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苗静静:20年坚守,把纺织干成了艺术
创始人
2025-07-25 18:02:13
0

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 王胜昔

常年30多度的车间里,细纱机轰鸣不绝,空气中弥漫着棉绒的气味,纺纱女工们凝神接纱、换纱……这里是河南省舞钢市银龙集团龙山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龙山一厂细纱车间操作总教练苗静静工作了20年的地方。

初到车间时,面对轰鸣的机群和密集的纱锭,苗静静有些手足无措:“‘细纱挡车工’?起初真不知道是干啥的。”直到真正上岗,苗静静才知道,自己的核心任务就是接好每一根断掉的线头。

看着老师傅们娴熟的动作,苗静静心想:“别人行,我也能行!”她主动给自己“加码”:别人看三台车,她申请看五台;下班铃响了,她还要再加练几个小时。

被汗水一次次浸透的工装,见证了她一年来的蝶变:从手忙脚乱到精准完成标准接头,从难以驾驭机台到独挡25台纺机,月均多产优质纱线1.3吨。

技艺精进后,苗静静将目光投向了车间里最棘手的“老虎机台”——断纱频发且很难处理的机台。“难驯得很。”苗静静笑道,“但我偏要跟这群‘铁老虎’较劲!勤走巡回,勤捉疵点,直到把这些机台全部变成‘红旗机台’——产量高、白花少、断纱少。”

苗静静独创了“一勤三准”操作法:勤走动、站得准、看得准、接得准。此法一举突破传统巡回模式,显著减轻工友劳动强度,更刷新了全厂生产效率纪录。工友们笑称:“苗教练这是把纺织干成了艺术!”

2017年,苗静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主动扛起“党员示范岗”的旗帜。“技术钻研也不能只盯细纱这一环,得通晓全流程。”苗静静琢磨出了“上班为下班服务,下班为上班补缺”的班组协作新方法。三个班次紧密衔接,“上下一根线,前后一条龙”,创下工作零失误、质量零差错的佳绩。

集团引进全新自动化生产线时,面对与传统操作完全不同的技术挑战,苗静静主动请缨。她每天扎在现场,研究新的操作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摸索出的“自动换段搭头法”,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工作量,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很快在全集团推广应用。

2018年,苗静静被任命为总教练。此后她把“传帮带”看作是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她不光手把手教新员工“一勤三准”的操作诀窍,更注重传递一种精神:“党员不仅要技术过硬,更要乐于奉献。”

“‘党员技术结对帮扶’就是苗静静扎扎实实推动起来的。”龙山一厂厂长贺志明说,“她带的学员先后有近200人在集团内部技能大赛中获奖,30多人代表河南省参加国家级纺织行业竞赛并屡获佳绩……”

“跟着师傅这些年,收获太大了。”徒弟李晓楠接过话头,“她不光毫无保留地教技术要领,更用行动告诉我们‘党员就要把活儿干到极致’。这话朴实,却让我们心里亮堂堂的。”

2022年,苗静静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她深入各个班组宣讲大会精神,更将这份炽热转化为攻坚行动——带领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向智能纺织发起新的冲锋。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面对光环,苗静静仍在轰鸣的车间里奔走:“纺织工人的春天不在领奖台,而在千万根不断头的纱线里!”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是夜,幽王与褒姒同寝,鱼水之乐... 是夜,幽王与褒姒同寝,鱼水之乐自不必言 前面所说,卖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怀抱女孩,逃奔褒地,想自己...
原创 清... 清朝宫中的妃子去世后,她们的首饰又该何去何从呢? 这两年的宫斗剧很是流行,我们在茶余饭后谈论剧情的...
原创 是... 《三国演义》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著作,事件的背景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后,群雄并起,为了建功立业而逐鹿...
原创 张... 张之洞《年谱》记载了其临终之日的情景—— 酉时,忽坐起,下床更衣毕,就卧,汗出加枕。戌刻汗止,进诸子...
原创 慈... 恭祝大家新年快乐! 咸丰六年三月,慈禧为咸丰皇帝生下了唯一的皇子载淳,因此备受恩宠,同年晋封为懿妃,...
原创 唐... 说到唐朝的契子何力大家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很有意思啊,感觉这个人的名字不像是汉朝的人啊,那么他究竟是谁...
原创 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时间流逝,五千年已过,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火的出现,青铜器的出现,瓷器的出...
原创 国...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
原创 一... 标题:一直被人误解的程昱:他根本不是什么谋士,一直都是将军!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物被时间赋予了...
原创 元... 公元13世纪,位于世界东方的蒙古帝国开始崛起,日益强大的蒙古军通过南征北战不断地进行着开疆扩土的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