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昌——当代艺术名家【四季应时诗画及篆书精品赏析】
创始人
2025-07-06 01:30:56
0

田玉昌,笔名愚人,1950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职称,保定市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曾通过及象画院大师班深造国画艺术,师承著名画家李树宝先生,成绩优秀,正式结业。

田玉昌先生从小酷爱诗书画艺术,喜欢诗歌,偏爱仿古体诗。喜欢书法,偏爱隶篆书。喜欢国画,偏爱花卉写意和写意山水,在写意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和见解,想像丰富,富有遐想,创作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近期专攻篆书有意外收获,其作品线条柔美,笔画刚劲,刚柔并济,体势霸气,彰显小篆书体的王者风范,每幅作品根据字型结构有微妙变化,给人一种感观冲击力和视觉美。

此组作品其中小诗糸二十四节气时令赋,饱含天地人和,四季轮回,顺其自然的传统文化哲理!

笔墨绘群芳神韵 丹青彰君子风骨

—— 论田玉昌先生的花鸟画艺术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花卉作为自然灵韵的具象呈现,在艺术家笔下往往承载着独特的精神品格。田玉昌先生深谙此道,他以丹青为媒介,将兰花、牡丹、墨荷、竹、梅等花卉的神韵与君子风骨熔铸一体,在宣纸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艺术华章。

兰花于田玉昌先生的笔下,宛如隐世君子。其淡雅之色,恰似君子不事张扬的谦逊;清幽之香,仿若君子含蓄内敛的气质。兰叶修长劲健,花朵娟秀淡雅,无论生于石壁还是陈于庭堂,都散发着素洁脱俗的韵味。先生借兰抒情,将君子不与群芳争艳、不因环境改色的超然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牡丹在先生的创作中,则化身成绚烂的艺术诗篇。色彩王国里,浓艳似火者尽显盛唐气象,淡雅如诗者流露含蓄温婉。他以多元手法不断探索创新,设色浓艳之作高古大气,着色清雅之品高贵内敛,水墨大写意之作豪放洒脱。每一朵牡丹都栩栩如生,不仅是对其外在形态的精妙描绘,更是对富贵神韵的深刻诠释。

立春

东风送暖驱寒流,

农谚春打六九头。

河边岸柳又返青,

只待归雁催耕牛。

雨水

雨水随春到,

冷雪伴寒风。

难挡杨柳绿,

唤起百草醒。

惊蛰

惊蛰无雷声,

百虫梦初醒。

岸柳确泛绿,

草芽埋土中。

春分

春分时节草露头,

春风劲舞千条柳。

春雨润物细无声,

春雷放歌催耕牛。

清明

清明时节寄伤悲,

凝视燕子结伴飞。

四季轮转催人老,

醉梦似见亲人回。

谷雨

风吹细柳扬碧浪,

麦苗铺绿菜花黄。

农家最惜此时节,

深耕细作春播忙。

写意墨荷是先生艺术探索的另一精彩篇章。水墨点染间,粗简的笔墨勾勒出荷之亭亭玉立,简洁疏朗的构图展现出开朗舒展之态。他在笔墨语言上大胆创新,追求书法笔意与水墨意境,使作品呈现出空灵气韵与禅化意境。对荷叶的描绘更是别具一格,突破传统技法,赋予荷叶新的生命与韵味。

立夏

立夏初夏亦似春,

天清气朗更宜人。

最是一年好时节,

花开花落总温馨。

小满

小满不满月残缺,

风吹麦浪柳枝斜。

人生何求全如意,

夏观彩虹冬赏雪。

芒种

芒种原野泛焦黄,

麦田随风翻金浪。

满树甜杏压枝头,

鞠躬只待君来尝。

夏至

夏至骄阳酷似火,

万木竞劲更璀错。

来日将入三伏天,

地升热浪若蒸锅。

小暑

小暑入暑六十天,

暑热不忘数九寒。

二十四节大智慧,

适应天时顺自然。

大暑

大暑进入桑拿天,

地潮天热令人烦。

莫道最好春时节,

不汲白露催秋蝉。

画竹与绘梅同样彰显先生的艺术造诣。竹枝挺拔或偃仰,在疏密虚实间传递生机与力量,坚贞不屈的风骨跃然纸上。梅花作品枝繁花茂,色调饱满,他将诗、书、画融为一体,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折射出顽强的生命光彩。

立秋

立秋不秋正伏天,

闷燥皆令人心烦。

敢问何日可凉爽?

时看农家种麦田。

处暑

时令处暑夏挥手,

离别但把余热留。

不舍一份火辣情,

无私奉献送金秋

白露

白露秋蝉尽哀鸣,

粉蝶翩翩舞清风。

蟋蟀悲泣啼夜半,

缺月遥遥悬空中。

秋分

秋草凄凄凝晗露,

傲菊葱葱笑残暑。

恰是庄稼成熟季,

醉美农田看谷菽。

寒露

寒露百草枯,

新月若悬弧。

候鸟去无踪,

夜幕看星疏。

雨打万木劲,

风吹千果熟。

大地有新绿,

旷野观麦出。

霜降

霜降降霜凄草枯,

唯有菊花不畏苦。

笑迎寒潮身边过,

冷风偷袭瓣更舒。

竹与梅,是他精神世界的双璧。竹枝或挺如剑,或曲如弓,却始终保持向上的张力,一节复一节里,藏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梅花则枝繁花茂,红梅如燃,白梅似雪,老干皴擦见苍劲,新枝挺秀显生机,更兼诗书画合璧,笔墨间流淌着"凌寒独自开"的傲气与"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温情。

立冬

立冬不冻亦是秋,

风吹叶落果自熟。

最是农家开心笑,

映入眼帘尽丰收。

小雪

小雪无雪亦是冬,

天寒地冻待冰封。

遥望河边垂杨柳,

霜冻还绿若丹青。

大雪

大雪时节冰霜降,

严冬最怕北风狂。

再看路边成行树,

枝疏干露稀叶黄。

冬至

二十四节有规律,

冬至十日阳历年。

冬至数九寒仨月,

夏至入暑六十天。

小寒

河流冰封隆冬天,

一年最冷属小寒。

春风指日沐大地,

暖暖涌动返人间。

大寒

二十四节终点站,

恰在深冬四九天。

高天滚滚寒流急,

人间匆匆迎新年。

篆书作品:

茶到浓时无倦意

酒逢微醉有神思

最养百花惟晓露

能生万物是春风

最是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篆书是他笔墨的根基。取法《峄山碑》却不为所缚,笔锋在提按转折间,让铁线篆有了骏马奔蹄的动感,方劲笔画里藏着卧龙蛰伏的静气。这种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恰如他对花鸟的写生——不泥古、不媚俗,只以赤诚之心,让笔墨追随灵魂,在宣纸之上,铸起一座属于自己的艺术庙堂。

从田玉昌先生对这组作品的描述中,能深切感受到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二十四节气本就是古人对自然时序的精准洞察,是天地运行、四季更迭的生动注脚,而以小诗为其“时令赋”,更是将这种自然规律与人文哲思巧妙融合。

“天地人和”的理念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节气的流转是“天”的节律,大地随之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百态是“地”的回应,而人们顺应节气进行耕耘、休憩、节庆,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振。比如春分的昼夜均分、清明的踏青祭祖、冬至的围炉夜话,每一个节点都承载着人对天地的敬畏与顺应。

“四季轮回,顺其自然”更是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这组小诗想必通过对不同节气里草木枯荣、鸟兽迁徙、气候变迁的细腻描摹,让读者感受到自然循环的不可逆转与生生不息。这种对“顺”的强调,并非消极等待,而是古人从自然中领悟的生存智慧——懂得在合适的时节做合适的事,与自然共生而非对抗。

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时令的记录,更是对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哲学的诗意诠释,让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以回望古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重新思考自身与天地、四季的关系,极具文化价值与精神启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夏禹又称大禹,作为“尧舜”之后的又一名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最大的功劳和最传奇的色彩,就是治理黄河。...
原创 我... 我国的封建时期一共出现了494位皇帝,每位皇帝的登基之路、经历和结局不尽相同。不过,皇帝的主观选择尤...
原创 西...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在西周时期,最有名的就烽火戏诸侯了。当时的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断地戏弄诸侯...
原创 见... 时代的脚步悄然前行,历史的踪迹无可辩驳。清末以来,从鸦片战争到北伐战争,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哪一...
原创 小...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青龙偃月刀是武圣人关羽的武器,据说古时候有80多斤,换算到现在也有30多斤...
原创 戴... 戴安澜出生于上个世纪初的安徽,曾经参与过台儿庄战役等大型战役,在昆仑关战役当中,他亲自率兵和日军抗战...
原创 中... 姓氏作为中国人的身份标识,差不多可以算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社会标签了,所谓坐不改姓,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
跨越时空,与文物对话 博物馆里,与千年之前的文物对望的那一刻,你是否也好奇:它是如何从层层深埋的泥土里展露,又是经历过怎样...
原创 蒋... 《汉书》卷九十九记载:王莽曾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后遂以"虎将"特指英勇善战的将士。...
【晋中市图书馆】“红色脊梁”人... 红色脊梁 人物传记 主题图书推荐 勿忘历史,品鉴红色经典,缅怀革命先烈。他们既是文学,又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