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照在“楠溪别院”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上,来自湖北的王女士手持葫芦丝,倚坐在院内的凉亭里吹奏着《月光下的凤尾竹》,悠扬的曲调在19.7℃的清凉空气中,勾勒出麒麟区沿江街道大龙社区独特的避暑图景。
“坐在这个徽派小院里如同置身江南,却多一分清凉惬意。”这个避暑季,王女士一家租住了三间相邻的客房,闲暇时,一家人常在庭院凉亭里合奏乐曲。“这里不仅风景如画,更难得的是处处透着家的温暖。”王女士说,这里的民宿老板待人如同亲人,邻居也格外热情,就像回到第二个家。
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避暑胜地
“今年夏天我们社区已经接待了500余位避暑游客。”大龙社区副主任李志伟介绍,2018年,大龙社区成立公司,将兰香会馆(龙庄)进行升级改造,建成集餐饮、民宿、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农庄,形成了游在水乡、吃住在大龙的良好局面,游客主要来自四川、重庆、上海、湖南等地,最短住一个月,最长的要住满整个夏天。
同住“楠溪别院”的山东旅居客石锁兰今年73岁,说起这里的避暑体验,她神采奕奕:“老家热得像蒸笼,都快40℃了,在这儿连电扇都用不上。”每天清晨,老两口都要沿着青石板路散步到麒麟水乡,在晨光中打上一套健身操。“这里空气清新,环境美得像画似的,住着浑身舒坦。”石锁兰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中午时分,“乡逸民宿”的院子里飘出饭菜香。辣子鸡、酱水鱼、黑皮子……地道的曲靖美食让旅居客们赞不绝口:“我们老年人就爱吃这些绿色蔬菜,带着泥土的清香。”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因避暑相聚在这里的,同吃“一锅饭”,同说“一家话”,不是一家胜似一家。
从农家院落到精品民宿的“华丽转身”
“我们社区现有32家民宿,其中21家已经办理了特种行业许可证。”李志伟同记者走访了几家特色民宿。
来到“乡逸民宿”时,老板娘赵聪香正要去外面买菜,为旅居客准备晚上的餐食。这家开业4年的民宿,客房已全部被五湖四海的老顾客预订。“每年都供不应求,客人们来了就不想走。”赵聪香说。像这样提供三餐与避暑游客同吃住的民宿,带动片区有做特色农家菜经验的农户,以吃住一体的经营模式开展民宿经营,每间房每天保底营收240元。
楠溪别院的经营者陈雄花分享了自己的经营心得:“要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从提供针线包到代取快递,这些贴心的服务让她在开业短短几个月就实现了9万多元的收入。像这样将自建房改造后出租,月租金2400至3000元。
大龙社区的民宿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明年新房建成后,我们的接待能力还能再翻一番。”李志伟充满信心地说。
社区服务让“候鸟客”宾至如归
暮色四合,大龙社区的青石板路上渐次亮起温暖的灯火。楠溪别院里,来自天南地北的“候鸟客”们围坐在天井的石桌旁,手中的茶盏氤氲着袅袅热气。悠扬的葫芦丝声与欢声笑语与荷塘送来的清香交织成趣。
“这儿的服务比酒店还贴心!”来自四川的王先生对着手机镜头感叹,他正在与朋友分享这里的避暑生活。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社区安排专人常态化保洁,提升片区绿化、亮化,党总支书记带头服务外地旅居游客,引导辖区群众为广大游客办好事、解难事。此外,社区还组建了专门的服务团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为游客义诊,消防站开展安全检查,社区工作人员召开“院坝会”听取游客意见。李志伟说:“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感受到清凉,更要让他们记住这份温暖,让越来越多的‘候鸟客’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随着都市人愈发向往田园牧歌,大龙社区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中的世外桃源。夏避酷暑,冬躲严寒,当贴心的服务遇见如画的风景,当外来的客人变成熟悉的亲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便在这山水之间徐徐展开。
云报全媒体记者 隋鑫 张雯 蒋琼波 博达 徐嵩钦 谢祥睿 万旭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