Ultimate Harry Potter and Philosophy: Hogwarts for Muggles

[美]格雷戈里·巴沙姆 主编

裴 斐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折射集

2025年7月

J. K. 罗琳广受欢迎的“波特系列”表面看来不过是简单的儿童故事,但就像霍格沃茨一样,其中暗藏着无数密室、活板门和令人费解的秘密。本书阐释了“波特系列”的七部作品,分析了勇气、友谊、幸福、公正、爱和进取心等主题,将关于善恶、爱、死亡、权力、牺牲与希望的诸多洞见熬制成一杯强效魔药。

果真如邓布利多所说,选择远比能力更能揭示我们的本质吗?有没有来世?如果有,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儿就是一个冥想盆,供你整理思绪。所以,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大口巴费醒脑剂,加入巴沙姆麾下那群才华横溢的哲学家的行列,共同探索“波特系列”书籍和电影中那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吧!

政治现象学:

前景、传统与未来

Political Phenomenology

[美]郑和烈

[美]莱斯特·恩布里 编

王海洲 居俊 曹帅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5年3月

本书是由21篇文章组成的论文集,开创性地将“政治现象学”作为现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加以分析,囊括了政治现象学研究的多个维度,主要包括:(1)完成对政治现象学的学术史梳理,揭示现象学介入政治研究的独特方法论;(2)在现象学视野下透视当代政治生活,解码日常政治行为的深层逻辑;(3)解读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阿伦特、列维纳斯、伽达默尔、梅洛-庞蒂、萨特等多位学者的现象学思想和政治观念,勾勒现象学政治哲学谱系;(4)运用现象学工具剖析舆论传播、集体记忆等一系列现代社会重要政治实践,展现理论穿透现实的学术张力。

本书呈现了现象学传统与政治哲学的思想对话,为哲学、政治学、传播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全新范式。

脑——一个关系器官:

一种现象学—生态学构想

Das Gehirn-ein Beziehungsorgan: Eine phänomenologisch-ökologische Konzeption

[德]托马斯·福克斯 著

王旭 译

商务印书馆

2025年5月

为什么我们总是将意识与自我等同于大脑?从神经科学到心理治疗,当代关于“脑中心主义”的观念如何掩盖了人类与身体、环境及文化的深层关系?在《脑——一个关系器官:一种现象学—生态学构想》一书中,哲学家托马斯·福克斯通过现象学与生态学的视角,深刻揭示了脑研究中还原主义的局限,探讨了人类主体性形成的根本问题。

本书是已经再版六次的德语当代学术经典名著,作者提出了一种现象学—生态学的脑科学方法论方案,强调理解意识现象的产生,不能从神经元及其网络结构的角度出发,而应该从身体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出发。本书批判了脑生物学将大脑与身体及其周边环境孤立开来的倾向,强调了大脑、有机体与环境的互动,并以此来理解大脑的“关系性”,探寻一种区别于近代主体性传统的“具身主体性”。对于试图将大脑与身体隔离开来的脑神经科学而言,本书构成了一种根本性批判,揭示了脑神经科学推崇的“脑中心主义”内在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文库

(德文版)

[俄]梁赞诺夫 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5年6月

由梁赞诺夫编纂的两卷本《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集(1852—1862)》出版于1917年,是梅林编纂的《马克思恩格斯遗著集》的后续。但是,由于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原定出版四卷的计划结果只出版了两卷就中断了。这套著作集主要收录了1852—1862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人民报》(英文版)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书信。涉及英国史、法国史,以及1853—1856年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与西班牙革命,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50年代欧洲重大历史事件的观点。本次影印出版该著作集,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特定时期的思想观点提供了重要文献依据。

快乐的科学

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

[德]尼采(F. Nietzsche) 著

黄明嘉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

2025年7月

《快乐的科学》是尼采中期代表作,被视为《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先声,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在尼采哲学中占据中心地位。

该书主体部分由五卷组成,每卷包含数十节乃至百余节长短不一的内容,短的像箴言、警句,长的如散文、评论性质的文章,全书共有383节。五卷之前的开头部分是德语韵律短诗,标题取自诗人歌德的同名小歌剧《戏谑、诡计与复仇》;结尾部分(附录)则是尼采作于西西里岛的一组诗,题为“‘自由鸟’王子之歌”。这是尼采在其创作历程中,首次在首尾用诗歌框住格言和短论的尝试。

尼采在这部《快乐的科学》中形成了成熟的箴言体哲学写作风格,它超越科学和艺术,又将两者合一,构成一种“快乐的科学”。在这本书中,尼采否定科学的统治权威,但他并非反对所有科学,而是要以语文学和心理学来取代作为科学典范的物理学。

本期书单,由以下出版单位联合发布:

商务印书馆、上海三联书店、东方出版中心、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拜德雅、野望、理想国

联合推广媒体:澎湃新闻·翻书党栏目、文汇讲堂工作室、中文學術聯合書單

欢迎其他出版机构加入,书讯请发送邮箱:philosophical_booklist@protonmail.com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最近查阅李建成及李世民的历史资料,发现史书上关于李渊儿女的记载是分开记载的,而且...
《三国志·战棋版》PK3赛季魏... 哈喽大家好啊,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些魏国的热门阵容,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魏智 1.弓兵程昱版 ...
原创 美...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所以大体上一个人种,基本上整个素质,长相,以...
原创 一...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你可能听过,但绝对想不到这么有趣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那时...
原创 赵... 赵云是三国名将,先投靠公孙瓒,后跟随刘备交战全国。尽管在刘备期间没有受到太大的重用,未能领兵独当一面...
原创 被...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历史战争中,总是有胜有负,但是毫无例外的是,总是会有战俘被杀的情况,而且还有一个...
原创 苏...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苏联是近现代史最大的国家联盟,苏联高峰时期,拥有加盟共和国15个,国土面积2...
原创 苏... 现在世界上虽然已经没有苏联这个国家了,可在它没有解体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说是和美国不...
原创 他... 标题:他玩艺术把江山都玩没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帝王,他的名字叫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他...
原创 1... 世人皆知聂荣臻元帅是我国军事科技事业的奠基人,却不知他曾在1952年的一天,不顾身体孱弱,带着一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