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百千万梦隐绿野实践团踏上前往潮州市饶平县东明村的征程。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理论,开展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加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等多项工作。本次实践团走进东明村,以“挖掘一座村,带动一座城”为目标,“三点三面一体化” 为核心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
梦隐绿野团队照片 何弘峰 摄
指尖学艺:触摸竹编里的乡土智慧
竹编,作为一项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非遗技艺,正等待着被更多人发现与传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梦隐绿野”百千万实践团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走进了竹编非遗传承人陈瑞珠的工作室,开启了一场与竹编技艺的深度对话。竹编非遗传承人陈瑞珠以“劈篾如发丝”的功夫示范基础技法。青竹经剖、刮、煮、晒等工序化作柔韧竹篾,在他手中经纬交错,转眼成器。队员们效仿操作,从竹篾断裂到渐成雏形,深刻体会“千编万织”里的匠心坚守。
团队成员制作竹编 徐秋怡 摄
陈瑞珠老师说:“只要你们想学,我就愿意教”,道出了她对技艺传承最质朴的热忱,让传统手艺有了生生不息的可能。团队用“体验+传播”双路径开展竹编文化宣扬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竹编技艺、开创ip竹小匠、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开展自创品牌“东明农礼”直播,展示竹编制作过程,讲解产品特点,让这座藏于绿野间的村落及其传统竹编技艺走进大众视野。同时,团队成员实地走访调研,细致分析竹编产业现状,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为东明村竹编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出谋划策。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古老的竹编技艺正借助数字力量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非遗传承人陈瑞珠指导团队成员制作竹编 徐秋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