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形纤细如修竹,双目深邃如炬。当他谈艺论道时,眼眸中跳动着对绘画艺术炽热的光芒。他就是我国用中国画表现黎族生活的书画艺术家林峥明。
林峥明,1958年10月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市。高中毕业后,怀揣梦想的林峥明到文昌县文化馆跟老师学习画画,不久,他凭借浓烈的好奇心与绘画天赋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黎雄才、杨之光、陈金章、刘济荣等著名教授。大学时代他非常崇拜著名画家林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油画系同学王武杰聊天,得知他跟林墉老师熟悉,林峥明无比激动,林墉老师可是他年少时的偶像啊!他画的连环画、插图、古代文人画、仕女画、现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曾经让他痴迷。后来在同学的帮助陪同下拜访了林墉老师。进入画室,他看到大师作品大象和傣族姑娘,一下子被那些线条、色彩、光线、神韵深深地迷住了,画得太令人震撼了!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拜林墉为师,一定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林墉老师喜欢写生,于是他引见一些学生给林墉老师做模特。慢慢的他与林墉老师熟络了,经常拿一些在美院的习作请老师指教。此后,他一边陪着老师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一边观摩林墉老师创作写生,他的绘画本领与日俱增。
1985 年,林峥明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成为广东电视台的一名美术设计师,端上了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然而,由于工作和美院学习的中国画不对口,不安焦虑充满了这颗年轻的心,他想进一步拓宽绘画视野,产生了到国外求学的念头,最后他决定东渡日本深造。
1988年,他背着行囊来到日本,在日本一待就是19年。
林峥明发现日本的医院里面挂了很多很漂亮的画,很多病人在那里欣赏画,这些绘画作品让人觉得生活很愉悦、很美好,让病人看到了好好活下去的希望。他意识到艺术要给人带来美好、信心和希望,不要给人带来忧郁。他立志把真、善、美的东西画出来,治愈人、鼓舞人,带给人美的享受。
他致力于把中国画传统的造型、意境、色彩与日本在绘画制作、肌理方面的细腻技巧相结合,既凸显了中国画的写意特色,也体现了日本画的精致好看。期间,他创作了一大批作品,受到中日绘画艺术界行家的赞赏与肯定。
林峥明说:“我的根在中国,回到故乡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发展是我的使命与选择!”林峥明现任日本全国水墨画美术协会理事、审查员,日本东京书画院顾问,海南省文昌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名誉主席,海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林峥明的绘画艺术以人物见长,兼作花鸟、山水画。画风富于东方诗意,笔势磊落,墨韵渗变,清秀明确,工整精致,是极富南粤风格的画家。
林峥明说:“童年的海岛生活滋养了我,高高的绿色椰子树、浩瀚的蓝色大海和璀璨辽远的星空成为记忆里最美的存在,我要用笔墨画出心中最美的故乡”。他无数次深入海南黎族聚居区采风,创作了大量表现黎族风土人情的作品,如《三月红》、《保亭风土》、《黎族姑娘》等,表现黎族风物、织锦、节庆等独特文化元素的艺术作品得到了林墉先生的高度肯定,受到市场追捧。
林峥明创作多套连环画作品与大量封面画、小说插画,多次参加大型画展,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作品集《雨竹》,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团体及个人收藏。其绘画作品曾获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会奖、东京都上野美术馆特别奖、日本国外务大臣奖,其作品在日本东京电视台作过专题介绍。
林峥明后来创作的侍女图具有很强的林氏风格,他的仕女画蕴含很强的东方美学意境。其构图疏密有致,笔下仕女或眉眼含情、或秋水盈盈欲语还休、或媚眼如丝暗藏锋芒,一颦一笑摄人心魄,画风刚柔并济透出千年工笔的筋骨,得到许多受众的喜爱。
林峥明从日本到中国这条回乡的路走了19年,每一次回乡他都会到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宋庆龄先生的祖居缅怀参观。
林峥明的老家离宋庆龄先生的祖居不足一小时车程。宋庆龄是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也是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的创立者和领导人之一。和平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林峥明的心田。如何用最美的笔墨把和平的使者宋庆龄先生的仪态表现好,成为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课题。经过一次又一次构图,一次又一次撕碎重画,最终林峥明在八尺宣纸上完成巨作《祖国的春天》。
这幅作品将宋庆龄先生凝练为和平精神的永恒图腾。画中她一袭素黑布衣,躬身执陶碗,玉米粒如金珠洒落,群鸽衔春晖翩跹而至。衣纹以铁线描勾勒,墨色随褶皱深浅流转,粗粝布衣下隐见慈母心肠;陶碗釉色莹润如玉,指节肌理苍劲有力,画面刚柔相济,一粒一粟蕴藏“民以食为天”的东方哲思。背景古木虬枝以积墨法皴擦,万千黄叶似鎏金蝴蝶栖满枝头,暗喻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色彩明媚又不失庄重,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林峥明的又一力作《和平颂》以恢宏的八尺宣纸为卷,将宋庆龄先生仪态万方的国母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画面中,她端坐于虬枝盘结的梅树下,素雅的黑衣与水墨晕染的裙裾相映,折扇轻合于膝前,眉眼含笑却目光如炬,既显慈蔼温婉风韵,又透出为和平事业奋斗不止的坚定信念。寒梅怒放、菊丛缤纷、白鸽振翅,好一幅充满希望的美好画卷。
迄今,这两幅作品在林峥明美术馆珍藏,他计划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赠送给宋庆龄祖居。
文|记者 秦小杰 通讯员 牧羊人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