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必看展览2025: 行一茶器隆重呈现《搏泥幻化"一脉青衍"瓷器展》精彩预告
创始人
2025-07-21 18:32:14
0

【一脉青衍】

搏泥幻化瓷器大展

策展方:行一茶器

协办方:搏泥幻化

艺术总监:陈翰星

展览时间:2025.7.18-7.31

展览地点:行一茶器·无事找茶空间

(苏州市吴中区通达路219号本色美术馆内)

行一茶器成立于2011年,15年深耕高端茶器领域

经营近三十个品牌茶器,代理国内顶级茶叶品牌

景德镇高端茶器与茶文化空间代表

拥有九成以上顶级窑口资源

专注为追求高品质茶文化体验的消费者服务

以千年瓷韵赋能当代美学,引领高端茶文化生活

窑火重光

——复刻大师的文明解码

一抹钴蓝,穿越七百年烟云,在欧亚大陆的版图上划出文明的轨迹。当十四世纪的景德镇工匠手执画笔,以波斯钴料在素白瓷坯上挥洒时,或许未曾预见:这蓝白交织的华章,将乘风破浪,成为沟通东西的“蓝色信使”,令世界为之倾倒。斗转星移,七百年后的景德镇,搏泥幻化窑主周会霭躬身于窑火之畔,他所复刻的,远不止一件件元青花的形貌,更唤醒了一段沉睡的文明对话。

搏泥幻化窑主周会霭先生

元青花诞生于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作为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元青花从景德镇流向伊斯兰世界,成为跨文明对话的“蓝色信使”。据统计,现存于世的元青花不足400件,中国国内仅存120余件,每一件都堪称国宝。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2.3亿元天价落槌,世界方惊觉:这一抹钴蓝早已超越器物本身,成为文明互鉴的史诗见证。

在景德镇众多仿元青花窑口中,搏泥幻化窑主周会霭的实践独树一帜。他曾为全国各大博物馆复刻元青花瓷器80余件,包括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等国家一级博物馆。周会霭直言复刻之难:“元青花相当于中世纪的‘黑科技’,成品率极低。”三十载深耕,他不仅掌握了泥料配比与柴窑火候的密码,更参透纹饰背后蒙元帝国海纳百川的气度。正是这份厚重积累,赋予搏泥幻化在传承中创新的底气。

一脉青衍

——展览的五大美学维度

由行一茶器携手搏泥幻化共同策划的【一脉青衍·搏泥幻化瓷器大展】,以学术眼光梳理搏泥幻化的创作脉络,构筑起五重美学空间:

第一篇章

复刻重器 青衍薪传

本展区是搏泥幻化窑主周会霭先生卓绝技艺的实证场。这里汇聚了他领衔一比一精准复刻的元青花旷世珍品。这些复刻之作,绝非简单模仿,而是周先生穷究古法、攻克胎釉火候密码后的“神还原”。 它们打破了时空与博物馆玻璃的阻隔,将那些通常只能远观的国之重器,以其本真的尺度、精微的细节与震撼的气韵,近距离、无遮拦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这不仅是对元代巅峰制瓷技艺的崇高致敬,更是以当代窑火“复活”历史,让国宝光华得以触手可及,淋漓展现“与古为新”的传承伟力。

青花釉里红贴花大罐

原件藏于北京故宫

尉迟恭救主图大罐

原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

原件藏于高安博物馆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原件藏于扬州博物馆

第二篇章

纹转新境·器纳乾坤

元青花纹饰如何融入当代生活?本展区给出了生动答案。搏泥幻化巧妙地将经典的龙纹、狮纹、缠枝莲等纹饰,从宏大的历史器物上“移栽”至茶盏、文房、酒器、香炉等日用器皿。通过比例调整、位置重构与细节提炼,磅礴的元青花气韵被凝练于盈握之间,古意盎然的纹饰在茶席、案头焕发新生,实现“古意新承,生活美学”的意境升华。

第三篇章

解构经典·意写新风

传承不止于摹古,更在于创新。本展区呈现搏泥幻化对元青花纹饰元素的创造性解构与创新设计。作品撷取龙纹、鱼纹、海浪纹等元青花核心符号,化古为新,全新设计为独具当代审美的瓷艺佳作。这种“取其神韵,不拘形骸”的创作,并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深入元青花艺术宝库后,对其内在丰富性与当代可能性的深度挖掘与个性表达。

第四篇章

梵境青莲,法相凝辉

本展区呈现搏泥幻化在精神性艺术领域的深度探索——瓷书经文,并重塑元代佛造像的瓷艺荣光。展陈内容包括《青花釉里红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像瓷板》《青花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莲花瓷板》等。作品撷取元代瓷塑佛像的古朴法相,以及元青花中经典的莲纹、云纹等经典元素,在瓷的永恒载体上构筑起一座沟通信仰、艺术与历史的桥梁,让元代佛教艺术的精魂与青花之美,在当代焕发宁静而磅礴的力量。

第五篇章

丹青化蓝·气韵相生

压轴之作,将青花艺术的探索推向更广阔的领域。搏泥幻化以青花独有的笔墨语言,重新诠释元代绘画巨匠王蒙、倪瓒等人的画境精髓。当黄鹤山樵的重峦叠嶂、密树深壑,与云林山水的疏林远岫、空亭寂浦,随钴蓝之笔于瓷坯上晕染流溢,水墨丹青与釉下青花——这两座元代艺术的巅峰——此刻穿透材质藩篱,臻至气韵深处的共鸣,共谱一曲“异材同韵,古今交融”的不朽华章。

元青花的本质是一场跨文明对话——景德镇的胎釉遇到波斯的钴料,蒙古的豪迈遇到汉人的笔墨,最终在阿拉伯商人的订单中淬炼成形。今天,当搏泥幻化以复刻重燃窑火,以设计解构纹样,他们延续的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创造精神。从十四世纪的“元青花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火焰从未熄灭。这抹钴蓝,终究是流动的文明血脉,是跨越时空的美学共鸣。

- The End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当年日本真子公主要结婚的时候,让日本全国人民兴起了一股当“公婆”的热潮,他们兴致勃勃地挖出准新郎的家...
【博士后】牛津大学博士后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
原创 隋... 不少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是“暴君”,因为他耗费巨大财力、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
原创 少... 人常言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意思是人的一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注定了未来。 这点,也有无数的历史故事为证。...
原创 幸... 美国杂志《外交政策》最近发表了一篇报道,说的是85年前,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以及一名美国牙医和部分中...
原创 周... 上图拍摄于1965年7月20日,周总理到机场迎接原“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及夫人郭德洁时,和李宗仁...
原创 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庆祝祖国成立75周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75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75年的历程却是一段漫长而辉煌的岁月。今...
原创 明... 很多人都说在明朝做皇子比在清朝更幸福,因为明朝皇子普遍没有学业压力,不用起早贪黑地读书习武,不用为夺...
安特生返还文物首次“回家”展览 今年是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马家窑文化考古百年出土彩陶展于9月25日至11月25日在甘肃省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