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迹鉴赏】 三国孙权正书(小手卷本)
孙权(182—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人(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统帅。 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与父辈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父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上书交好曹操,被汉廷任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倾心辅佐下,孙权招贤纳士,分部诸将,镇抚山越,征讨反抗势力。建安十三年(208年),占有荆州的曹操挥兵南下,议者多劝孙权降曹,唯有周瑜、鲁肃坚决主战,遂与刘备联军,于赤壁之战大破曹军。黄初二年(221年),向曹魏称臣,被册封为吴王。黄武元年(222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不久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发二宫之争,导致朝廷动荡。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孙权善书法,据《书史会要》《书小史》等记载,孙权擅长行书、草书、隶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列其书法为第三等,评为“奇材见拔,绝世难求”。孙权与其子孙休(吴景帝)、其孙孙皓(吴末帝)的书法一并知名。南齐时,大臣王僧虔将三人书法献给齐高帝萧道成。明人杨慎《法贴神品目》载有“吴大帝黄武二年”刻字,位于杭州粟山(资料来源:百度搜索)。