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15日,2025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今年的主题为“中国经济:开放与韧性共生长”。7月1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开启新消费下半场”上,《2025中国“宝藏小城”旅游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通过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携程等平台数据洞察,梳理出全国50座“宝藏小城”,发现“生活即旅行”正成为新风尚,2025年小城旅游出现五大核心趋势:从“资源驱动”向“内容驱动”转型,“高原—边疆流量带”集体爆红,非遗、旅拍、康养、研学成“四大消费主轴”,年轻人旅游行为从“看风景”走向“进生活”,Z世代、亲子家庭与银发人群成为消费主力。小城不再是主流之外的“备选项”,而成为真正能承接用户情绪价值与文化表达的“新目的地”。
反向旅行兴起,小城成为“生活场景”的目的地
在“逃离人潮”成为共识的时代,小城旅游不再只是“便宜的替代品”,而正成长为中国旅游市场的重要增量。新京报贝壳财经《2025中国“宝藏小城”旅游报告》指出,用户旅游行为已从“看风景”转向“进故事”,越来越多年轻人希望在旅行中找到文化连接、情绪寄托和生活方式的共鸣。
以湖南通道的“侗锦夜宴”、山西蒲县的“皮影+露营”、新疆阿合奇的“高原牧区旅拍”为例,这些城市通过“内容+场景+在地参与”实现用户破圈,形成高热度、高转化、高复购的“旅游新闭环”。
不仅“去哪儿”在改变,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去”。相比大城市主打“功能型度假”,越来越多用户将旅行视为身份表达与精神调适。小城之所以“宝藏”,恰恰在于其独特、真实、亲切,能提供一种“进入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热点地图重构:“高原-边疆带”领跑全国,冷门≠冷清
2025年,中国小城的热度版图正在发生明显“西移”。
报告数据显示,旅游订单同比增幅TOP50城市中,来自西北、边疆与高原地区的县级行政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新疆的阿瓦提、轮台、博湖,青海的贵德、贵南、湟源,宁夏的青铜峡、隆德,甘肃的肃南等地,集体进入旅游热榜。
新京报贝壳财经《2025中国“宝藏小城”旅游报告》发现,这些曾经“不在主流视野”的城市,正凭借“自然极致+民族文化+沉浸内容”的组合效应迅速走红。以新疆博湖为例,依托博斯腾湖生态湿地和鸟类观测地,已成为摄影师与高端旅拍团体的热门打卡地。
“远”不再是劣势,而成为旅行社交中的“象征资本”。尤其对Z世代而言,“能讲出一个别人没讲过的旅行故事”,远比“去过大景点”更有意义。
内容胜于资源,“非遗+旅拍+研学+康养”构建长期消费模型
在过去的“资源主导型”旅游逻辑中,小城市往往因缺乏顶级景点或设施而被边缘化。而2025年,新京报贝壳财经《2025中国“宝藏小城”旅游报告》显示,“内容力”才是决定小城出圈与否的关键要素。
主题线路——非遗:文化参与感带来情绪价值
小城非遗从“静态展陈”变为“沉浸共创”,游客亲自参与剪纸、扎染、木工、刺绣,成为文化体验的一部分。例如陕西扶风法门寺推出汉服仪典课程,湖南安化以黑茶非遗工坊吸引年轻疗愈客群。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旅行者与传统技艺共同完成的“活态文化”。
主题线路——旅拍:城市即镜头,景观即形象
Z世代的旅行,内容即目的。延吉的朝鲜族服饰体验、弥勒的稻田旅拍、伊宁的薰衣草田成为社交平台上的“出片圣地”。旅拍不只是记录,更是表达,当一座城市能满足“换装+构图+叙事”,便具备了裂变传播的爆发力。
研学:小城成为“旅行中的课堂”
《报告》指出,小城研学旅行已从“观光+讲解”迈向“课程+参与+成品”,构建起真正可复购的亲子旅行产品。江苏淮安打造西游研学闭环,青海贵德构建生态与民族融合课程,运城则将“中华文明+关公文化”作为研学核心,吸引大量中小学团体与家庭用户。
康养:从疗愈消费走向“第二居所”
康养旅行正在打破“老年专属”偏见。山西平顺成为自由职业者避世疗愈新地标,青海贵南发展“森林+温泉+高原冥想”融合产品,宁夏隆德、湖南安化通过“精神松弛”+“生态疗愈”吸引城市高压群体长期停留,形成“错峰旅居+低密消费”新模式。
用户主力分化,“四类人群”重构小城旅游主力市场
《报告》将2025年小城旅游用户主力归纳为以下四类:Z世代(00后):内容即行程、参与即旅行,旅拍+非遗成为主驱动力;品质中产(90后):倾向深度游与社交表达,偏好生活感与文化融合;亲子家庭:研学成为假期刚需,小城课程设计决定“回头率”;银发客群(50/60后):康养旅行由“节假日”转向“生活化”,热衷沉浸型服务与中医调理。
这标志着,小城旅游的消费结构正在从“休闲型”转向“场景型+表达型+复购型”组合,真正构建起“长期文旅消费模型”。
内容即资产,小城如何“持续被看见”?
新京报贝壳财经《2025中国“宝藏小城”旅游报告》提出,未来小城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景区多少”,而在于能否建立文化叙事线索(讲得出),构建可沉浸场景(玩得深),支持内容创作链条(拍得出),承接用户长期价值(愿再来)。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报告中提出小城文旅“五大成长指南”,小城政府与文旅部门加强“内容型IP”打造,建设旅拍路线、非遗体验中心、研学基地、康养服务模块;联合内容平台,支持本地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创作,激发“从在地讲述到全民传播”;打造可持续消费结构,从“流量引导”走向“情绪连接”“文化转化”“生活承接”。
小城热,不是“大城市溢出的补充”,而是“结构性供给创新”的体现。
冷门不是问题,模糊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小城,都在某一点上做到极致——被记住、被拍下、被讲述。
2025年,小城不再是旅游版图的边角,而是情绪表达、文化认同与生活方式实验的主舞台。中国文旅的新机会,正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悄然生长。
联合发布:新京报贝壳财经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
出品人:苏曼丽
统筹:张泉薇 任娇
记者:董怡楠 曲筱艺 王真真 李铮
设计:许骁 任婉晴
编辑:杨娟娟
校对:陈荻雁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