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年来,黄果树旅游区以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依托2个5A级景区资源和布依族文化底蕴,以民宿产业为突破口,探索“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有效盘活乡村资源,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吃上“旅游饭”,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立足资源优势,激活民宿经济新动能。充分发挥“国家5A级景区+传统村落集群”叠加效应,在核心区打造高端精品民宿集群,引入匠庐、尧珈等品牌项目,带动周边村寨发展差异化主题民宿,全区民宿总量突破500家,新增客房服务、客房管家、园艺维护等基础岗位1000余个,间接拉动餐饮、保洁、农特产品加工等关联岗位2000余个。比如,石头寨“匠庐·村晓”精品民宿,带动就业42人,布依族村民韦某经过培训后担任前台中级管家,月工资从2200元增加至3800元,还按规定购买了社保,给自己的未来增加了保障。以匠庐、至也等为首的多家民宿,季节性用工需求超1000人,带动了当地留守妇女、中老年劳动力等灵活就业。“我是黄果树附近村子的,之前在江苏务工两年,2024年2月得知牧野童话民宿建成了,在招聘员工,便选择回贵州上班,在家附近工作还可以照顾我的父母。”牧野童话员工汪某说。
坚持党建引领,拓宽共建共享新渠道。近年来,龙宫镇桃子村依托气候、景色优势,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坚持协会共商,村民共建发展的新发展模式,为游客提供距离景区近、身处天然氧吧的特色民宿,带领桃子村特色民宿发展跑出了“加速度”。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牵头与职能部门主动对接,积极推行景村联动、村企联建、成果联享的三联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村内发展农家乐、民宿客栈共计64家,带动旅游从业人数225人就业,平均每年接待游客20000余人次,2024年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50万元,同比增长13.64%。同时,白水镇洒把村、乌拉村,黄果树镇黄果树村、石头村等在村委的引领下,民宿产业持续升级,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5000人次,推动劳动者收入逐年递增。
突出品牌赋能,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黄果树旅游区塑造“瀑乡美宿”品牌,推动省级“金宿级”民宿升级服务团队,并坚持“民宿+文创”,从民族文化方面加力,通过网创培训,培养一批网络宣传主播,多点宣传,提质增效,新增高级管家、定制旅行规划师、网络主播等专业化岗位600余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同时,黄果树旅游区大力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打包政策送到各民宿手中,并派专人进行指导,引导企业申领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等,推动黄果树民宿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持续深化就业带动效应。
下一步,黄果树旅游区将强化民宿产业集群培育,打造“民宿创客孵化基地”,积极开发乡村旅游策划、民俗文化传承等高端岗位,力争3年内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其中,技能型岗位占比提升至30%,助力群众就业增收从“保基本”向“提质量”跨越。(黄果树旅游区社会保险事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