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玻璃珠串
广州永路路永福大厦工地M4出土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藏
错金银嵌宝石铜镇
盱眙县大云山M2 汉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金缕玉衣
徐州博物馆藏
龙形玉佩
盱眙县东阳4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凤形玉佩
巢湖北山头一号墓出土
巢湖市博物馆藏
汉代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一环……
在中国玉器史上,汉代结束了殷周以来的传统。这是一个过渡的时代。
在汉代以后的各朝代,在中国玉器史上便成为一个新时代了。
——夏鼐
汉玉在中国玉器史上承前启后,
是玉器史上的巅峰!其原因有三:
第一,汉代海陆丝绸之路开通,西域的大量美玉、海外宝石进入汉王朝,玉质材料极大丰富。
顶级羊脂白玉——玉人奔马
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
咸阳博物院藏
第二,汉代铁质工具进步,尤其是锻铁渗碳成钢技术的使用,使得汉代制玉工艺大大提升,在造型、制作工艺与装饰纹样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汉代创新镂空雕代表——韘形佩
西安北郊陈请士墓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西汉初期多料器结合,前所未见——嵌玉漆壶
巢湖市北山头一号墓出土
巢湖市博物馆藏
第三,汉玉在器物类型上极大丰富,出现了多种前所未有的器物类型,如高足玉杯、玉严卯、玉刚卯、玉辟邪等。
西汉玉器新器型——金扣青白玉高足杯
西安市汉宣帝杜陵陵区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但是,玉器史上的巅峰——汉玉,出土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如果要全部看到实物,几乎要跑遍全中国!
2024年12月19日至2025年3月30日,良渚博物院的“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展览,在良渚博物院徐天进教授、执行策展人王加点等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历时一年多,终于首次汇聚9省21家馆藏,175件/组汉玉巅峰代表作,几乎涵盖了所有汉代玉器门类,首次为我们提供了“一站式”饱览汉玉精品的契机!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展览海报
展览自开幕起,便好评如云!
从展品数量之多、品级之高,到展陈效果之惊艳,都在“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这场聚焦于两汉玉器巅峰的现象级展览,你是否遗憾错过?或是未曾看够?
即将与大家见面的展览同名图录《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将为大家再现两汉从中央到边陲的玉器盛况和璀璨!
从藏品到编排设计,从视觉效果到学术体现,《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将以更多样的视角、更清晰的局部,更全面的器物材质、工艺、造型及纹样反映,弥补因展示空间条件的限制无法看到、看清、看够的遗憾!
如果你曾是《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的读者,或是对良渚博物院的展览品质、对徐天进教授指导的图录出版的学术与艺术高度有所了解,不必犹豫,抓紧下单《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考古与艺术”学术普惠版
版本详情请滑至文末
🛒
现在下单,享优惠价!
接下来,就请跟着我们一起,细数《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的十大首次呈现!
01
首次最大规模、覆盖全国馆藏集结
·9省21馆首次联袂,覆盖80%汉玉馆藏
·175件/组,横跨两汉近400年
涉及狮子山、南越王墓等重大考古发现
展现中央到边陲的文化共通性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完整呈现首次聚焦于两汉玉器的最大规模、最全馆藏的两汉玉器巅峰之展“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的全部展品,首次在一次展览、一部书中展现出中央到边陲的文化共通性!
其中50余件为百年来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地出土,如:
徐州汉楚王墓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收录24件;
广东南越王墓,“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收录17件;
天长三角圩汉墓,“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2),收录2件;
江西海昏侯墓,“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5),收录1件;
云南李家山汉墓,“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2),收录1件;
......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江苏徐州汉楚王墓群—
徐州汉楚王墓群,我国汉代诸侯王陵中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者,出土玉器质地之优、工艺之精、造型之美,在国内首屈一指。
西汉 龙凤谷纹出廓璧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馆藏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广东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规格最高的一座汉代彩绘石室墓。出土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和保存之好,在全国已发掘的汉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西汉 玉剑首
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南越王博物院藏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2)
—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
滁州天长三角圩汉墓,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共出土玉器90多件,品类有璜、环、带钩、七窍玉饰、玉印章等。
西汉 龙形玉环
天长市三角圩汉墓群出土
天长市博物馆藏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5)
—江西海昏侯墓—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迄今发现的结构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所出土改制龙形玉饰,形制特殊,为别处未见。
埋藏年代:汉代晚期 改制·龙形玉饰
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藏
02
首次最高品级
最多品类汉玉集结
首批禁止出境文物,58件一级文物
80余种汉玉器形
再现汉玉巅峰时代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还首次汇聚了最高品级、最多品类的两汉玉器,如首批禁止出境文物“神兽纹玉樽”、传世最大“四灵纹玉铺首”及“双身兽面纹谷纹玉璧”。出土“玉鹰”“玉熊”“玉辟邪”等58件一级文物震撼集结,再现两汉玉器的巅峰时代。
首批禁止出境“玉樽王”
神兽纹玉樽
口径10.5厘米,通高10.5厘米,足高2厘米
1991年湖南安乡刘弘墓出土
湖南博物院藏
存世最大有纹玉璧
双身兽面纹谷纹玉璧
直径43厘米,孔径11.5厘米,厚1.6厘米
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汉墓M1出土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存世最大玉铺首
四灵纹玉铺首
高34.2厘米,宽35.6厘米,厚14.7厘米,重10.6千克
1975 年汉武帝茂陵陵园出土
茂陵博物馆藏
汉代制玉最高水平代表
集掏膛、高浮雕、活环、线刻、镂空
五大汉代工艺于一体
朱雀衔环卮
高13.1厘米,口径7.91厘米,底径7.4厘米
璧厚0.3厘米,足高1.2厘米
巢湖北山头一号墓出土
巢湖市博物馆藏
《宜子孙》收录超80余种汉玉品类,几乎涵盖了汉玉中的所有类型,其中玉严卯、玉翁仲、玉辟邪等10余种玉器品类为两汉首现,堪称“汉玉图像百科全书”。
西汉 螭首弦纹玉带钩
西安六村堡建章宫遗址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东汉 玉严卯
扬州邗江甘泉2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东汉 连胜佩
扬州甘泉三墩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5年6月
“考古与艺术”学术普惠版
03
首次近1000倍放大微痕
10余种材料:
白玉、青玉、玉髓、玛瑙、
绿松石、水晶、玻璃、琥珀……
直观呈现材质纹理微观奥秘
为弥补展览中看不全、看不到、看不清、看不懂玉料内部的各种遗憾,我们用最高1000倍显微镜级微痕特写,将玉色、沁色、结构、质地等原始材质、历史沉淀,以及人工材料的工艺技术等微观细节,放大到“显微镜”级,怼到眼前,一次让你看个清楚明白。
例如羊脂玉、青玉标准件,呈现出不同的细度、色度、质感、沁色、纹理等细节。
以下为图录中微距放大与原器物的大小比例关系:
白玉
玉鹰
咸阳博物院藏
白玉
玉辟邪
咸阳博物院藏
青玉
镶玉鎏金铜铺首
河北博物院藏
青玉
龙凤谷纹出廓璧
徐州博物馆藏
又如不同材质的玛瑙流纹,首次以微距震撼呈现出汉代“美石为玉”的微观世界!
玛瑙
串饰件
徐州博物馆藏
玛瑙
玛瑙环
徐州博物馆藏
而对于精微的玉料,如琉璃中的气泡、水晶包裹体......以近千倍的镜头,展现玉料中的材质密码!
琉璃
琉璃耳珰
高1.7—2厘米,直径1.1—1.5厘米
徐州博物馆藏
玻璃
绿玻璃珠
长0.9厘米,直径0.6厘米
徐州博物馆藏
玻璃
圆玻璃件饰
长1厘米,宽0.8厘米
徐州博物馆藏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5年6月
“考古与艺术”学术普惠版
04
首次工艺细节解密
360°无死角高清特写
呈现10余种汉代巅峰工艺
游丝毛雕、汉八刀、浮雕、透雕、圆雕、镶嵌、活环、掏堂、错金银……
还原“天工汉玉”,助力鉴藏参证
汉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工艺高峰。
通过《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360°的多角度高清呈现,你将看到圆雕、镶嵌、活环、透雕、游丝毛雕等十余种巅峰汉代工艺细节。
揭开汉代工匠利用玉石的天然纹理和色泽的奇思妙想、巧手创作的秘密,助力当代传统工艺的进步!
汉八刀
玉蝉
河北博物院藏
游丝毛雕
玉辟邪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活环
玉铺首
徐州博物馆藏
如对于巢湖市博物馆藏玉卮这一汉代工艺巅峰之作的展示,我们通过12张不同角度高清影像,通过不同角度的对比,呈现整器的掏堂、活环、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等多种工艺痕迹。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精彩内页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5年6月
“考古与艺术”学术普惠版
特种黑色布面精装
05
首次线稿分区填色
厘清奇幻纹样层次
“玉樽王”等重点器物
180°平面展开
解锁汉玉叙事性场景与构图逻辑
随着汉玉工艺的进步,玉器纹样及雕工排叠也越来越复杂,普通人真的很难看懂。
此次我们请专业学者首次绘制重点器物线图,对纹样关系复杂的玉器,分区填色,更便于厘清纹样间的排布关系。
螭虎纹
四龙纹
如,湖南博物院藏的“玉樽王”。
三组纹饰,总计18个雕琢生动的主题,并有繁密的流云衬托,以前总是看不分明,此次通过180°平面展开的长拉页,对应分区填色的线图,动物纹饰与流云之间的叠错关系终于可以看明白!
左右更多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精彩内页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5年6月
定价:750元
“长宜子孙”编号典藏版
特种靛青绒布面精装
限量600套
“考古与艺术”学术普惠版
特种黑色布面精装
版本详情请滑至文末
🛒
现在下单,享早鸟优惠价!
06
首次同类器型、不同材质并置
璧、樽、铺首、带钩……
丰富材质对比
呈现汉代审美倾向与技术包容
文化共通性与融合
不同材质的璧、铺首、印章、带钩、樽等,呈现出汉人的审美倾向与器物工艺技术上的共通之处。
铺首是一个典型代表。在《宜子孙》中,不仅可以一次性看到不同地域、不同材质的铺首的区别,还可以借此机会全面了解汉代的活环、浮雕、镂雕等工艺的多材质运用。
蓝田青玉
青玉·鸡骨白沁·朱绢痕
青白玉·鸡骨白沁
青玉·鎏金
鎏金铜
铜
又如,书中呈现了西汉到东汉不同历史时期的玉、铜、滑石、漆、琉璃、陶等7种材质类型、大小各异的璧,如此丰富的材质对比,呈现出汉人共通的审美倾向与技术包容。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精彩内页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5年6月
“考古与艺术”学术普惠版
特种黑色布面精装
07
首次真实还原、独家公开
文物出土状况与伴生组合
以考古学者思维
还原汉玉原始应用场景
此次展览中,有不少展品是成组出土的,如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的铜鼎中,便装有两只鎏金铜钟和一只玉辟邪。
在《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中,我们保持原有器物出土的组合状况,并将其并置排布,尽力还原汉玉原来的使用、储存场景。
对进一步研究汉玉的使用情况,非常重要。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精彩内页
08
首创多光源对比
呈现材质肌理与纹饰细节
“纸上博物馆级”震撼视觉效果
玉器的色泽、纹饰,在不同光源下,反映出的细节大相径庭。
为了能真实反映玉器质感和纹样细节,我们首次对有代表性的玉器进行同角度、多光源拍摄,并在书中置于同一跨页内相互比对,视觉效果极为震撼!
S形玉龙佩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馆藏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内页呈现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5年6月
“考古与艺术”学术普惠版
特种黑色布面精装
09
首次最便于叙事阅读分类
·三大单元:材料、工艺和功能(包括观念和审美)
·五大功能:符信、千秋、受福、长乐、延年,揭示汉玉承载的礼制、永生祈愿与世俗美学
图录在章节设定上,以展览单元为底本,首先将材质与工艺作为了解汉玉的两个前提,将图书分为玉之材、玉之工、玉之用三大板块,并首次从玉器的功能、观念、审美等多重角度,创新性地将玉器分为符信、千秋、受福、长乐、延年五大类型。
在不同的板块里,我们可以看到汉人的佩戴、日用中所蕴涵的礼制、祈愿与审美倾向。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精彩内页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精彩内页
“符信”
着重体现两汉权力和信用凭证,收录不同材质的“玺”(帝、王专用)与“印”(官、私均用)。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精彩内页
“千秋”
以丧葬用玉为主,体现汉代盛行的升仙观念和厚葬之风。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精彩内页
“受福”
主要为礼仪用玉。体现从先秦时期一直绵延至汉代的玉为“物精”的思想观念,于国、于家、于个人永受嘉福,“长宜子孙”。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精彩内页
“长乐”
主要为日常用玉及装饰用玉,体现“君子贵玉”而“无故玉不去身”,标榜着身份与等级,彰显着品德与美质,承载着大乐与富贵。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精彩内页
“延年”
主要为辟邪用玉及玉艺术品,体现汉代帝王尊奉黄老之学,希冀升仙与长生的思想。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精彩内页
10
首次以专业学术框架
系统阐释汉玉学术价值、意义
·秦汉史研究专家王子今等专家著述
·四篇综述+最全汉玉研究文献目录
·汉玉研究完整体系资料
收录秦汉史研究专家、一级教授王子今等学者写作的4篇研究文章,共同解析两汉玉器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从材质、工艺到功用分类,构建汉玉研究学术框架,系统梳理汉代玉器体系。
① 秦汉史研究专家、一级教授王子今撰《汉玉的文化精神》
②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曹芳芳撰《汉代玉器研究综述》
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周繁文撰《汉代仿玉玻璃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④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潘攀撰《周秦汉佩玉行为:制度变革与感知体验》
策展人王加点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全新撰写近4万字详细器物说明,更深入、系统解析两汉玉器历史、工艺、文化。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李静宜、牛美慧、刘洛瑶等,以及良渚博物院王加点整理编写的目前最完备的汉玉研究文献目录。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两个版本可供选择
·加量15%不加价
·好玉者不可错过的汉玉“教科书”级实用图典!
相较于《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增加了15%的页面体量,全书近500页,但依旧保持750元的定价。加量不加价!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在版本上,依旧延续良渚博物院展览图录的典藏与通贩双版本。
①“长宜子孙”限量编号版
② “考古与艺术”学术普惠版
01
“长宜子孙”限量编号版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5年6月
“考古与艺术”学术普惠版
特种黑色布面精装
传世最大有纹玉璧海报
典藏版的赠品中,在以往海报和明信片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幅原大等比例4开海报,分别是传世最大铺首和有纹玉璧,按照徐天进教授的话讲:
这样原大印刷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大器物的大小。
传世最大玉铺首海报
以往我们通常会随赠一张徐天进院长有关展览思考的手稿,这次赠两张!
因为在设计赠品的时候,发现两张都太精彩、太实用了,难以取舍,索性都送!
以回馈长期关注和支持良渚博物院、上海书画出版社的读者朋友。
02
6月11日,《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全网首发,现在下单学术普惠版还可享早鸟优惠!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5年6月
“考古与艺术”学术普惠版
特种黑色布面精装
🛒
您怎么看?
请跟帖留言!
图文来源:网络...
下一篇:华熙生物:已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