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亦庄收画,刘先生把潘天寿的鹰图裹得严严实实,开门就说:“前两家来的,戴着手套捏着画角扫两眼,就说‘最多80万,不卖拉倒’,我这心呐,七上八下的。”
丰宝斋上门有个“慢规矩”:鉴定时多花半小时,让藏家多一分底。老师傅先把画平铺在干净的案几上,戴上白手套的手轻轻抚平褶皱,从题跋的墨色浓淡,到印章的朱砂成色,一点一点给您指认:“您看这‘阿寿’的印,晚年的线条更浑厚,您这枚是中期的,保真没问题——”
等您看明白鉴定结果,才拿出近半年的同类拍品记录,报价单上明明白白写着“参考区间XX-XX万”,旁边用红笔标注:“这个价高在画作完整度,低在市场流通量,您觉得哪不合适,咱一条条掰扯。”
有藏家问:“你们就不怕我拿着报价找别人?” 我们总说:“您货比三家才踏实,这是正经事。” 毕竟,收画不是抢生意,是让您手里的宝贝,卖得明明白白,睡得安安稳稳。
至于那些“鉴定费”“手续费”,丰宝斋从不说这套。上门跑腿、仔细鉴定,本就是该做的,哪能再额外伸手?您点头成交,价钱里含着所有;您说“再想想”,我们递张名片:“啥时候想通了,哪怕就想再聊聊画,我也来。”
藏家的谨慎,从来不是多事儿,是对字画的在乎。我们慢半拍,是把这份在乎,真当回事儿。
#北京字画回收 #丰宝斋实诚 #不套路收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