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青岛报道
7月15日,青岛晓阳春茶叶基地的茶园里,采茶工人们正将刚刚生长出来的嫩芽采摘后装入茶篓。与以往人工背下山的背运方式不同,这一次,满载茶叶的茶篓由无人机装载后自动起飞,沿预定航线快速运至山下的茶园加工车间点,2公里的直线距离全程仅用了2分钟,比传统人力运输节省近1小时。这种物流运输多样化的新模式正得益于青岛地铁“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业融合实践场景,茶叶从茶园到加工车间的“空中快运”,打造“科技赋能采摘种植业”示范案例。
“无人机来进行运送,大幅提升了运输速度。”茶叶基地负责人介绍说,“以前山区茶叶运输单纯依靠人工,虽然茶园和车间直线距离不过2公里,但徒步经过山路把茶叶背下山需要近1小时。现在无人机在空中运送茶叶,一趟送下山才2分钟,极大节约了时间成本。运输问题解决后,采茶量和加工量都可以再进行相应的调整提升。”
无人机解放人力,损耗降低效率倍增
“之前采完茶需要人力往山下运,尤其到了夏季又累又热。现在通过无人机往山下运茶,大大减少了时间和茶叶在路程上的损失。”茶园的工作人员说。
据悉,传统人工运输受路况、天气影响大,每人单次运量不超过30斤,一天仅运送一趟,成本较高。而无人机运输不受地形、天气限制,每架飞机单次运量最高可达80斤以上,能够实现实时运输,茶叶的损耗率也有明显降低。这一运输方式也为山区农产品运输提供了更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创新驱动发展,低空经济擘画未来
“目前无人机仅应用于茶叶运输下山,未来我们还希望能将其用于病害防治、茶园灾情监测等环节,进一步推动茶园管理的智能化。”茶叶基地负责人说。这种全链条的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茶园的管理水平,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青岛青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无人机仅应用于轻载货物运输领域,接下来也计划在果园采摘、深山伐木等多场景开展试点应用。随着低空科技的持续升级,未来将进一步探索重载货物运输等更具挑战性的应用场景,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同时重点布局无人机植保、无人机检测等新兴业务领域,进一步推动各场景管理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