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和禅茶,两种茶的区别在哪里?
创始人
2024-11-21 09:54:17
0

有人说,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吃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文人饮茶则是一种文化。

私以为,茶有只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对于生活越加考究的现代人来说,两者兼有才合适。

一杯茶分三口喝,一口试茶温,二口闻茶香,三口细细啜饮。

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一切尽在不言中。

从小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感悟人生百味,画中的古人,或是松间竹下弹琴细啜,或是僧寮道院砍柴小饮,或是书房客厅搁笔慢呷。

不比喝酒,喝茶少有豪饮,更多的时候是浅尝辄止,不如说喝茶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如要四季都能品上这一口芬芳,则要善于藏茶,而藏茶,关乎于器。

唐代韩琬的《御史台记》写道:“贮于陶器,以防暑湿。”

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把茶的保鲜和贮藏归纳成三句话: “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独而忌香臭”。

看来,潮湿的确是茶叶的大敌。

宋人最为讲究,《调燮类编》中谈到藏茶:“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烧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实。

每用,拨灰开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再无蒸灰。”

用草灰将茶罐完全覆盖,每次如珍藏的宝物一样,取出一点使用,再赶紧封上。惜物的宋人对这几瓣绿叶,动了真情。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评价藏茶之法说:“收藏宜用磁瓮,大容一二十斤,四周厚箬,中则贮茶,须极燥极新,专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岁易。”

典雅温润的青瓷,细腻如脂的白瓷,浑厚老道的黑瓷,无论饮茶还是藏茶,茶似乎总是出现在瓷器的身后,如影随形。

藏茶用瓷器而非金属与木器,最大限度地将娇弱的茶叶与湿气隔绝开来,同时还增加了取茶时的雅趣,茶与瓷,就在这部漫长的饮茶史中,浑然天成。

若只论喝茶,大碗可以,玻璃杯也行,图的就是一个解渴尽兴。

若要论禅茶,那就怎么复杂怎么来,怎么美观怎么来,别人看得惯看不惯别太在意,钟情于自己,钟情于自己的爱好,半点毛病都没有!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雍... 十四阿哥胤禵在康熙晚年嗣位的呼声远高过八阿哥胤禩,他的影响力比胤禩大,号召力比胤禩强,所以雍正认为,...
原创 民... 民国女特务“乌梅”,留下一串密钥64年无解,孙女破译后当场大哭 1986年,冯秀英为外公外婆迁坟时,...
原创 回... #优质作者榜#多尔衮手握大权,为何一生不敢称帝?看看他对手是谁,实在斗不过 1626年,后金大汗努尔...
原创 嘉... 提起《铁齿铜牙纪晓岚》,印象最深的就是纪晓岚与和珅二人总是吵架斗嘴,经常明里暗里相互较劲。他们二人可...
原创 雍... 这从一件强杀案,引出的案中案! 当时发生一起江夏镇的强杀命案,四十多岁的任季安侮辱了佃户的寡妇黄氏...
原创 雍... 雍正新朝,紫禁城第一个迎来人生高光时刻的人物,竟是皇家贴身保镖图里琛。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连千古帝...
原创 太...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
原创 雍... 皇帝在位时间太长,并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那种在位时间长,寿命还长的皇帝,更容易给帝国留下隐患。历史上...
原创 他... 满清政府的灭亡,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有着那样的政策和领导人,不灭亡才怪呢。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