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剪纸:镂空艺术蕴乾坤
创始人
2025-07-22 08:30:50
0

王银凤现场剪纸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银凤设计的剪纸元素时装

王银凤的剪纸作品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一双巧手,上下翻飞,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动物、惟妙惟肖的人物、如诗如画的风景,便跃然纸上。运用阴剪、阳剪、点染、套色等技法,太原剪纸以镂空的艺术形式表达着创作者对世界的感悟,可谓是一部太原人文历史的百科全书。2021年5月,太原剪纸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匠心续古韵

盛夏时节,刘家堡村非遗小镇,一处古色古香的院落,牌书“上林苑传统剪纸艺术研究所”,太原剪纸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银凤的工作室坐落于此。

身穿粉色缎面小褂,挽着传统发髻,说话间笑语盈盈,王银凤宛若从古画中走来。

王银凤和丈夫郭树林是一对“剪纸夫妻”,郭树林是太原剪纸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我俩从小喜欢剪纸,我家传了四代,他家传了五代,后来就一起挖掘、研究、保护、传承太原剪纸。”搞创作、带学生、进课堂、参加社会活动,夫妻俩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太原剪纸讲究“阴阳结合”,反映的是逢年过节、婚嫁迎娶等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祝福。“阳剪的特点是‘去面留线、线线相连’,剪纸效果通透灵动。而阴剪要去线留面,线线不连。”王银凤说,剪纸并不限于用什么材料剪,最早是用兽皮、树皮、金箔等,以剪刀、刻刀为主要工具,镂空出花鸟鱼虫等故事情节和图案,纸产生以后,便成为主要材料,传播更快。

面积为40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展示着几百幅剪纸作品,红彤彤的,颇为喜庆。其中,仿古名画剪纸作品《事茗图》耗时4个月制作完成,描绘了文人雅士夏日品茶的生活景象,王银凤最喜欢。

剪纸是用平面展现立体效果,如何更好地体现层次和人物细节,需要技法的不断精进,一遍遍打磨。王银凤介绍,剪纸《事茗图》的难点在于“多层套色点染”,还要融合多种技法、经过几十道工序,经常一做就是七八个小时。“制作一幅仿古名画剪纸作品至少得半年,最长的耗时8年。”

专业剪纸30年,王银凤夫妻俩累计创作了3000余种、几千万幅剪纸作品,浸透着数不清的汗水与智慧。

春晚启新程

工作室展厅里,一幅19.9米的剪纸长卷《祖国万岁》尤为吸睛。它的第一版长12米,登上过央视春晚舞台。

“这幅作品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作。2009年,我俩带着它参加了百花迎春春节联欢晚会。”这幅长卷中间是天安门,两边是红灯笼,周围有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庆祝活动,剪刻并用,代表了太原剪纸的特色,寄托了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现场观众被深深震撼,前排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后排观众拿出望远镜观望,争相一睹风采。

这个契机,让太原剪纸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上春晚是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明确了今后要做的事、要走的路、肩上要担的担子,就是要把太原剪纸传承好、宣传好,继续发扬光大。”王银凤和郭树林如今回忆起来,仍然充满激情。

2019年,王银凤和郭树林构思创作了新的《祖国万岁》单色长卷。作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光辉历程,反映了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叙事更加宏大,成为夫妻俩的代表作之一。

这些年来,他们的剪纸作品销往16个国家及地区。有一次在国外参加完活动,王银凤去餐厅吃饭,无意间发现店里挂着她的《关公》剪纸作品,王银凤很是惊喜。

传承不止步

王银凤和郭树林的成长,镌刻着太原剪纸的发展痕迹。

在王银凤的记忆中,妈妈的手很巧,常剪小动物逗兄弟姐妹们玩,家里孩子们穿的衣服有妈妈绣的鱼戏莲叶等复杂图案,很多人都羡慕。

“我觉得能把剪纸作为终身事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因为从小有关剪纸的记忆都是美好的!”小时候,每逢寒暑假,她和姐姐就聚在一起剪纸玩,装饰家里十几个房间的窗户,福字、生肖、喜上眉梢等图案都不在话下,剪起来也不知疲倦。

郭树林自幼跟奶奶学习剪纸,除了生肖图案,还喜欢剪《水浒传》人物。“看奶奶剪的老虎喜庆可爱,我就跟着剪,后面上学了就开始画人物、试着剪,108将都剪过……”十几岁以后,郭树林又跟着姑姑学在镜子上画山水画,练就了扎实的功底。

现在,他们的孩子郭艺晶也成为太原剪纸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把太原剪纸的艺术魅力带到了求学的上海。

源于热爱和坚持,王银凤夫妻俩每年都会去清华美院等高校进修。作为太原市剪纸协会会长、太原市文化馆非遗公益讲师,王银凤还长期从事剪纸教学,每年讲课700多个小时,培养了大批学员。

2022年,太原市剪纸协会成立,目前有4个会员单位、70多名会员。

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任清香是王银凤的学生。“退休后我跟着王老师系统学习太原剪纸,不仅掌握了更多技法,还跟随老师带着《黑神话:悟空》系列作品去深圳等地参加文博会。这组剪纸作品以太原双塔、晋祠等景区为背景,深受大家喜爱。”

如今,王银凤夫妻两人正在推动建立太原剪纸数字化博物馆,期望用现代的方式,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太原剪纸艺术。记者 王丹本版摄影 张澍宏

记忆档案

太原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逢年过节、婚嫁迎娶、乔迁新居、过会赶集、生日满月等日常生活中,以作品展现吉祥的寓意,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太原剪纸既有南方剪纸的纤巧细致,也有北方剪纸的大气恢宏,人物、景物写实而不拘泥,夸张而不变形,两者巧妙结合,具有含蓄自然之美,自成一派。

来源:太原晚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社科院院长高翔在人民日报撰... 金秋十月,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75年,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算长。但新中国的75年,开创...
河南博物院携手海康威视 科技赋... 一缕笛音划破8000多年的时光,吹响了华夏初音。贾湖骨笛,这件源自新石器时代的古老乐器,现藏于河南博...
追忆广东籍考古学家黄慰文:年初... 9月26日上午,南都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证实,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该所退休研究员...
原创 1... 旋风司令韩先楚一生战功赫赫,名满天下,却有一桩憾事,那就是没有留下个人回忆录。他的很多传奇故事没有留...
原创 一... 2016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最终以民众同意脱离欧盟的结果震惊全球。过去主导欧盟事务的“英法德三驾马车...
原创 皇... 在如今, 哪怕 我们普通人,衣服破了的第一选择,大多数也都是换一件,要是不影响美观,大概才会去缝补,...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栩栩如生!这幅...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青海频道】; 脚手架、手持电机、安全绳……这不是什么建筑施工现场,而是公司手...
原创 原... 回顾历史,守望未来,欢迎来到【有观点大历史】精心整理、考据的二战珍贵彩照,为你讲述影像背后的故事。这...
原创 袁... 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中,一个名叫袁术的人物脱颖而出,成为了第一个敢于公然称帝的诸侯。这个举动在当...
原创 殷... 殷墟遗址被发现后,相继出土无法统计的龟甲兽骨,但让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是,遗址内出土最精美的甲骨竟是“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