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
寨上街道建阳里社区妇联
开展"竹韵匠心 扇启非遗"
竹编扇亲子制作活动
带领辖区妇女儿童开启
一场与传统文化的美好邂逅
踏上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之旅
活动开始前,社区妇联委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竹编的历史源流、发展历程以及传承意义,并耐心讲解了竹编的编织方法。
随后,活动正式开始。大家领到精心准备的竹篾、扇柄等材料后,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竹编扇的制作中。细长的竹篾被整齐地平铺在桌面上,家长和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调整每根竹篾的间距,指尖轻捻慢移,时而凑近观察,时而微微调整,直到所有竹篾排列得均匀妥帖。随后,孩子们取来胶带,用稚嫩却认真的动作将一端牢牢固定,小手轻轻按压胶带边缘,生怕稍一用力就扰乱了这精心布置的 “竹阵”。
紧接着,到了 “压、挑” 这一关键编织环节。起初,孩子们的动作有些生涩,竹篾在指尖不听使唤地打转,各位家长便放缓节奏,握着孩子的手,耐心引导他们运用学到的 “从右往左挑二压二再挑二” 的手法:先从右侧挑起两根竹篾,再压下两根,紧接着又挑起两根,动作循环往复。竹篾在指尖碰撞出细碎的声响,像是在为这场耐心的练习伴奏。渐渐地,扇面上浮现出或疏或密的纹路,随着编织的持续,一个个初具雏形的扇面慢慢成型。
之后,大家拿起圆形模子,沿着边缘将编织好的竹篾仔细剪裁,让扇面呈现出规整的圆形。其后,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京剧脸谱图案粘贴在扇面上,瞬间为古朴的竹编注入了戏曲的灵动。再用蕾丝或彩缎沿着扇边细细包缠,指尖翻飞间,粗糙的竹篾边缘被温柔包裹。最后,孩子们挑选出珍珠、小绒球等饰品,一颗一颗缀在脸谱图案周围,有的让莹白珍珠围成圈,有的用粉绒球点出俏皮感,让每把竹编扇都成了独一无二的作品——既有非遗技艺的古朴,又有创意装饰的鲜活。
此次活动不仅让传统竹编非遗技艺在指尖的翻飞中得以延续,更在亲子互动的温情里,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动力。同时,活动也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让非遗在新的表达中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