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带着女儿去古玩城淘书。
二楼至三楼的夹层,是书店。一个个小格子隔出来的房间,便是书店。里边旧版书、二手书很多。其中有家书店,号称5元店,里边书无论新旧、薄厚、全是5元,店主是中年夫妻,男人光头、寡言少语,女主则热情随和,很会揽客,所以这家顾客最多,回头客也多。从夏天、到冬天、带女儿去了好几次。以至于店主都认识孩子,每次去、都会给女儿搬个小凳子、或者给小零食。在这家给女儿买了几套《小猪佩奇》《汪汪队立大功》,女儿会安静的坐在那里看动画片,我则在一排排的书中慢慢挑选。
我也是近年才在实体店买书,以前则通常是淘宝或京东。直至发现了古玩城这家新大陆,我才又重新发现实体店淘书的乐趣。
有些书网上未必有卖,这家则有。有些书是80年代、甚至70年代的旧版书、装帧粗朴、文笔却很严谨,没有现在营销书的商业气。在这家书店里淘到了《文明通鉴》,《世界大作家传》上册等等,都是颇为兴奋的事。虽然有些书上带有图书馆的标签、有些书甚至有明显被水浸泡过的痕迹,对于爱书之人,通常不以为意,重文本而非装帧,重内容而非外在的华丽。书有精装、平装之分,内容则无朴实、华丽之别。
每次去古玩城、通常在周六或者周日。按道理说应该是顾客很多,实际上却是冷清的很。即便有人来,也是转转便走。
上周六、又去了这家,想着近一个月未去,店主应该更新了很多好书。到了之后,见店里的书架上很多都腾空了,三五个人在那里清点。问女主主,她说:“店卖了”。我讶异,问:“是书卖了,还是店卖了。”她说:“书卖了。”扑了个空,内心还是些许失落,问了几家,女儿喜欢的《小猪佩奇》都没有卖的。最后在另外一家给女儿买了一本学习英文字母的绘本,我则淘到了这套华艺出版社《中华文学通史》,也算弥补此行。
2010年左右的时候,古玩城的书店还是在顶层,其时书店还没有一个个的隔间,都是大通铺,逢周六日,学生、社会人士、蜂拥而至、熙攘如菜市场,讨价还价声,揽客吆喝声,充斥其间。书廉价如白菜,种类齐全,读书风气也浓。后来由于盗版问题,古玩城书店惨遭查封,后又“东山再起”,重新装修,搬进了一个个隔间,却在短短数十年,实体书店便走向没落,卖书的人少了,买书的人更少了,看书的风气淡了,收藏书的风气更是锐减了。
女儿正是读书开蒙的黄金时节,比起新华书店的奢华气,更喜欢带她在古玩城书铺里陶冶书香,未来,不知古玩城书店将往何处发展,但我知道,读书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焕发郁郁生机,终至长成苍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