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喜,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业绩被辑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自幼练习书法,以王羲之等前辈为兰本,习之多年,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字体灵动有力,具有美感深受欢迎。其作品在中国第八屆书画大赛中获优秀作品奖,在燕赵晚报创刊25周年书画大赛中获兰亭奖,作品多次刊登在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及地方报刊上。曾为石家庄图书馆,魏征文学,晋卅文学题写刊标。作品被香港,美国,石家庄档案館和石家庄图书館收藏。董春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石家庄老年书画协会会员,河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民间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北文贤书画院执行院长。河北书画惠民公益活动签约书法家,国宝级艺术家,2018”啟航新时代“中国当代书画艺术领軍人物,2019”伟大历程中华复兴”践行者,2021”百年輝煌百年复兴”文化中国时代榜样。书法作品被辑入:中国近现代美术通史,中国百名杰出书画艺术家(书法篇),中国艺坛名家雅集《大道同行》。
铁骨藏韵,笔墨筑魂 —— 评董春喜先生书法艺术
在工科与艺术的交汇地带,总工程师董春喜先生以双重身份书写着别样的人生篇章。这位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高级工程师,不仅在工程领域以精密思维构筑技术蓝图,更在笔墨世界里以赤子之心传承千年文脉。其业绩被辑入《中国专家大辞典》的殊荣,印证着他在专业领域的卓越,而四十余年浸润书法的深厚积淀,则让他在艺术殿堂里同样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董春喜的书法启蒙,始于对传统笔墨的本能向往。自幼与文房四宝为伴的他,将王羲之等晋唐大家奉为艺术灯塔,在《兰亭序》的俊逸、《圣教序》的端庄中锤炼笔性。数十载临池不辍,他并非机械复刻古人笔痕,而是以工程师特有的严谨与思辨,拆解传统技法的构成逻辑 —— 中锋用笔如工程测绘般精准,结字布局似建筑设计般讲究空间平衡,墨色变化若材料力学般把握张力极限。这种跨界的思维融合,让他的书法既葆有传统帖学的纯正基因,又透着理科思维的理性光芒。
细品董春喜的作品,最动人处在于 “灵动中见骨力,飘逸里藏严谨” 的独特风貌。其行书深得王羲之笔意,起笔如利刃出鞘,收锋似春蚕吐丝,牵丝映带间既有 “群鸿戏海” 的洒脱,又暗藏 “屋漏痕” 的沉稳。观其横画,如钢梁架屋,看似轻盈却暗含承重之力;赏其竖笔,若钻塔入地,虽显纤细却深扎根基。这种刚柔相济的线条质感,恰是他工程师与书家双重身份的完美写照 —— 既有技术工作者的精准执着,又有艺术创作者的抒情达意。
在创作理念上,董春喜主张 “书为心画,技道合一”。他认为书法的至高境界,是技法与情怀的无缝融合。因此,他的作品从不炫技猎奇,而是于朴素中见真章:书写科技箴言时,笔锋如游标卡尺般精准;描绘山河胜景时,墨韵似 CAD 渲染般层次分明;寄寓人生感悟时,线条若精密仪器般张弛有度。这种 “以技载道,以道统技” 的创作观,让他的书法超越了单纯的艺术表现,成为连接理性与感性的精神纽带。
董春喜老师的书法,笔力雄健且不失灵动。观其字,线条如枯藤盘曲,亦若惊蛇入草,墨色浓淡干湿相济,营造出独特韵律。“诗与青山俱秀色,人将白发共流年”,在章法布局上,字与字、行与行呼应自然,于错落中见和谐。笔墨间,既有对传统的深研传承,又融入个人对诗意、对岁月的体悟,让观者于笔锋游走处,触摸到书法艺术与人文情怀交融的温度,尽显其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
董春喜老师为人谦逊,潜心研究文学、国学、哲学、美学等领域,为人处世有理有节 ,一派谦谦君子之风。他的书法深得古人精髓,却不拘泥于古法,是“内守外放”——守的是传统书法的根,放的是文化内涵与个性。其书法作品以高妙的笔墨技巧、刚劲有力的线条、深邃的墨韵诗意令人赞叹,达到了“气”“神”“韵”皆为上品的高度 。
董春喜老师的书法不仅注重笔墨技巧,更在墨色变化中融入诗的意境和画的情趣,字里行间蕴含诸多情感、生命的“动”和“力”,将人生的真、善、美和艺术的真、善、美融汇其中,体现出“哲”理 ,不仅在形式上达到完美,更在内涵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上也意义重大 。
如今,董春喜老师依然在工程图纸与宣纸笔墨间从容游走。对他而言,两者皆是用 “线条” 构建世界 —— 一个塑造物质空间,一个构筑精神家园。这种跨界的坚守,让他的书法如陈年佳酿,在岁月沉淀中愈发醇厚。
相信这位兼具工程师严谨与艺术家灵性的书家,定会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笔墨传奇,为当代书法艺术注入别样的活力。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